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为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光明日报 2024-06-25 10:01

补齐农村养老短板,完善失能老人照护机制是重要一环。放眼全国,一些地方已有先行探索:重庆武隆区采用“老人交一点、机构降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疏通“钱从哪来”的堵点;河北衡水倡导“物质+身心”双重救助,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山东临清创新“候鸟式”供养模式,让老人过冬不再难。近日,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更多兜底保障。

伴随着社会发展,青壮年作为农业转移人口持续增加,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养老负担日益加重;同时,第一代进城务工人员逐渐步入老年,返乡养老需求不断凸显。从全国来看,各地针对老年人的高龄补贴、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养老服务补贴和综合服务补贴等政策基本健全,为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提供了一定政策保障。充分满足这类人群的刚性需求,提升欠发达地区养老服务水平与能力,是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意见的发布为各地探索完善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机制提供了政策指引。如何立足实际、从老人根本诉求出发,推动这些举措见真章、出实效,相关做法值得关注。

立足现实,加强村级服务能力建设,破解农村失能老人养老难题。在各地依托村级服务设施探索互助养老模式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条件下,在村里通过党建引领、村集体组织的方式,发挥群团组织的功能,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为失能老人提供助餐、探访和照护等服务,是较为便捷可行的解决方案。实践证明,激发党建引领下的村集体内生动力,依托现实条件、完善工作机制,善用公益志愿等社会力量,能够有效弥补服务短板。

加强农村养老失能照护能力,要推动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与养老服务网络整合。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搭建起由县医院、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构成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设施设备、人员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获得长足发展。借助相对成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能够事半功倍地满足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服务的迫切需求。事实上,在现有乡镇卫生院提供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4大项中就包括老年健康服务这一项,拓展针对失能老人的医养结合服务,是有基础也有条件的。

提升农村失能照护服务水平,可通过以城带乡的方式,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农村地区,已经可以享受到城镇地区向乡村辐射的相关服务。对于较为落后地区而言,实现城市服务能力辐射近郊,进而带动乡村养老,将有需要的失能老人安排在县城失能照护机构养老,也是一条可行路径。完善“县域+乡镇+村”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县域统筹、城乡协调、符合乡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将能更好满足农村老人失能照护、医康养结合、助餐、探访关爱等服务需求。

为农村失能老人生活兜底,归根到底还是需要经济实力的“硬加持”,通过推动乡村振兴、营造乡村文明新风尚,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要素。经济发展了,新技术、新手段引入了,才能为农村失能老人照护带来更多解决方案。缓解农村养老压力,也能为农村青年减轻经济负担,为进城返乡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保障,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文/李璐(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首份国家层面农村养老总体部署出台 力争不出村不离乡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法治日报 2024-06-18
失智照护成烫手山芋?养老院破解失智老人照护困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2
两会声音 | 市政协委员崔铁宁:将北京普惠健康保等大病险种在农村大力推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2
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经济日报 2023-11-16
失能老人家庭需要更多“公益性喘息服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