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深圳福田“科创少年调研团”用5天设计4款非遗小程序
南方都市报 2024-07-22 11:35

7月15日至19日,“福田少年行”之“科创少年调研团”的成员们从零开始,完成开发非遗小程序的挑战:用1天时间学习小程序基础知识,1天实地调研并拜师非遗传承人,3天开发非遗小程序。

本次少年行活动由福田区教育局、南方都市报社主办,福田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微信战略研究院、深圳大学协办。少年们兵分四路向非遗传承人“拜师学艺”后,走进深圳大学粤海校区、腾讯滨海大厦,对本小组的小程序进行合作开发。7月19日,这群少年迎来非遗小程序“推介会”。

困境

非遗传播形式单一枯燥、代际失衡

一直以来,非遗传播面临着形式单一枯燥、代际失衡等困境,但在这场属于福田学子的非遗小程序“推介会”将非遗传播带出困境。基于与非遗传承人的深度互动,“科创少年调研团”的成员们对非遗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致力于为非遗传播贡献少年力量。

在这场非遗小程序“推介会”上,他们化身“产品”经理,一一介绍“产品”的设计、操作、意义等内容。

本次“推介会”还邀请专家组听取汇报和演示,专家评审团针对每一个小程序提出了相应问题,并且用问题引导福田学生介绍思路、表达想法。福田“科创少年调研团”的成员们立足于非遗项目传播痛点、文化精髓、历史故事等,充分运用小程序的功能,以不同的思路和创意进行的开发,得到了专家评审团的高度评价。“这些小程序都将非遗工艺直观展示,而且都采用复合形式,并非单一的页面设置或单一的历史介绍。”微信战略研究院专家孟竞帆表示。

“他们是真正的科创少年。”孟竞帆丝毫不吝啬夸奖,“他们在技术能力上,我认为已达到专业甚至顶尖的程度,同时用科创思维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最终能够呈现出来一个很完整的小程序作品,如果参加小程序全球挑战赛的话,会是很有竞争力的作品。”

●景泰蓝组

学子成员:深大附中创新中学

他们希望利用数字化的形式,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的技艺“飞入寻常百姓家”,所开发的小程序分为“作品欣赏”和“制作体验”两大模块,让使用者更直观地感受景泰蓝之美,并参与其制作工艺,从而推广和传承这一传统技艺。尤其在制作体验模块中,他们更是把景泰蓝制作的精髓简化为易操作的屏幕互动,通过教学让使用者能了解到景泰蓝制作工序,如涂胶、掐丝涂色、混色等,体现了非遗的内涵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袁氏剪纸组

学子成员:福田中学

袁氏剪纸是福田区和深圳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开发的“剪韵”小程序旨在将这一传统艺术融入更多年轻人的生活。这款小程序首页便是袁氏剪纸发展历程的介绍,直截了当地引导使用者开始了解,介绍了袁氏剪纸的几大类型如阴阳剪纸、套色剪纸、巧色剪纸、对称剪纸以及深圳风光剪纸,在每一个类别里都有相应的教学视频,这便于感兴趣的人能够随即展开学习,并且为加深印象最后还设计了互动答题环节。

●华林螳螂拳组

学子成员:园岭教育集团园岭小学

他们以精美的动画海报作为首页,伴着适景的音乐,点击“开始预览”就转到传承人的介绍,与“历史文化”“动作详解”组成对华林螳螂拳的整体介绍。在“动作详解”部分,他们通过手绘多帧动作制作成动画,增加小程序的趣味感,在“推介”时也大方地现场还原所学招式,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赢得一阵阵掌声。

●下沙大盆菜组

学子成员:福田区外国语学校(景秀)

下沙大盆菜是广东省非遗,在深圳市福田区下沙村是一道在元宵节必备的传统饮食,属于环珠江口地区的广府民系,深港沿海一带流行元宵节吃“大盆菜”的风俗。他们将这款小程序直接命名为《下沙大盆菜》,是一款科普小程序。据介绍,在这款游戏里,使用者扮演小明在元朝初期和小帅小壮一起制作大盆菜,在互动的过程就可以了解到大盆菜的起源以及制作方法。

突破

从零开始学习开发、研究非遗

这场“福田少年行”之“科创少年调研团”活动,是一场从0到1的惊喜。虽然大部分参与学子都有科创的基础,但对于小程序开发涉及的语言,他们都是零基础;同时面对所选择的非遗项目,他们此前仅略有耳闻,未有深入了解的。这五天时间,对于这群零基础的福田少年来说,不仅是学习小程序开发的技术挑战,更考验他们对“科技+非遗”的理解,是一次实践非遗数字化传播的难得机会。

