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以“再生”视角为城市更新探路
科技日报 2024-07-29 07:31

在我国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入存量更新新阶段的背景下,“城市更新”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对我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在此契机下,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主办的“再生:历史环境演进的适应性途径”论坛在上海拉开帷幕。

论坛邀请从业建筑师及高校学者分享其在遗产保护和历史环境再生领域的体会,交流近年城市更新项目的难点与创新。本版撷取部分主讲者观点以飨读者。

优秀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再生离不开它所在的环境

优秀的历史建筑历经岁月沉淀,是凝固的艺术,是城市的无价之宝。外滩地区是上海历史风貌建筑最为集聚的区域,不少历史悠久的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正是通过城市更新的方式保护修缮,展示出靓丽风采。

在此番论坛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唐玉恩以她在外滩地区参与多座国保单位、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实践开篇,诠释了对于“历史环境演进与再生”的理解。

在唐玉恩看来,历史建筑的生成必然立足于它所在的环境,它的价值不光存在于建筑物本身。“历史建筑的优秀无法脱离环境,脱离环境的优秀是不存在的。”

这里所说的“历史环境”,既包含建筑本体与自然的关系、与所处的地段的关系,又包含它自身的空间构成、周边环境及建筑对它的影响。所以,“为了充分保护历史建筑的珍贵价值,在针对建筑本身进行维护、保存、修复的同时,与此相关的保护工作需要适当地扩大范围”。

唐玉恩建议,应对建筑所在环境的历史与现状做全面的调查研究,如地理环境、市政设施、道路、周边建筑、庭院、绿化、室内外高差等,尽可能从多方面来看待这个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之间的关系。不仅研究建筑本身在历史过程中经历的变化,还研究它所在的环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基于这样的认识,首要的事是相关规划、风貌区保护规划、城市设计先行,以此作为后续工作的指引。

“一座历史建筑立于大地之上,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建筑自身和所处的环境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随着时间的过程会反映到建筑上,也会反映到它的周边环境上。这样一个反映的过程,都应该得到尊重。当然,保护历史环境,不光是使大家认识到保护它们的价值、地位,更重要的是要让它们活在当下,让它们适应当代的生活。这是保护和再生建筑所在的历史环境的意义所在。”唐玉恩补充道。

为了让一些历史建筑能够重新焕发活力、适应今天更高标准的使用需求,唐玉恩和同事们积极梳理每一个项目待开发的需求和保护、修缮要求之间的矛盾,以期找到两全之策。比如,在将上海美术馆(原上海跑马总会)改造成上海历史博物馆的过程中,他们提出“一定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一个是连通黄陂路、南京路拐角处城市空间与建筑外部空间,拆除对历史建筑及环境构成破坏的后期搭建部分。另一个是对东楼与西楼之间的庭院进行再创造。

考虑到如今人民广场周边高层建筑较多,使上海历史博物馆所在的城市空间略显逼仄,唐玉恩团队对中间庭院空间及其功能重新进行了定义与组织。更新后的庭院向公众打开,充实了庭院的绿化环境,使之可以承担部分户外活动,也使历史建筑与周边街区有可能积极互动。而今,行走在庭院中的观众、徜徉在建筑外围街道上的市民,都能获得一种视线上的通透感,彻底和往日里较为封闭、紧迫的空间视觉体验说再见了。

从业数十载,唐玉恩设计的一座座城市新地标拔地而起,勾连未来,也曾扛起历史建筑修缮保护的重任,让一栋栋历史建筑重获新生。当下,唐玉恩对于上海老城厢的保护与再生格外关注并充满期待。“老城厢旧城区的保护再生关乎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之根,切实保护老城乡整体风貌的规划、长期稳步推进其从整体到区块进行保护与再生非常重要。”唐玉恩期盼各路专家群策群力,结合世界各地的优秀案例和经验,走出一条最适合老城厢特质又能打开其未来可能性的新旧共生之路。

城市更新助力工业遗产活化转型

过去六年多,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副总建筑师、城市更新院院长邹勋和团队负责完成了景德镇陶溪川二期为民瓷厂所在区域的规划、近2/3总量的保护与新建建筑设计。

为民瓷厂是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十大瓷厂之一。在最辉煌的时期,这个瓷厂的瓷器产量占全国同类瓷器产量的50%以上、在同期同类外销瓷产量中占90%以上。这一辉煌在20世纪80年代末急转直下。伴随着景德镇制瓷业的衰败,整座城市、整个地区急速衰落,急需城市更新。

自2014年以来,陶文旅集团刘子力、清华大学张杰教授率领团队精耕细作,以城市更新的方法,赋予了老城(陶阳里)新厂(陶溪川一期)新的发展动能。自2019年开始,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受邀完成了陶溪川二期(为民瓷厂、万能达瓷厂)的规划设计;与DCA事务所合作,完成了陶溪川大剧院、凯悦酒店设计;原创完成了学生中心、剧院商业、一号厂房、西南与东北角公寓等一系列保护改建单体设计。

