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寻访|浮光掠影五塔寺
天天精彩
2024-06-28

◎闫霞(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坐落在久负盛名的明清皇家寺庙真觉寺旧址内,因寺内金刚宝座塔顶部矗立五座密檐小塔,人们习惯称之为“五塔寺”。五塔寺四季皆美,最近几年热度持续上升,成为热度颇高的京城网红打卡地之一。

作为北京唯一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艺术精品的专题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展示的精品文物包括北京地区的碑碣、墓志、造像、经幢、石雕、石质建筑构件等,刻工精良,多出名家之手,其中不乏石刻艺术珍品、精品和国家一级文物。

“日动而东,天动而西”,随着一年不同季节和一天不同时段的光线变化,人们面对文物的距离、视角、方式也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石刻画面也会出现一日多变的效果。

暮春景明:文光果诗刻石与文光果花交相辉映

石刻馆内有数十株文光果树,一株树旁是一方康熙御制文光果诗刻石。颇有意思的是,每年初春花开时节,先白,次绿,再红,后紫,颜色变化与古代官员的官服品秩颇有一些相似之处。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十八日,是清圣祖玄烨的六旬大寿,这是清朝皇帝前所未有的万寿庆典。当时满朝文武都在积极为皇帝准备寿礼,怎么能够别出心裁又不落俗套讨得康熙的欢心,是很多大臣绞尽脑汁琢磨的问题。时任议政大臣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揆叙迎合康熙的崇佛思想,独辟蹊径改建龙华寺作为祝釐之所。寺庙改建工程竣工后,皇帝亲自为寺院书丹“敕赐瑞应寺碑”,取天降祥瑞,以应人君之德说法。

说来也巧,这年夏天,瑞应寺内种植的一棵文光果树硕果累累,还罕见地出现了并蒂果。当时,揆叙正随同康熙在热河避暑。寺僧便派人骑上驿马,连夜兼程奔赴塞外,将并蒂文光果送给揆叙观看。大家也都议论纷纷,说圣上刚为瑞应寺题写了额联,祥瑞即现,真是大吉之兆。汤右曾听闻此事,挥笔写就《文光果》一诗。揆叙将此诗进献给康熙皇帝,康熙见诗中有赞美祥瑞之意,一时诗兴大发,遂作诗一首唱和。这段君臣唱和的佳话,被揆叙记载到了《瑞应寺并蒂文光果》中,当年揆叙将此诗刻石并嵌于瑞应寺东跨院内的照壁之上,现就收藏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中。

骤雨初歇:金刚宝座塔雕刻画面显露峥嵘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知夏深。骤雨初歇的傍晚时分,碧空如洗,参观的人群已逐渐散去,院子里的一切都慢慢安静了下来。太阳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变成一个金灿灿的光盘,被称为“小柬埔寨”的金刚宝座塔沐浴在落日余晖之中,开始显露峥嵘。

金刚宝座塔是明代早期的皇家佛塔建筑,是北京地区藏传佛教建筑重要遗迹。金刚宝座塔自上而下,由表及里,几乎处处都有艺术装饰。造像装饰以藏传佛教密宗图像为主,大体可分为佛教人物、佛教法器、佛教植物、佛教动物和其他吉祥图案五类。雕刻技巧娴熟生动,画面丰富饱满,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构成了佛塔上的世间万象。

北侧券门上左右两侧的凤凰满身金光,头部朝下,双目炯炯有神,尾羽华美而矫健,在朵朵祥云之中翙翙其羽,好似天外来客,将要到人间去播撒祥瑞。券门两侧的狮子则少了些威武霸气,挤挤挨挨靠墙而立,呈现出更多的温厚与圆润,充满灵动与俏皮,让人产生莫名的亲切感。须弥座下枋颇有金石韵味的兰札体梵文和藏文颂词《吉祥海赞》越发湿润细腻,营造出富丽典雅的皇家气派。

金风送爽:六百年古银杏是颜值担当

北京地区的寺庙中大多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银杏树,如潭柘寺、西峰寺、红螺寺、大觉寺等,五塔寺塔前左右相峙而立的两株古银杏树,至今已近600岁高龄,均为一级古树。每到十月底、十一月初,古银杏树冠如盖流光溢彩,树后古塔巍峨,雄浑古朴,古树、古塔相映生辉,是一年之中观景的好时节。“五塔寺边双树奇,马行迂道款禅扉。高枝似向云中出,落叶犹能天半飞。”清代诗人洪亮吉游览时曾为两棵银杏树赋诗一首,可见古树自古以来就颇受游人青睐。

与印度、东南亚各国佛教寺院广泛种植菩提树不同,地处暖温带、中温带的中国汉地寺庙多种植银杏树,被视为佛门菩提树。如秦汉以来的画像石(砖)、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北魏孝子棺石刻和南朝砖印模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中,都能见到这种长有扇形叶的树木。

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会发现金刚宝座塔顶部的五座小塔四面塔身第一层雕刻几乎完全相同,中间为一券洞,装饰有六拏具,内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券洞两侧各有一菩萨立像,两手反背互相着合于胸前,头戴宝冠,颈戴璎珞,下身着长裙。二菩萨两侧各为一菩提树,叶片雕刻得清晰可见。细细算下来,五座小塔雕刻的菩提树竟有40株之多,与塔前的古银杏树相映生辉。

深秋时节,一场凌厉无情的秋风,两棵古银杏树也在一夜之间繁华落尽,遍地都是厚厚的落叶,仿佛给五塔寺铺上了一层黄金毯。

冬至前后:两千年前的东汉石人点石成金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在北半球的角度最低,此时日影最长,阳光照射进房间也最深。大批市民游客在扎堆故宫乾清宫、颐和园十七孔桥,等待拍摄“正大光明”“金光穿洞”的美景。鲜有人知的是,此时的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也会出现一种“点石成金”的奇特景象,让人叹为观止。

东汉石人是一种放置在墓葬、祠堂、庙宇等处的特殊石雕,在山东、河南、陕西、北京、四川等地都有发现,多为成对出现,一人捧盾、一人拥彗。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西展厅内发现于永定河中的捧盾石人,高约一米五,头戴网状帻,身穿交领宽袖长袍,双手拱于胸前捧盾,造型与曲阜发现的两躯捧盾石人类似。

太阳初升,清晨八点半,博物馆展厅灯光还没有打开,室内的精品文物都隐身在黑暗之中。金色的阳光斜射进西展厅,神光天降一般轻轻游走,慢慢地投射在东汉捧盾石人之上。此刻仿佛一场沉浸式的灯光秀上演,石人浸润着柔和的暖光,通体明澈,清风峻骨,眉目生辉,带着两千年的风雨沧桑,再次绽放出了昔日的光华。

雪后初霁的五塔寺,宝塔巍峨,碑刻林立,俯仰之间如诗如画,一顾倾城,一瞥惊鸿,此间乐趣不复为外人道也。

供图/闫霞

相关阅读
北京海淀两棵古银杏树有望挂牌保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30
美丽北京|缤纷秋景上线 银杏树叶进入最佳观赏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7
寻访|浮光掠影五塔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7
美丽中国 | 古银杏披上“黄金甲” 初冬美景助力乡村旅游
新华社 2023-11-27
五塔寺半截残碑,见证清初名将与末代帝师的跨时空交会
北京日报副刊 2023-09-07
五塔寺上新展 讲述中轴线上的端午文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2
房山区洪寺村发现金代塔幢构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1
寻访|大觉寺的故事 绝不止一春一秋两棵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