“科创少年调研团”的成员们学习小程序开发基础知识时,他们充分调动积极性,紧跟老师的思路思考、提问,不仅抓住午休的时间继续钻研,还在当天活动行程后回家再继续巩固。这样的学习能力,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打下了基础。

而在向非遗传承人“拜师学艺”时,他们不仅投入体验,同时带着开发小程序需要解答的问题去请教传承人,并在学习期间拍照、摄像、做笔记,为小程序收集可用素材。

“他们非常聪明!”这是传承人对这群福田学子的一致评价,在非遗的学习中他们展现了超强的领悟力。而面对全新的程序语言,在开发过程中遇到诸多挑战,他们同样展示了坚韧和智慧的一面。景泰蓝项目组的王鹏博同学担任着组长的角色,他表示在两天的开发时间里解决大量问题是最大的挑战,对此他与组员积极沟通,并在技术老师的解答、带队老师的鼓励下,与团队克服困难进入状态。

袁氏剪纸组王煜同学也有同样的问题,他告诉南都记者,对小程序开发的理解和运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他尽可能调整好心态,通过询问技术老师以及查询相关网站进行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下沙大盆菜组的袁圳炜同学需要实现食材添加的过程,这是整个小程序里面难度最大的,但是他非常有耐心,保持头脑清晰,一点一点去请教技术老师。开发的第一天晚上,袁圳炜回家后还在不断改善和调试自己写的程序。

园岭小学的汤紫仪老师提到,学生们在前端开发上是零基础的,但他们在开发过程中学习使用新工具,积极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这个场景让她印象深刻。

变化

老师逐步退出指导,成为欣赏者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子们不仅学习了技术,更学会了如何运用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从编程到美工设计,从内容策划到用户体验,大家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在5天实践活动中,我可以看到、感受到每一个同学从胆怯、迷茫到获得成就的欣喜和满足感。”深大附创的李春老师表示,第3天正式开发,组内互不认识的陌生同学也开展了热烈的探讨、研究、思辨,自主进行分工,各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施展拳脚。“老师在这过程中,逐步退出了指导角色,成为团队的队友和欣赏者。”

“从‘老师讲、同学做’的传统教学模式,到现在由同学们自主思考、自发探究的项目式学习,他们的成长是能够看见的。”福田中学的付珧老师表示,有位同学活动开始前很焦虑,跟她说编程感觉都忘光了,连夜翻书出来复习,但最后反而成为团队里非常有想法和能力的主力干将;活动结束后还意犹未尽,同学们坐在回程的大巴上继续讨论新的想法和未实现的创意场景。

活动全过程,来自腾讯、南方都市报社的技术人员将赋能贯彻到底,及时为学生提供解决建议,或指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逐步突破同学们开发时遇到的难题;此外,本次活动还有不少特殊的“外援伙伴”——腾讯混元等AI工具,使用AI工具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控制设计画面,提高了设计效率,并为小程序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玩法,这也大大提高效率。

声音

“我原本只会写html,现在又学会CSS”

“参加本次活动的最大收获是科创能力的提升、获取知识能力的提升。”袁圳炜表示,在开发制作遇到问题时,从技术老师那学习到了“数组”这一新知识,初步有了概念并且掌握了原理,以后会用得上;而在前期调研时,自己走访参观了下沙博物馆、与传承人对话,了解了很多网上了解不到的知识,深刻认识到“行万里路”的重要。

“我原本只会写html,现在又学会了CSS,以后做项目就能够运用更多语言去完善。”王煜表示很期待以后实践的成果。他的目标是积极用科技改变生活,将生活中的难题用科技来解决。李彦成也表示,未来想用好小程序,希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制作便利于自己和家人的小程序。

“一切程序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项目最重要的并不是看程序有多高级多复杂,而是要看程序有没有真正地贴合现实的需求。”张乐骐则从本次活动中领悟到了编程的真谛,启发了他以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应纠结于形式,而是要注重问题的本质。

“对于最后做出小程序是比较满意的,但还不是很完善,后面计划进行一些微调。”王鹏博表示,希望有机会在小程序比赛上亮相,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交流。腾讯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实践给了他深刻的启发,他决心在编程时也要考虑无障碍适配,从解决校园内的实际问题做起,为打好基础而努力。其他三组的成员也不谋而合。

随着活动落幕,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它们不仅展示了福田少年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也体现了他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传播的能力。这些小程序如同一扇扇窗,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未来,福田少年们将继续在科技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今年年底将带着完善后的作品冲击小程序全球编程创新挑战赛,用他们的知识和热情,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文/谢粤蕾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