在参与为民瓷厂所在区域规划、更新与活化的过程中,邹勋愈发深切感受到了“瞻前顾后”与“守正创新”的重要性——设计要回望历史、关照当下,在为城市传承记忆的同时仍需不断创新。“这也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复杂的历史文化街区中做更新设计的基本策略。”

聚焦“工业遗产更新中的设计思考”时,邹勋提出日常、痕迹、地形、本土材料等9个设计关键词。他认为,在过往的时间中留下的自然的使用痕迹,场所中的街道、地形、树木、本土材料和手工艺,对于场所精神和文化传承皆具有重要意义。

以景德镇陶溪川二期项目为例,邹勋还提炼出了工业厂区更新的要点:通过注入新功能,激发活力;构筑疏密有致、点线结合的新型公共空间;尊重工业遗产特征,新旧结合,营造有特色的文化环境;结合地形,开发综合性的地下空间。

结合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在上海完成的其他实践项目,邹勋认为,面向未来的城市更新势必随着新的需求、新的建筑材料和新的能源供给方式发生变化。“面对建成环境,尤其是面对建筑遗产,我们最重要的使命在于通过保护和修缮彰显它们的价值,使其有尊严地面向未来。”

在邹勋看来,当前的城市更新已进入新的阶段,真正难的挑战不再是单纯的建筑遗产保护,而是要解决历史建筑保护、历史街区保护与新的活化利用需求之间的矛盾。面对矛盾碰撞,有四个步骤或可成为化解矛盾的“钥匙”——基于价值判断的留、改、拆、拼;对公共街道尺度进行新的串联;保持历史痕迹,以延续它的时间;统筹功能需求,为新建筑植入可能性。

“对于建筑设计行业的从业者而言,我们对建成环境的保护,要和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有所区别,”邹勋补充道,“要在遗产保护学科的基础上,回到建筑师的身份,用建筑创作的方法,来保存历史记忆、促进城市生长。”

带着问题与建筑对话 给时空缝上细密针脚

2022年11月,建造于1934年的雷士德工学院在完成修缮后对外亮相。从远处看,这座建筑像是在海上航行的轮船,从空中俯瞰,又像一架展开双翼的飞机。该建筑目前由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使用,也成为多种类型的文化活动乐于选择的举办地。

在论坛现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副总建筑师、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设计中心主任宿新宝带来自己参与雷士德工学院更新工程背后的故事。此番演讲,宿新宝一改往日里以建筑历史、建筑风格、修缮过程为逻辑线索展开项目介绍的办法,转而以更新过程中始终萦绕自己心头的几个“悬疑”开篇。

比如,宿新宝团队在更新前的基础研究中发现,雷士德工学院在开工当年仅用8个月就完成施工并投入使用。这对于同时代相等体量的建筑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又如,竣工当年的雷士德工学院建筑主体在空间走向上与原始设计图纸不同,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向,为什么会如此?

“这些基础研究在引领我们对历史继续深挖之余,也启发我们在推进当下新一轮的更新时,要更好地考虑功能需求与建筑原有空间之间的匹配问题,启发我们站在串联历史与当下的角度,实现常规修缮中的真实性、可识别性和最小干预性。”宿新宝说。带着这些问题去做相应的研究和实践,团队不仅慢慢找到了为历史空间植入新功能的更好办法,也在面对保留什么、修复什么、如何保留修复、如何变更设计等实际问题时,有了让内心更踏实的“评判标准”。

这段带着问题与历史建筑对话的旅程,不仅一步步地使项目执行团队找到了给时空缝上细密针脚的办法,也让宿新宝更加坚定了“以行促知,以知导行”的更新思路。在正式开始推进项目的过程中,他会带领团队更主动地比较不同建筑与建筑之间、不同建筑师与建筑师之间、不同保护项目之间的异同点,拓展基础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搭建起沟通历史与当下、新旧建筑工艺抉择之间的桥梁。

“雷士德工学院的更新实践,提醒我不断反思基础研究、价值挖掘与保护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说,过去我们更多是站在历史研究、保护实践的视角看问题,那么未来我们还可以站在工程技术史的角度看问题。”宿新宝认为,这种视角的拓宽,不仅有助于在遇到施工难题时找到更妥帖的施工办法,延续过往技术工艺的历史价值,反过来还能助益保护实践观念、办法的更新与完善。“以行促知的最终目标是知行合一,为历史建筑找到更好的利用办法打开视野和局面。”宿新宝总结道。

文/柳森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城市更新项目超6.6万个,如何带来更“新”的生活?
央视网 2024-07-18
长辛店老镇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区一期工程取得规划许可
北京丰台官方发布 2023-11-28
城市更新勿忘“文化滴灌”
经济日报 2023-11-20
以城市设计新理念打造城市更新新风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3
海淀举办首届城市更新论坛 为城市更新发展引智聚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8
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历史文脉
人民日报 2023-08-25
住建部:明确城市更新底线要求 坚持“留改拆”并举
中国新闻网 2023-07-09
住建部:明确城市更新底线要求 完善居民出资分担机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