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人物|莫西子诗:有难度,但也是自我成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8 10:00

莫西子诗是一个安静的人,就算是说话的时候,沉默的间隙也会很长,他在心中有自己的节拍。他慢慢地讲话,缓缓地做事,像一条自由的溪流穿越大地。这样的气质,与讲述朦胧情感的电影《带彩球的帐篷》很搭,扮演男主角的莫西子诗表示,他也很喜欢这部电影中的浪漫与克制,纯粹与遗憾,“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

由第五代导演刘苗苗执导的电影《带彩球的帐篷》于5月25日开始公映,莫西子诗在片中扮演养蜂人李韩。这是莫西子诗第一次在电影中担纲男主角,外界以往关注的是他游吟诗人一般的音乐灵魂,歌声中最原始的力量,而实际上,莫西子诗还热爱电影,此前他在《河边的错误》中饰演过一位诗人。

聊起电影时,莫西子诗的眼睛亮亮的,他着重在“爱看电影”的前面加了“非常”二字,让他觉得很奇妙的是,自己的命运居然会和电影有所链接,不但有机会为电影做音乐,更是有了出演,甚至当主演的机会,此次,莫西子诗也为《带彩球的帐篷》创作了《小时候》和《闪电过后的天空》两首歌曲,他那空远的嗓音如泣如诉地唱着生命中的丢失与错过,与影片中的故事融为一体,让观众有患得患失般的伤感,又获得了一种闪电过后的天空般的宁静。

刘苗苗导演看了我的一段音乐视频 就拍板定下了我

《带彩球的帐篷》是刘苗苗导演的《红花绿叶》的姊妹片,影片再次聚焦西海固的风土人情,讲述了一段发生在西海固山区的朦胧爱情故事:养蜂人李韩与当地少女麦麦在苜蓿花盛开的季节相遇,两人之间展开了一段若有若无、似弱还强的朦胧爱恋,给彼此平凡枯燥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抹斑斓的色彩,一点可以期盼的希望。

影片不仅展示了西海固山区的自然美景,更深入挖掘了人性中的温暖与真挚,让观众在欣赏美丽画面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爱情的纯真与美好。

在片中饰演养蜂人李韩的莫西子诗,是著名的音乐人、歌手、制作人。生于四川大凉山,他的名字在彝语中即为“太阳光芒”。2008年,他创作了创作歌曲《不要怕》,后来被彝族山鹰组合成员瓦其依合收录在其发行的个人专辑《黑鹰之梦》中。2014年,在《中国好歌曲》中演唱诗人俞心樵为其填词的《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一炮而红。同年,发行第一张个人专辑《原野》。2018年发行第二张专辑《月光白得很》,获得2018全球华语金曲奖最佳制作人大奖。他的音乐里有天地和故乡,万物与人类,歌词、音韵与他具有穿透力的嗓音一起,延绵成朴素的交响诗。

此次主演《带彩球的帐篷》,莫西子诗表示,其实过程很简单,“电影片方当时找到我,把剧本发给我,说想让我演一个角色。我看来看去,发现里面的角色并不多,唯一可以演的就是养蜂人李韩。但是,他是男主角,我就想,不会是让我演主角吧?一打听,还真是。我虽然喜欢电影,但是却没想过要去当主演,以为也就是客串一下,打一下酱油,但没想到是主演,我觉得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挑战性太大了。之后,去尝试了一下,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莫西子诗后来才知道,是《带彩球的帐篷》制片人杨瑾向刘苗苗导演推荐了他,导演看了他的音乐演出视频,马上拍板决定由他出演李韩,“刘苗苗导演也很神奇,她光靠听我唱歌的感觉就决定我来出演,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莫西子诗笑说自己也希望是因为表演天赋,而被导演看中,但他认为还是缘分使然,“大家平时你来我往的,就会有朋友觉得有些角色可以让我来尝试一下,因为种种的关系和缘分,大家在形成一个有效的链接。”

人与人之间这种微妙的情愫挺珍贵的

影片中的养蜂人李韩孤独而浪漫,有着自己的伤痛与过往。莫西子诗说自己出演这个角色,并不需要去专门“体验”养蜂,“因为我小时候父亲也养蜂,我会在边上看着,刚好接演这部片子,我又可以感受一下父亲走过的路。很多人可能对着密密麻麻的蜜蜂比较恐惧,但我因为从小就经历,所以,能够很自然地就融入到了养蜂人的状态里面。”

《带彩球的帐篷》是一部诗歌散文式的纯粹爱情电影,莫西子诗说:“这是个很克制的故事,一个外乡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去养蜂,跟一个姑娘有了千丝万缕,但又说不明、道不破的情愫,他们甚至连拥抱都是那么简单。你看完片子之后,觉得他们之间似乎无事发生却又充满故事,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有着热烈的情绪。这似乎已经是一种很久远的感情了,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很快,感情也快,而电影里的感情很朦胧、很单纯,就像是发生在过去年代的故事。”

