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公募吸引力增强 多位行业故人回归
中国基金报 2024-07-15 10:06

近期,行业人才流动出现新动向,多位基金经理或研究员重返公募。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环境和职业发展需求发生变化,同时也反映出公募对人才的吸引力有所提升。

公募频现人才“回流”

行情动荡下,公募行业频繁出现人才“回流”现象。

西部利得基金近日发布公告,增聘董伟炜为西部利得新动向的基金经理,他同时担任公司绝对收益投资部总经理。资料显示,董伟炜曾在光大保德信基金担任基金经理,2020年11月离职,后加盟汇华理财,任权益配置总监。

一个月前,鹏华基金原研究员赵乃凡在“奔私”数年后回归“老东家”,被增聘为鹏华致远成长基金经理。无独有偶,知名基金经理王垠也在“奔私”半年后重回招商基金。公开信息显示,王垠2017年3月至2023年5月在招商基金任职,去年5月加盟北京源峰私募,工作约半年后回到招商基金,于近日重新管理其之前管理的一只产品。

此外,2010年的股基冠军基金经理孙建波在“奔私”十年后,于去年9月重返公募,加入格林基金,并于去年底出任该公司的副总经理。

前几年,也出现过投研人员重返公募的案例,知名的有徐彦、于洋、方建、梁均等,近两年回流的情况进一步增多。

对此一位基金研究人士称,“回流”主要是其个人职业发展路径的选择,不排除受到市场环境变化或内部竞争的影响。“从市场环境看,近两年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叠加私募监管加强,一些基金经理重回公募,以寻求更稳定的发展环境。”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直言,在市场行情较好时,“奔私”对公募基金经理的吸引力很强。私募操作灵活、限制较少,方便他们执行自己的投资理念,也更容易抓住市场机会。而且,业绩好的基金经理,在私募报酬更为可观。

“近两年市场总体行情不佳,私募生存压力较大。而公募拥有更广阔的渠道资源、强大的平台实力和成熟稳定的投研团队,在震荡市中抗风险能力较强。这种情况下,不少优秀人才顺应市场变化,选择回归公募。”他说。

“这反映出行业人才流动的一个新趋势。事实上,近几年,许多公司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积极推进薪酬改革、员工持股计划,推动平台化经营,对人才的吸引力显著增强。而且,基金经理在行业内流动的情况增多,‘奔私’等现象明显减少。”华南一位公募市场部总监说。

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业内人士认为,投研人士“回流”是市场发展和人才正常流动的结果,无论如何都会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回流人员而言,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是首要任务。“近年来,资管生态发生显著变化。随着资本市场不断成熟和扩大开放,公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这些变化对公募行业的投资策略、产品设计、客户服务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上述市场部总监说,“例如,公募基金平台化已成为近年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平台化意味着基金公司更加注重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而不是倚重单一基金经理。”

因此,重返公募的投研人士需要经历一个“再学习”的过程,重新熟悉和掌握公募的投资流程、风险管理等核心内容。同时,由于公私募在投资策略、客户群体等方面存在差异,基金经理还需调整自己的投资理念和风格。

基金经理“回流”公募对投资者和行业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盈米基金指出,基金经理“回流”可能使产品的投资策略、风格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基金的业绩表现。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发现持有的基金产品更换了基金经理,注意观察一段时间再考虑是否赎回。

人才是资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盈米基金建议,基金公司可以通过优化激励机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关注基金经理职业发展路径等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管理人才,以提升基金业绩和公司竞争力。

“人员流动是市场充分竞争、优胜劣汰的表现。近些年,人才的职业诉求趋于多元化,除了公司品牌、薪酬和晋升发展空间以外,公司的经营理念、工作氛围和职场环境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姚旭升说。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公募现人才回流现象 能否再续辉煌留悬念
证券时报 2023-09-25
年内公募基金经理离任超百人次 部分经理“公奔私”后业绩不达标
证券日报 2023-04-26
“公奔私”又热了!公募派私募哪家强?五年回报超1000%最亮眼
财联社 2023-04-22
公募“有进有出”格局逐步形成:新人不断“亮相” “老将”双向流动
上海证券报 2023-03-16
离职率创近十年新低 公募基金经理队伍稳定性显著增强
中国证券报 2023-03-15
公募江湖故事多,离职基金经理有的卖水果有的投币圈
证券时报 2023-03-06
多位绩优基金经理“出走”背后:公募“去明星化”成趋势 构建团队渐成共识
证券日报 2023-02-24
公募基金经理频繁离职 谁来为长期投资负责?
上海证券报 2022-12-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