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历史|“破天荒”也源自科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4 16:00

◎赵柒斤

明代文学家张岱《夜航船》卷六中专门收录许多有关科考的精彩“段子”,如今读来既“涨知识”,也令人忍俊不禁。

大家耳熟能详的“破天荒”就源自于科考。张岱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曰:“荆州应试举人,多不成名,为天荒解。(长沙人)刘蜕于大中四年(850年)以荆州解及第,时号为破天荒。”看来,地方“争面子”,古今无分歧。

而张岱引南宋皇族后人赵令畤《侯鲭录》推介的成语“朱衣点头”,又寓意“考官必须公平公正”,此典故说,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知贡举”,批阅考卷时,“常觉一朱衣人在坐后点头,然后其文入格。”起初,欧阳修以为是侍从站在身后,但回头看时,又空无一人。朱衣人头一点,他批阅着的文章就合格;否则,便是残次品。欧阳修觉得非常奇怪,便把这事发了“朋友圈”,同僚们无不感到惊异。此事传开后,考生们便在暗暗祷念:“唯愿朱衣一点头”。其实,所谓“朱衣人点头”完全是“千古伯乐”欧阳修抵制人情等不正之风的一种有效手段,也使得苏轼、苏辙、曾巩等一批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脱颖而出。

古代科考方式落后、制度不完善,又缺乏有效公众监督和智能监控设备,虽为国家延揽人才,可录取权往往操控在主考官和位高权重者手中。尤其是考前盛行的“通榜”“干谒”之风,使得官宦子弟及善于钻营的考生有了可乘之机,张岱转引宋钱易《南部新书》记载,将唐朝两次高考疑似舞弊事件概括为“沆瀣一气”:一次是唐大中十二年(858年),唐开国功臣杜如晦六世孙、时任中书舍人的杜审权知贡举,前三名分别是归仁瀚、王徽和卢处权。古代及第考生谢恩,并自投主考官门下。故而,当时一些考生及家长便发出了质疑帖:“座主审权,门生处权,可谓权不失权。”另一次是乾符二年(874年),礼部侍郎崔沆任主考官,他阅卷时发现名叫崔瀣考生卷子做得比较好,便录取了此考生。发榜时,大家看到及第名单有“崔瀣”,觉得有猫腻,于是创作了“座主门生,沆瀣一气”予以讥讽。

而“踏李三”典故,也让我们领略到宋代统治者对落榜生的“终极关怀”。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一“进士特奏”条说,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年)三月,“诏礼部阅贡士十五举以上曾经终场者,具名以闻……各赐本科出身。”意思说,自太祖开宝三年(970年)开始,宋朝就对屡次以举人身份参加礼部省试,或者诸科考了15次以上均落榜的考生施以“人性关怀”,赐一个“进士出身”,时称“老榜”,并赏个小官,好让落榜生们回家给老婆孩子有个交代。但“老榜”第一名只相当于正榜的五等(即五甲),所以“奖”的学位成色自然大打折扣。

张岱《夜航船》说,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45岁的浙江人王十朋高中状元,李三锡则为“老榜”第一。某考生考的不理想,名列正榜末尾,心情很不好。朋友便发微信劝他:“举头虽不见王十,伸脚犹能踏李三”。意思说,你不错啊,比不上王十朋,但比李三锡强多了。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赏读|《第一次遇见苏东坡》:无晴无风雨,有闲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3
历史|“破天荒”也源自科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4
新知|考分不够,颜值来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7
新知|考分不够,颜值来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7
历史|细说宋朝的“高考”(二)
我们都爱宋朝 2024-06-08
历史|王安石、苏东坡各表一枝写西施
中华读书报 2023-07-19
历史|高考“放榜”了!去看看唐朝的“放榜”又如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30
历史|​历代状元“学霸”里藏着多少书法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