北京青年报
文学|一生侠梦不愿醒 张北海散文集《早上四,晚上三》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6 16:00

著名作家张北海一辈子生性潇洒、经历丰富,故事、朋友,多得数不清。在已出版的散文集《一瓢纽约》,以及散落在各媒体中的专栏里能窥视一二;武侠小说《侠隐》略带家族传奇,据说蓝青峰原型即张北海的父亲、国民政府天津市副市长张子奇,蓝兰则是他自己。但他迟迟未写过真正的个人传记。近日,世纪文景推出著名作家张北海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早上四,晚上三》,这是张北海在八十高龄时回望人生的散文合集,抗战逃难、金门服役、拜师叶嘉莹、就职联合国……他的人生履历写满了传奇,也映射出近百年来海峡两岸的风云变幻和大时代中丰富生动的微小细节。

最后的老嬉皮

什么动物早上四,晚上三?

谜底就是“人”。张北海在自序中欣然表明,这本书的故事就是他的“早上四,晚上三”,书名即取自于此,从出生到晚年之意。

张北海,本名张文艺,祖籍山西五台,1936年生于北京,后随家人迁居台湾。六十年代初求学美国,此后在联合国工作二十余年,担任翻译和审校。他在简介中潇洒地描述自己“生于北京,长在台北,工读洛杉矶,任职联合国,退隐纽约,著作随缘”。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张北海就开始在杂志上撰文介绍美国社会风貌,他的行文风格平易、简约、生动,写的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读者喜闻乐见的话题,而其中的文化意涵又值得细味。张北海的家因此也成了初抵纽约的华人了解这座城市的必到之地。陈丹青、张大春、王安忆、李安、张艾嘉、罗大佑、李宗盛……都是从他的客厅里开始认识纽约的。

及至九十年代退休,他笔端的世界由纽约转向北京,由海外转向三十年代的中国,长篇小说《侠隐》因被改编为电影《邪不压正》风靡一时,张北海在书中追忆老北京的风俗人情、街巷美食,透露出骨子里的中国侠气。《侠隐》之后,张北海在八十高龄开始自述人生故事,回望儿时、少年、青年的多段经历,写成《早上四,晚上三》。

张北海性情率真可爱,被称作“最后的老嬉皮”。“人生就是这样,相聚一场,欢欢乐乐,然后曲终人散。”2022年8月17日,张北海在纽约逝世。

大时代,小故事

张北海从童年经历——去后方写起,抗战时期因父亲不愿向日本人投降,母亲不得已带着几个孩子从天津向后方撤离,跨过黄河,抵达西安,最后一家人在重庆团聚,途中吃的东西、走的路线、为养家糊口奔波的升斗小民,在孩子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及至赴台,家教严格,少年桀骜不驯,被父亲赶出家门;目睹五十年代台湾社会的光怪陆离与躁动不安,作为预备役军官到金门服役;其后成为联合国环境署工作人员,在肯尼亚遭遇一场戏剧化的骗局,在巴基斯坦与危险擦身而过;暮年重回山西老家,探寻故里人情。这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回望和总结,包含了生动的生命体验。

这些文章延续了张北海一贯的行文风格,平铺直叙,简洁平静,含有洞明世事的豁达与幽默,儿时的颠沛流离、初恋的刻骨铭心、大时代中的困惑与观察、世界各地的匆匆见闻、人生的遗憾与懊悔静静流露笔端。“武士刀、德州烧鸡、骡车、大叔、农户、布料、流匪、龟驮碑、羊肉泡馍、煎柿饼、镖局、票号……沉埋脑海深处的一个个点状的印象,就像一沓老黑白照片。”文笔克制、通透、深藏不露,诠释了张文艺何以成为张北海。

张北海的写作不拘泥于派别,融合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市井与江湖,兴之所至,举重若轻,具有返璞归真的超然魅力。张北海的《去后方》里写他的二哥早母亲和弟妹的逃难之行一步,逃家了,行前曾经带着五岁的张北海吃过一次冰激凌。二哥最后的话语是:“你们吃,我先走了。”台湾作家张大春说他“第二次读到这一段上,不由得泪水盈眶”,“张北海轻描淡写地形容着嘴里的巧克力冰激凌,或者是日本将军给的水梨,或者是山东德州的烧鸡,或者是荒野农户的烤饼。他的文字里留下来的食物是没有什么形容词的,那些恰是挣脱死亡的滋味”。

“八卦”里的百年烟云

《早上四,晚上三》从独特的个人视角描绘了张北海本人的传奇经历,同时也折射出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风云变迁,从非虚构角度为二十世纪的历史增加了丰富的微观注脚,其中涉及的轶闻趣事,串联起别具样貌的历史记录和时代细节。

抗战时期,张北海曾在重庆看过吴祖光写的剧《风雪夜归人》,后来两个人在纽约重逢,张北海记述了自己回访时见到新凤霞的场景。

张北海在台湾时有一辆自行车,英国的蓝宁牌(Raleigh),是他二哥的朋友送他的,在五十年代的台湾十分拉风,但这辆自行车后来被黑帮老大蔡冠伦绑架,本来值八百,花了两千四去赎。若干年后,蔡冠伦后来成为台湾黑帮大佬,儿子娶了大导演侯孝贤的女儿。

张家在山西老家的祖宅抗战时期成为“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聂荣臻在此居住,后来在此设立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

张北海以举重若轻的笔力勾勒浮浮沉沉的世相,文字透视出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包括五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的嚣杂,在时间的距离之下,时代和历史的剧烈变动都渐渐远去,只有一个可爱智趣的老人,在一生的侠梦里,娓娓诉说着大时代难忘的细节与温度。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活动|回首文学创作40年 人生从这里再“上岸” 红孩散文集《活出想要的人生》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2
文学|“中国乡存丛书”第八部《庄稼人》出版 一部着眼南方农人主题的纪实文化散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7
文学|《早上四,晚上三》:电影《邪不压正》原著作者张北海回望百年烟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6
张建全推出新书《我的商海往事》 以纪实散文描摹“商海”众生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8
2023北京文化论坛 | 陈平原:散文作为想象中国的方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5
历史|一段中西文化交流的辉煌岁月 《熊式一:消失的“中国莎士比亚”》出版发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3
文学|《巴金散文系列》出版 文章创作起自抗战全面爆发,截至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6
《还是觉得你最好》:老房子里的蓝色狂想
北京日报 2023-02-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