《带彩球的帐篷》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得主、宁夏作家石舒清的短篇小说《花开时节》,他曾形容与养蜂人李韩的相遇,对女主角麦麦来说就像一次闪电过后的天空。这也得到了莫西子诗的共鸣,“当闪电来的时候,突然那一下是让人很震动的,但是,闪电过后,一切归于平静。我觉得这个故事也是一样。他们在相遇的时候可能心中都有很复杂的情感。但是,李韩走了之后,麦麦又归回到她平静的生活里面。而这段故事对她来说是永恒的,就像她最后戴着那个发卡一样。”

李韩最终的离开是主动还是被迫的?在莫西子诗看来,这并不是李韩所能决定的,“这就是人的命运,无法掌控所有的事情。我们跟外面的环境、周边的人和事都是有连接的,李韩和麦麦走不到一起,这是必然的。女孩生活在一个封闭的村庄里,她很难有这样的觉悟,会为自己争取这份感情,这不现实。而李韩是一个四处游走、漂泊不定的人,就算他们俩在一起了,其实也不一定幸福或者长久,反而是二人有那么一瞬间的触电感,是珍贵、永恒的。”

在莫西子诗看来,李韩是一个善良的人,“因为善良,所以,麦麦的家长跟他谈话之后,他选择了离开。他不能为了一己之欲决定要带着这个姑娘私奔。包括他拿手机的时候,麦麦看到他手机上女孩的照片,问他是谁,他没有避讳地说这是他女朋友,如果他真的想跟麦麦有更进一步的关系的话,其实他不必这么直接。”

和麦麦的那种若有若无的情愫,在莫西子诗看来,其实是李韩的一个寄托,“人与人之间这种微妙的情愫,是挺珍贵的。就像我们在路上,在旅行的途中看见一个美丽的风景,我们会为之心动,这是一种很好的感受力。所以李韩和麦麦之间的感情,也是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能经历的。”

能够保持很纯粹的这种感觉,导演真的是很难得

第一次当主演,莫西子诗说对这个角色没有太多揣摩,对他来说难度也不大,“养蜂人逐花而居、四处流浪,是很野生的一个状态,我自己也有一些野生的部分,所以,我在他身上有共鸣和契合。”

在片场,莫西子诗会完全信任导演,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主见,“我在现场有想法的话,会说出来,跟导演去沟通,所以,片中有一些戏份也是我和导演在现场讨论的结果,而不是不动脑筋,完全跟着剧本的想法。我也会根据拍戏时的灵感,做些即兴发挥,比如我的一些台词,都是我用自己的语言说的。这种即兴发挥,很有挑战,也很有意思。”

对于刘苗苗导演,莫西子诗称赞她很“难得”,“刘苗苗导演拍这部片子很不容易,投资又小,还好有那么多导演的朋友过来帮忙。导演很有情怀,能够扎根于土地,拍这么内敛隐忍、平淡而有韵味的电影,能够在银幕上呈现一个纯粹的世界,这样的导演和作品都是目前很稀缺的。”

而回看自己的表演,莫西子诗认为,还是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比如说当时有的地方应该再克制一点,或者说再放开一点,是不是更好?第一次做主演还是有一些难度,我觉得这不是自我怀疑,而是自我的一种成长,是我以自己的视角再去审视这部电影。我觉得创作是可以留一些遗憾的,在下一个作品中再去弥补。”

演电影对创作音乐有很大帮助

莫西子诗为《带彩球的帐篷》创作了两首歌曲——《小时候》和《闪电过后的天空》。

影片中莫西子诗吉他弹唱《小时候》的情节也成为电影中令人动容的一幕。莫西子诗透露这是作家、本片编剧石舒清自己的故事,“他的妹妹没了,导演当时说想把这个词拿来用,但是石老师不太愿意,觉得勾起了他的伤心事。后面我唱了一版,他就觉得还挺好。电影里,李韩经历的一起,跟妹妹其实没有太多关系,李韩是因为在经历了一些故事后,借养蜂这事去做自我的一个救赎,自我的放逐。歌里面唱妹妹没了,但电影里其实没有提妹妹的事情。但我在创作《小时候》这首歌的时候,觉得可以代表一些生命中失去的东西。而且,小时候我们真的是跟哥哥妹妹姐姐一起玩,但现在家中的孩子都越来越少,少了更多的兄弟姐妹连接。”

另外一首《闪电过后的天空》是根据影片整体感觉创作的,“李韩和麦麦的情愫也是短暂的一种永恒,短暂的一种触电。”

莫西子诗透露电影中唱歌这部分是剧本里面就有的,他笑说或许这也是刘苗苗导演找他来主演的一个主要原因,“影片中,李韩弹吉他唱歌,琴声在村子里飘过,村子里面没有听过这种音乐,麦麦觉得在黑夜里面有这么叮咚作响的琴声,可能一下就会拨动心弦了,可以说,这对麦麦来说是一种致命的魅力。”

