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安装
南方日报 2024-06-11 09:34

6月10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随着最后一根锚链回接完成,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安装,实现在珠江口盆地流花油田精准就位,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田浮体设施系泊系统安装能力实现新突破,为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年内投产奠定基础。

“海葵一号”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装备,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总重达3.7万吨,高度接近30层楼,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每天能处理约5600吨原油。

“海葵一号”是国内首次对圆筒型海洋装备进行海上回接,由于圆筒型结构重心高、受风面大,容易发生旋转,海上安装难度极大。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流花油田开发项目副总经理王火平介绍说,“我们采用多点系泊方式进行安装,12条锚腿分为3组,每组4条,从东北、东南、西北三个方向提供稳定的系泊力,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

“海葵一号”采用新型的圆筒结构设计,设计寿命30年,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相较于常规的船型,圆筒型结构具有用钢量少、储油效率高、抵御恶劣海况能力强等优点,可有效提高经济适用性,降低油田开发与运营成本。

为确保“海葵一号”在波涛汹涌的大海安稳扎根,项目提前在海底安装了12套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吸力锚,并通过12条由“锚链+中水浮筒+聚酯缆”构成的系泊锚腿进行连接,单根锚腿长2570米,破断载荷达2300吨,相当于1500辆家用小汽车的重量。这套系泊系统就像安装在海底的“拴马桩”,将“海葵一号”牢牢固定在海面上。

“锚腿全部锚链和4条聚酯缆为国产锚链和国产聚酯缆首次规模化应用,有效推动了我国深海锚泊系统设计、制造和安装技术取得全方位突破。”王火平进一步介绍说。

“海葵一号”所在海域距深圳东南超240公里,水深约324米,风向多变、内波流频发。此次施工区域位于两艘拖轮夹角120°范围内,作业空间狭小,海底视线不佳,对船舶定位和水下操作提出较大考验。

“我们采用‘三船定位、一船回接’的方式,投入3000米级深水多功能工程船,应用水下和水面两套定位系统,通过数字化三维模拟显示水下系泊缆链构型,确保海上回接高效完成,作业效率和回接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油工程流花油田总包项目副总经理王辉介绍说。

据了解,在距“海葵一号”2.5公里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也已于日前完成全部安装作业,刷新海上原油生产平台高度和重量两项亚洲纪录。“海基二号”总高度达428米,总重量超5万吨,共设生产井24口,搭载了原油工艺和外输系统、生产水处理系统及电力供应系统等300余套设备,可实现远程水下井口控制、智能油气开采、台风生产模式等功能。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深水工程建设中心总经理刘华祥表示,“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回接后,将陆续开展联合调试等工作,投产后与“海基二号”平台一起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油田,创新形成“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开发模式,为我国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全新方案。

文/刘倩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海葵一号”安装完工在即 一组数据读懂海上“巨无霸”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10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启运
科技日报 2024-05-13
亚洲首艘,今天启运!重近3.7万吨,近30层楼高、13个篮球场大!怎么装上船?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5-12
视窗|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建造完工
新华社 2024-04-26
“深海一号”二期最大水下生产设施安装就位
科技日报 2024-04-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