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资本应对谁有“耐心” 资本如何练就“耐心”
经济参考报 2024-06-05 15:09

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一段时间以来,“耐心资本”成为市场和业界广泛关注的话题。资本应对谁有“耐心”,为何要有“耐心”?如何培育壮大耐心资本的环境?

资本应对谁有“耐心”

回顾任何一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并不等同于生产力,中间还隔着产业变革,而产业变革的过程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从数字技术到新质生产力同样如此。

2021年,工信部会同证券交易所和各类投资机构实施了“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引导各类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构建持续稳定的创新投入机制。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十四五”规划强调,要构建实体经济、科技金融、现代金融、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耐心资本。业内人士看来,壮大耐心资本与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一脉相承,资本应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方面更具耐心。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科技领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资本为何要投早投小?“现在处于科技革命的关键时点,国内外超级公司都在进行创新,但纵观过去几轮康波周期,超级公司的存在恰恰是尾声,颠覆式创新通常由小企业‘送命式’的创新和试错去探索新的技术方向。”清华大学社会治理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孙海琳说,现实中很多资本寻求“快进快出”,这样的环境非常不利于原创性、颠覆式的创新。

此外,以基础软硬件为代表的“长跑”领域的硬科技也是资本应秉持“耐心”的方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过去我国科技进步的主要路径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源头在海外,原始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如今则需要从集成创新转向原始创新,应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以基础研究的突破带动引领性原创成果、战略性技术产品的重大突破。

资本为何要有“耐心”

一直以来,我国融资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强调低风险,追求短期的资金回报。而科技创新恰恰是高风险且长周期,这就需要“耐心资本”与之匹配。

“我国间接融资占比达90%,银行体系往往追求大企业、大项目,因为成本低、风险小,而科创体系不需要大钱,需要持续的稳定的小钱。银行体系更追求短期的资金回报,而科创体系从概念、研发、中试、产品到大规模生产周期非常长。银行体系需要抵押物,而科创体系轻资产没有抵押物。”王一鸣说。

王一鸣建议,应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基金,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更多投向科技创新;积极探索信贷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模式,释放银行体系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王建冬认为耐心资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从时间周期上看,坚持长期主义,持续不断的投资并承担必要的风险和成本;二是从方向选择上看,特别是看似短期不确定的方向更需要长远的眼光,对于一些进入科技创新无人区的领域,着眼于长远全局的耐心资本培育非常重要。

“对科技企业而言,信心和资本对于创新缺一不可,长期资本能帮助企业应对客观存在的市场不确定性,坚定科技企业的创新信心,跨越‘死亡之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说。

资本如何练就“耐心”

想要资本练就“耐心”需要培育有利于壮大耐心资本的环境。

王建冬认为,要提升宏观政策的确定性和制度的长期性。对于前沿领域看不清楚时,政策要学会留白,有时候政策出得早,反而会阻碍行业的发展。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资本短期逐利挣快钱是资本的本能。而耐心资本必须有理性作为支撑。从政策角度来讲,应该做到分类施策。”辛勇飞说。

辛勇飞介绍,具体来讲,国际资本受国际大形势影响更多,在政策上可以结合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做政策体系化设计;社会资本是耐心资本的主要来源,要从指导思想和法制保障上坚决支持做大社会资本的盘子,通过构建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带给社会资本更多的信心;从国有资本来看,在一些领域,国资已经作为耐心资本存在了,下一步可以在更多市场化的领域中发挥国资催化剂的作用,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长周期领域。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国家发改委:引导各类资本摒弃“急功近利、快进快出、挣快钱”的浮躁心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6
融通基金:搭建完备的投研梯队 壮大耐心资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4
“壮大耐心资本”的启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9
新华社经济随笔:“壮大耐心资本”的启示
新华社 2024-05-28
壮大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
经济日报 2024-05-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