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上海分级诊疗新政实施月余:接受社区家庭医生转诊的中老年居民占82%
解放日报 2024-05-28 07:31

■分级诊疗平台享有5天提前预约期,5天结束后没有使用的号源,将会全部返回医院,不会出现号源闲置或浪费

■经家庭医生转诊的签约居民,在二三级医院可以享受“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三优先”服务

■督促家庭医生提高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鉴别诊断、分诊和转诊能力,让更多居民愿意首诊在社区,守好“健康第一关”

上海分级诊疗出台新政:自4月起,全市全面实施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优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在目前社会面预约渠道、预约时间不变的基础上,经过社区医生初步诊断,可以为签约患者预约早于社会面5天的专家号源。如果患者病情需尽快诊治,社区医生还可以预约未来2天的专家号源。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37家市级医院全类型号源(普通、专科/专病、专家号源)全部下沉,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接入上海市分级诊疗管理系统。

新政实施月余,老百姓感受度如何?常见病、多发病留在社区,疑难杂症上转二三级医院,分级诊疗秩序怎样更科学有序?新政还将有哪些优化举措?

百姓能否顺利转诊?

大医院号源下沉后颇受青睐。曾经有不少患者对市级医院专家号往往束手无策,而今这样的情况明显得到改观。

宝山区祁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居民朱女士介绍自己的经历:两年前,朱女士的女儿不幸罹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至今一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化疗。最近一次,女儿的肝功能转氨酶指标一下超过正常值的13倍,需要马上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由于孩子的主诊医生沈树红是全国儿童白血病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线上号源一放出就被“秒杀”。

“每周一上午沈主任有普通专家门诊号,50元,但每次我们即使调好闹钟蹲在路由器旁,也抢不到。此外,还有号源较为昂贵的特需门诊号、国际门诊号,但作为非初诊的长期随访就诊患者,我们想挂普通号,可以节省一些费用。”朱女士说。

从宝山到浦东,需换乘两部地铁。朱女士还记得,最难的时候,家人不惜在大厅打地铺通宵排队,冬天即便穿着羽绒服,在开着热空调的环境里依旧冷得发抖,“我们还得时刻留意有没有人插队。但现场号源也无比珍贵,并非次次都能抢上。”

虽然挂号百般艰辛,但朱女士一家不得不继续坚持。直至今年4月,上海分级诊疗新政的好消息让这个家庭看到了新的希望。“我们听说上海市签约居民可以由家庭医生直接预约上级医院的专家号,心里非常激动。对于长期需要到专科医院就诊的白血病孩子,是否可以享受到这个利好政策呢?”

她第一时间联系祁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由于技术限制,第一次转诊线上并未有沈树红的普通专家门诊排班,家庭医生立即向专职转诊工作的人员反馈这一情况。

经过修复,两天后朱女士成功预约,并在5月13日顺利就诊。“这是我们第一次没有背着打地铺的装备,早晨起床前往医院。”朱女士发现,受益于家庭医生专属的号源释放周期(就诊前2天、就诊前6周),可以从容安排就诊频率,近期、远期都可预约。“看着1+1+1转诊系统里的号源,我突然感觉自己变得非常有力量。”

宝山区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目前,市级分级诊疗平台已有61家二三级医院入驻,专家和专病号源占60%以上。上级医院号源下沉,让家庭医生最先感受到转诊的新变化。

一个月来,仅在祁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家庭医生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患者超过40人。4月12日至5月21日,宝山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预约市级医院号源306个、区级医院号源186个。

号源下沉怎样保障?

记者了解到,早在十年前,上海已探索二三级医院号源下沉,并逐步搭建信息对接平台。业内人士透露,由于过去号源同时向社会开放,因此社区转诊得到号源的概率降低。此次新政实施,在号源种类、预约时间等多个细节持续完善。

作为大医院最核心的资源,号源如何真正实现下沉?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疗事业部侯冷晨解释,以市级医院(三级医院)为例,目前全市37家市级医院全类型号源(普通、专科/专病、专家号源),平均每个工作日约有72万个号,市级医院拿出50%的号提前5天优先提供给社区,其中专家号占25%,专科/专病号占40%,普通号占35%。

与此同时,另外50%的号锁定不对任何渠道开放,以确保家庭医生的优先权。每位出诊专家开诊前两天会再放2个号单独留给社区,满足居民的临时就医需求。

“号源真正下沉,首先要确保下沉的是老百姓需要的号。这次我们实行全量放号,所有出诊专家各个类型门诊均放出50%的号源,让家庭医生手里真正有红利。”侯冷晨解释,“另外,预约时间也大幅缩减,目前提前5天即可预约市级医院号源,特殊情况可以提前2天,这对社区百姓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根据新政要求,经家庭医生转诊的签约居民,在二三级医院可以享受“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三优先”服务。记者获悉,不少市级医院已针对这一服务做足充分准备。

在瑞金医院,除了设置集中统一的“一站式”签约服务中心外,各楼层候诊区域还设置30多个签约居民服务点、50个优先服务内容标识;在中山医院,院方通过技术手段在后台标记签约患者,预约检查时会自动识别予以优先,缩短排队候检时长;在红房子医院,导医台设立了醒目的“1+1+1签约居民服务专窗”标识,居民前往服务专窗出示证件后,工作人员核实签约信息、发放服务卡,可以优先就诊……

新政实行月余,从现有统计来看,每天全市社区上转至市级医院的患者大致为200—300个。从社区转诊预约号源分布来看,51岁以上中老年居民是接受转诊服务的主要人群,占82%,18岁及以下占4%,30岁年龄段占7%,40岁年龄段占7%。“目前看下来,下沉号源主要满足老年群体需要,这也与我们设计的初衷吻合。”侯冷晨说。

社区上转如何精准?