演电影,对莫西子诗创作音乐也有很大帮助,“比如,这次创作两首歌曲时,我是在拍摄的过程中,在那里弹琴,拿着这段词,旋律就很自然地出来了。但是,我如果不去参与这次表演的话,我觉得就不会有这两个歌,是这个表演给了这两首歌生命。”

而谈及演戏和音乐对他的魅力,莫西子诗觉得演戏是要身处一个环境里面,自己去演绎一个人物,“演出的话,就是自己去演自己的作品,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创作,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体验完全不一样,但是我觉得都很吸引我,都很有魅力。”

自己应该再打开一些,再放开一些

拍摄完《带彩球的帐篷》,莫西子诗很大的一个心得就是觉得自己应该再打开一些,再放开一些,“也需要在片场更多地思考一些,主观能动性更强一些,我觉得会有更好的效果。比如说某句台词,我可以根据环境、人物关系,再去思考一下怎么去诠释它。”

莫西子诗表示,这次演戏对他而言是一次很好的学习过程,“不管我以后演不演戏,如果我能多一些揣摩和深入,感受力也会随之更强一些。我不希望只是为了演戏而演戏,而是在演戏的过程中有更多的积累。”

莫西子诗对于有关电影的一切都很着迷,问他未来更想演趋近于本色的人物,还是想挑战一下,演些和自己反差大的角色?他笑说:“我觉得都可以,我虽然没想过说要去专门做演员,但是,我非常喜欢看电影,文艺片、剧情片、悬疑片,都非常爱看。为电影做音乐,做电影原声,或者片尾曲,或者去做演员,也都没问题,每种形式我觉得都挺好玩的,也都很想尝试。”

莫西子诗喜欢即兴创作的方式,不论是音乐,还是表演。在大凉山长大的莫西子诗,音乐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干活、玩耍,总能在各种场合听到即兴的歌声。于是,当他学会吉他时,就开始了即兴弹唱。在创作音乐时,他的脑中都会出现画面感。

而说起音乐,莫西子诗坦诚自己可能天赋多些,“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是要形成创作的习惯,只依赖天赋的话不行。天赋是很微妙的一个东西,你在那瞬间抓不住的话,它就没有了。但是,如果养成创作习惯,形成惯性的话,你抓住的几率就会多一些。”

保持音乐的纯粹,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做好了

看电影和看书是莫西子诗寻找灵感的一个方法,生活中偏于安静的他对此非常享受,“做这两件事情很方便,因为不一定非要出门去,在家就可以看电影,书也是,安安静静的就可以读了,挺好的。”

至于如何保持创作状态?莫西子诗说不会太刻意,更多的时间就是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的生活。

莫西子诗透露,自己平时的工作还是与音乐有关,“在家创作,然后演出。平常在大凉山生活,演出的时候就要去各种各样的地方。”

这次作为演员,要频繁参加路演,问他是否会觉得打破了以往的生活?莫西子诗轻松地说:“没有,我觉得挺好的。路演好像我们音乐的巡演,一直在路上,还挺累的。但是,让人累的同时,又感觉生命是有它的难处的,不是始终波澜不惊的,还有这样的过程。我觉得还挺好,有的时候就是要来点重活或者压力。比如说,我现在觉得这几天好累,然后,明天就可以回家了,我就可以回到我的院子里面去种花种草种树,去放松一下,劳逸结合的感觉很好。不能说一直累,那会比较痛苦,而一直舒服,可能也不太好。”

莫西子诗称赞刘苗苗导演能保持对电影的纯粹,那么,他是如何保持音乐的纯粹的?莫西子诗表示,在他看来,音乐的纯粹,更多的还是生活态度,“我觉得我做的音乐不可能家喻户晓或者大红大紫,但是,这种音乐不急功近利,它的方式很平和。这样的作品做出来就好,就可以了,不用去迎合谁。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做好了,总有一部分人是会来听的,会跟他们有共振和共鸣的。就像这部《带彩球的帐篷》,不是大制作电影,但是我们路演,去了上海、南京、长沙、银川等地方,很多观众都喜欢,觉得好久没看到这么沉静平和的电影了,看完会觉得整个人都沉了下来。”

莫西子诗没想过自己会出名,没想过自己的音乐被人喜欢,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演电影,但是,当他有了现在的这些收获时,他觉得自己很荣幸,也希望所有人,都能够真切、生动地活着。

文/萧游

供图/莫西子诗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濮存昕携手莫西子诗 大凉山戏剧节明年预约《不要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1
人物|年龄最小的第五代导演 刘苗苗 :不是我选择了电影 而是电影选择了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8
人物|莫西子诗:有难度,但也是自我成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8
《带彩球的帐篷》首映 业界大咖盛赞犹如“散文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4
人物|如果你不放弃,我也不会放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8
人物|如果你不放弃,我也不会放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8
文学|央视主持人朗诵观看量超600万,音乐人谱曲成歌,诗人却说不是他的代表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9
人物|汪玉华主编《汪国真诗文全集》 是对哥哥作品最权威的整理 也是对他最好的怀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