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捏捏”暗藏两大风险!消保委提醒家长谨慎选购
中国消费者报 2024-06-08 13:31

近日,#年轻人为啥愿意花几千买一个捏捏#话题登上热搜,这种被称为“捏捏”的慢回弹类解压玩具在年轻人中爆火。

然而,关于“捏捏”甲醛超标等争议不断,#有卖家因制作捏捏致身体不适闭店#话题也被不少消费者热议。

近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呼吁,关注此类产品的安全问题。

所谓“捏捏”,是一种慢回弹解压玩具,其制作材料通常为硅胶和色膏,可做成消费者喜欢的各种形状,如面包、水果等食物,猫咪、狗狗等动物,外观逼真可爱、手感柔和舒适、材质软绵Q弹,拿在手里肆意捏弄,不免有一种烦恼和压力“一捏就碎”、尽在掌控的快感,这无疑为年轻人找到了一个发泄压力的出口。

然而,不少网友称“捏捏”甲醛超标。

还有“捏捏”卖家因制作“捏捏”导致身体出现不适,最终选择闭店。

据《中国消费者报》此前报道,一些解压玩具的材质注明为TPR。这种材料为热塑性橡胶,回弹性和耐磨性都不错,但TPR材料的制作须添加增塑剂,如果使用的TPR材料不合格或者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玩具就可能会出现邻苯超标,也可能因着色剂引入有害物质及其他不被相关法规许可的物质。

目前,市场上部分“捏捏”属于“三无”产品,安全性无法保障。

江苏省消保委认为,“捏捏”的火爆“出圈”反映了当下消费者更关注商品带来的情绪价值,更愿意通过消费满足情绪需求。然而,新奇的“捏捏”其实暗藏风险:

一方面,“随地大小捏”的热潮使得“捏捏”价格水涨船高,部分手工制作“捏捏”更是物以稀为贵,甚至引入预售、二手拍卖等营销手段,消费者受集邮、攀比等心理影响冲动盲目消费,看似在为解压买单,实则在为经济增负。

另一方面,现阶段“捏捏”的生产及销售渠道混乱,经营主体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材料安全性无法保障,且频繁揉捏还会使灰尘、细菌附着玩具表面,为健康安全埋下隐患;部分食品仿真类“捏捏”做工以假乱真,对于消费者特别是认知不全、辨识能力不强的未成年人而言,存在误食吞咽危险。

玩具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让人身心愉悦,满足精神需要,但其娱乐性的实现或提升不应凌驾于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安全之上。无论玩具的受众群体、外观形状、操作方式如何变化,安全健康是其必须坚持的底线和不变的底色。

江苏省消保委呼吁

消费者在购买解压玩具时,应选择资证齐全的正规渠道,避免购买标识不全或者有刺激性气味的玩具产品;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解压玩具可以带来一时欢愉,但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才会受益终身;家长更要谨慎选购此类玩具,必要时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看护和陪伴,防止未成年人啃咬、舔舐或者误食。

商家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选用无毒无害材料制作正规合格、符合标准的玩具产品,明确标注厂家、质量合格证等相关生产信息,拒绝过度营销,玩弄消费者情感,为消费者提供既安全又解压的玩具产品。

监管部门要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对解压类产品的质量监管和检测,督促相关互联网平台做好对售卖解压玩具商家的入驻审核和经营管理,避免低劣有害的“三无”玩具产品流入市场。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免票!半价!神农架旅游福利空降北京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6-14
最新最全!北京这些医院不用选,医保也能报销
北京医保 2024-06-14
热搜第一!17岁中专女生全球数学竞赛第12名,怎么做到的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14
“毕业旅行”提上日程!“00后”出境游订单同比大增153%
央视财经 2024-06-14
网传“珠峰无限期关闭”,官方回应:信息不实
西藏日报客户端 2024-06-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