家住静安区海鹰小区的袁阿姨,也是首批尝到甜头的居民。袁阿姨已过古稀之年,由于患有高血压,常年在静安区彭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场中路3308弄站点就诊。最近,袁阿姨血压不太稳定,药物治疗后不见好转,家庭医生张佳思建议她去上级医院看看。

“以前去大医院看病专家号太难约,自己年纪大了也不会操作手机,真是一件麻烦事,如今方便很多。”袁阿姨说。家庭医生张佳思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梳理,随即登录上海市分级诊疗管理系统,通过预约转诊服务,成功为袁阿姨预约到市一医院心内科的专家门诊。

“阿姨,预约短信已经发到你手机上了,按照上面约好的时间地点,带好身份证、社保卡去就可以了。”张医生说。对袁阿姨而言,家庭医生这一红利着实有用,能精准帮她转诊到对口上级医院专家进行检查,“这样我以后有什么问题直接问家庭医生,小毛小病小张帮我看。如果她不能解决的,转到大医院即可。”

据统计,至今彭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为近20名患者完成上转服务。中心主任孟琼说,家庭医生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也会利用好这些优质资源,做好分级诊疗工作,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更多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而家住黄浦区的居民李阿姨,日前在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治疗,得知大医院号源下沉的消息后,李阿姨了解了具体服务流程并表示,“目前我还没具体需求,社区基本可以满足我的日常诊疗。不过有了这个选项,未来在社区看病心里更有底了!”

“二三级医院号源下沉,为家庭医生丰富更多内涵,这并不是百姓看大医院专家来社区‘点菜下单’。”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处负责人杨超明确,“全面实施号源下沉,主要是帮助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让患者小病留在社区、大病转诊上级医院。也就是说,分级诊疗考验的是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7000余名家庭医生,自2011年试点家庭医生制度,2015年推行“1+1+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区级医院、1家市级医院)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后,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签约超过1100万人,其中常住居民签约率超过44%。

号源下沉后,家庭医生如何开展精准分诊,确保宝贵医疗资源得到最优化应用?大数据信息化在其中发挥了不少作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诊治161种常见病、多发病。全市为医疗机构医生擅长的疾病进行详细编码,社区对接分级诊疗平台后,如有转诊需要,家庭医生输入“签约组合内+疾病编码”,就会弹出相关推荐专家目录。

“我们鼓励家庭医生与相熟的二三级医院专科医生开展双向转诊,如果有的疾病还没对应专家,可以通过疾病编码来完成更为精准对接,长此以往,可以形成清晰转诊路线。”杨超同时澄清,“这与部分老百姓一开始认为的‘所有专家都可以通过社区来预约’不同,需要强调的是,家庭医生分诊步骤必不可少,以此确保常见病、多发病留在社区,疑难杂症及时高效上转。”

不是单纯追求转诊数量,而是给首诊在社区的居民提供更多便捷,促进形成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以静安区为例,目前已有300余名签约患者通过家庭医生在市级平台成功转诊上级医院。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有其自身优势:地理位置优越、医生耐心周到技术过关,挂号配药便利性价比也高。未来通过保障号源供给、优化号源结构、持续完善分级诊疗,最终让更多老百姓信任社区,在社区享受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分级诊疗何以形成?

在社区首诊、疑难杂症上转大医院、康复回到社区……完善的分级诊疗其实需要“上下转诊、延续医疗”最终形成整个闭环。而今上海迈出上转坚实的一步,后续如何持续跟进?诊疗闭环怎样形成?上海已有了大致蓝图。

让上转更加精准到位,不浪费大医院号源,熟悉流程的过程中形成延续医疗关系。侯冷晨告诉记者,市级医院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调配资源,不是简单的“先约就先得”;分级诊疗平台享有5天提前预约期,5天结束后没有使用的号源,将会全部返回医院,不会出现号源闲置或浪费。

目前多家市级医院根据签约居民的具体情况,综合疾病复杂、分科细化等因素,进行二次分诊。如果出现分诊不够精准的案例,发现一例处理一例,上下级医疗机构携手共同形成共识,为后续转诊形成清晰路径提供更宝贵可靠的经验。

上转高效,下转也要畅通,至今全市建成118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而在部分探索多年的医联体内,上下转诊机制已经形成。以“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卢湾区中心医院—瑞金医院”医联体为例,患者经过上级医院诊疗后回到社区康复,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最优化应用。

杨超还表示,提升号源运用效率,新政实施后,对社区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考验。它督促家庭医生进一步提高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鉴别诊断、分诊和转诊能力,在强化对签约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与转诊服务之时,也要熟悉上级医院专家及其擅长诊治的疾病,让更多居民愿意首诊在社区,最终守好“健康第一关”。

文/顾泳 黄杨子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强调续约率 上海家庭医生工作重点“调车头”
解放日报 2024-10-24
北京市所有社区医院均可提供预约转诊服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4
上海在全国率先推新政:全面实施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优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
解放日报 2024-07-16
在上海 一号难求的专家号可以通过家庭医生预约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5
北京22家市属医院全部与基层转诊平台共享号池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11
新疆社区推行家庭医生 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中国新闻网 2023-12-16
社区看病有了午诊夜诊周末诊
广州日报 2023-09-22
湖南湘潭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79.63% 民众健康更有“医”靠
中国新闻网 2023-05-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