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坐月子、亲喂、遛娃……江豚妈妈生娃也有这些困扰
武汉晚报 2024-07-10 12:06

生产后,豚妈需要“坐月子”吗?

豚妈会不会出现奶量不足导致小江豚吃不饱的情况?

豚爸会参与带娃吗?

豚爸“淘淘”有两个老婆,在江豚世界里这种情况普遍吗?

转眼间,“顶流明星”江豚夫妇“淘淘”及“福久”的二胎男宝F9C24满月了。从它还在妈妈“福久”肚子里时就一直颇受关注。它出生后,许多读者在后台留言十分关心它的近况。带着读者关心的问题,我们走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郝玉江博士展开对话。

豚妈也需要“坐月子”“催奶”

记者:江豚妈妈“福久”需要“坐月子”吗?

郝玉江:正常分娩的情况下,江豚恢复得比人要快一些。我们可以引用人类“坐月子”的概念来对它进行专门的护理。

产后的头一个月里,豚妈的喂食需要特别护理,因为它的食量在哺乳期增长非常快,可达到平常食量的两倍以上,即每天要吃掉接近6公斤的食物。

同时,必须维持相对安静的环境,尽可能减少人类对它的干扰,避免它受到惊吓。

此外,还需要24小时监测母子关系,特别是哺乳行为,也就是24小时监测记录小江豚吃奶的频次和时长。如果小江豚吃奶的频次突然增加,就是警示信号,说明豚妈可能产奶不足,因为江豚也像人类一样会出现乳汁分泌不足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会给豚妈喂一些下奶的中成药。据我们观察,“福久”的乳汁分泌并不是特别充足,而另一位豚妈“洋洋”在哺乳期时的乳汁非常充足,把她的儿子“汉宝”喂得胖乎乎的。

记者:产后饮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郝玉江:江豚乳汁的脂肪含量非常高,哺乳期豚妈的能量消耗很大。喂养中我们会相应调整饵料鱼的结构比例。同时,乳汁的主要成分是水分,但是江豚不喝水,它的所有水分都是从食物中获得的。所以我们选择能量更高且水分含量高的饵料鱼,以鲜活的鲤、鲫、䱗等为主。

记者:目前小江豚主要吃什么?

郝玉江:前三个月,小江豚仅吃奶,且食量非常大。随着体重的增加,它的食量会越来越大。三个月后开始混合喂养,会添加喂养小型鱼类,如体长5厘米左右的小鲤鱼、小鲫鱼等。

记者:小江豚刚出生时体长约70厘米、体重约5公斤,一个月后长大了多少?

郝玉江:目前没办法称重,但是从体形上来看,估计小江豚长了差不多10厘米,体重增加了50%左右。它前三个月都长得非常快,但是一旦开始吃辅食吃鱼后可能会长得稍微慢一点。

记者:小江豚多大开始断奶?

郝玉江:一般6个月就可以断奶了。

记者:平时豚爸会参与带娃吗?

郝玉江:目前没有让豚爸参与带娃,主要是妈妈带。因为在人工繁育环境下,池子空间不够大,为了避免雄豚打扰江豚母子关系,一般都是分池喂养的。一般来说,小江豚见到爸爸最少要到一周岁时,那时就能一家团聚了。

记者:如果是在野外的自然环境下呢?

郝玉江:野外观察江豚是比较难的,但是据目前已有的观察,一般也是豚妈单独带娃,更大可能是几个豚妈抱团一块带孩子,就跟我们人类一样,几位妈妈约好了一起逛公园遛娃。

记者:小江豚什么时候会离开母亲单独生活?

郝玉江:我们观察发现,江豚是有情绪的。有时候因为繁育下一代的需要,母子要分开居住,双方会表现出比较强烈的情绪,比如食量大幅减少,出现类似人类“茶不思,饭不想”的现象。所以一般不会让小江豚在一周岁内与妈妈分开,至少要等到一岁半至两岁,让它与新的江豚逐渐熟悉后,才会与妈妈分离,并融入新的群体中。

记者:豚爸“淘淘”有两个老婆,在江豚世界里这种情况普遍吗?

郝玉江:江豚并没有我们理解的“忠诚”的婚配制度,它们崇尚“自由恋爱”,算是混交制,不会有固定的伴侣。江豚的世界更像是母系氏族社会,雄性江豚是机会主义者,它们会尽可能找到更多的雌性江豚交配。但是雌性掌握着选择权,它们只会选择自己“看上”的雄性江豚来繁衍下一代。从这个角度来看,江豚是非常聪明的动物。

人工繁殖的江豚终将放归野外

记者:您觉得江豚人工繁殖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郝玉江:对于人工繁殖,我们的定位是很清晰的,主要是提供研究平台。在长江中观察江豚的行为、生活习性、生态需求是非常困难的。但是通过我们这个平台,能够直观地观察江豚,可以对其生理学、生物声学以及生态需求等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为野外种群保护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同时,吸引更多人了解、关注江豚,甚至参与江豚保护。目前大家看到的人工环境下拍摄的江豚写真照片和视频,都是在我们这里拍的。

长江江豚可爱的形象、甜蜜的笑脸也使它们成为天然的文化交流“大使”,英国的安妮公主、前首相特雷莎·梅,以及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驻华大使、驻汉领事都曾来我们这里看过江豚。

江豚是非常可爱、灵动的动物,生活在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里面,也是目前长江中唯一存活的鲸类物种。保护好这个物种,是展现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创造力、智慧和决心,是国家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在我国西南地区有大熊猫保育基地,而在长江流域,特别是在我们“江城”武汉,如果能参照大熊猫基地的模式,建立起江豚保护繁育基地,创建科教文旅融合的良性保护模式,将有力促进长江江豚的人工饲养保育,推动长江水生动物科普宣传,让更多人关注到这种独特的水生物种,吸引大家一起保护可爱的长江精灵。

记者:未来,计划将人工繁殖的江豚放归野外吗?

郝玉江:是的,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但不是一下就能实现的,会一步步来,首先放入天鹅洲自然保护区这样的环境中,等时机成熟,再最终放归长江。

文/范婷婷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世界首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又当“爸爸”
中国新闻网 2024-06-21
中央督察组在江西暗查 发现江豚被困油污水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7
他们讲述江豚迁居长江新洲江段的背后故事:江豚安家武汉中心城区江段并不遥远
武汉晚报 2023-08-18
满周岁啦!我国首头人工饲养雌性二代江豚“小久久”生长情况如何?
央视新闻 2023-06-27
身穿特制“科研背心”发回活动轨迹 2头放归江豚正寻找栖息地“安家”
武汉晚报 2023-04-28
迁地保护江豚首次放归长江
新华社 2023-04-26
他坚守3年为13头江豚拍下“登记照” 欣喜发现获救母豚“209”又要当妈啦
武汉晚报 2023-03-30
1249头“水中大熊猫”的回归之路 《江豚归来》3月26日登陆央视纪录频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