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95后海归成都打造“田园梦”:经营土地达1300亩 希望打造自己的有机农场
华西都市报 2024-06-12 14:37

6月10日清晨5点,成都市郫都区的一块农田里,“95后”王仕钦早早起床来到这里,忙着为800亩水稻做最后的移栽。忙完最后的工作,他期待这片水稻今年秋季能有个好收成。

王仕钦曾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留学5年,读的专业是哲学。在成都平原出生成长的他对这里有着浓厚的情感。“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自古都是粮油产地。”王仕钦说,在对农业产业有过一番深入了解后,他决定回到乡村创业。如今,王仕钦是成都亲力钦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专攻数字农业以及新媒体农旅融合发展,用科技赋能农业发展。

这个端午节,是王仕钦返乡创业后的第二个端午,他依旧在农田忙活。不过,一年多的创业也有了小小的收获:他与成都本土非遗传人合作,创立了自己的粽子品牌。他说,第一次尝试就取得了较好效果,产品很受市场欢迎,未来还将推出更多的特色农产品,推动产业链向后端延伸。

dd023b18600bff3530b06a30085059ab.jpg

田园梦:打造一个自己的有机农场

哲学“海归”搞农业,听起来似乎很有反差。但实际上,当王仕钦决定在广阔乡村大展拳脚时,身边都是支持的声音。

“哲学对于实际工作或许没有太多的帮助,但却让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他看来,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并不算是浪费学历。

在王仕钦的家乡成都崇州,农业一直都是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果也备受关注。“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很高,机械耕作能达到90%。”王仕钦说,在留学期间,他就曾利用假期在德国的生态农场、葡萄庄园打短工,这期间的亲身见闻让他感触颇深,“农场主是博士后,庄园主是法国贵族,每天日出而作、不厌其烦地和我们一起给蔬果除草,一遍又一遍,他们躬行的生态有机理念给我很大的触动。”

学成回国后,王仕钦立志要在家乡实现绿色田园梦,打造一个自己的有机农场,有美丽的大田景观,有优质绿色的农产品。

d8527970f66b27406b0e9c66611330c5.jpg

新角色:当上农业职业经理人

两年前,当王仕钦决定在农业行业发展时,便开始扎实学习农业相关知识,从田间管理到实操农机设备,不断积累自己的农业知识和技能。

这个过程中,他见识了不少资深职业经理人的积累和厉害。为此,他一边学习书本上的农业知识,一边跟着前辈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通过努力考取了初级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解锁了职业生涯一个全新的角色——农业职业经理人。

去年4月初,王仕钦接手360亩高标准农田,准备大展拳脚。看着规整的田地,他感叹“真有点小农场的感觉”。

为赶上春播良时,王仕钦雇来挖掘机、推土机,花了半个月时间一口气将360亩田块改造成水田。他还穿上雨鞋、以铁锹为犁,带着合作社的伙伴们“耕”起了田。

“当秧苗有一尺高时,从无人机传回来的画面可以看到,田中央有成片的秧苗‘良莠不齐’,经过分析讨论,我们认为是土壤肥力不均导致的,立即通过人工补肥才挽救回来。”王仕钦说。

在水稻生长的这150天里,王仕钦几乎每天都“蹲”在田埂上,看着秧苗长大,详细记录相关数据。一季水稻种植下来,王仕钦和小伙伴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最终收获了巨大“惊喜”——亩产1350斤,比预料中还要高些。

第二站:在郫都发展粮油种植

“我们经营的范围不仅是生产种植,也包括农业服务。”在事业渐渐起步之后,王仕钦也想拓展自己的事业版图。

同在成都的郫都区是川西平原腹心地带、都江堰精华灌区,这里正在全力打造“汉(汉姜村)康(平康村)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农业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为此,王仕钦创业的第二站来到了郫都,在郫都区建立了公司,并接手800亩良田发展粮油种植。目前,他经营的土地总规模已达1300亩。“郫都区更接近成都的大市场,也是为下一步深加工产业发展布局。”王仕钦说。

在郫都,王仕钦将精力放在“水稻规模化+粮经复合种植模式”上,大春种植水稻,小春种植蔬菜,以实现粮食蔬菜轮作,减少蔬菜的土传病害、增加品质。

经过一段时间的耕耘,“水稻规模化+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现在已基本成形。800亩水稻目前已经全部移栽,只等秋来丰收。

回顾近两年的创业生涯,王仕钦觉得他的成就感来自广阔的大地,在丰收的成果里。拿今年种植的小麦举例,亩产值达到1054元,产量水平较好,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展望未来,王仕钦说,还将持续提高农机服务和烘干育秧服务水平,并尝试探索引进“互联网监测”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成都农业高质量发展。

文/袁亮 秦怡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用AI辅助决策模型 指导种田种菜种水果 让农业“小白”轻松当上农场主
成都商报 2024-06-17
汕头小伙林从城市返乡务农 带乡亲走上农业机械化之路 “田保姆”有个无人农场梦
广州日报 2024-05-24
一个村来了300多位“新农人” “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干啥?
成都商报 2024-01-29
成都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超2万 80后、90后占三成
成都商报 2023-11-03
黑土地走出“青”字辈新农人
中国青年报 2023-10-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