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书写西部地区山乡巨变 马金莲长篇小说《亲爱的人们》研讨会在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6 13:57

5月24日上午,宁夏作家马金莲新作《亲爱的人们》研讨会在京举行。这部小说分为上下两部,共80多万字,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

小说以西海固地区农民马依山一家三个子女祖祖、舍娃、碎女的奋斗故事为核心,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当下,记录了西海固地区整体易地搬迁的故事,书写了人们的善良、坚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向读者呈现出一幅我国西部地区山乡巨变的广阔图景。

创作初衷:想表现宁夏乡村近四十年发展变迁史

马金莲会后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年前,宁夏南部山区移民政策中,她的家乡扇子湾也被纳入移民范围的时候,她就开始关注移民情况,同时涉及到乡村变迁,围绕这一主题她做了一定的深度采访,收集获取了第一手的素材资源,有了创作的想法。酝酿了三四年,开始动手写作,断断续续创作到去年初完成初稿,在初稿基础上修改打磨到今年四月份完成全文。

谈及新作《亲爱的人们》创作初衷时称,她想表现宁夏乡村近四十年的发展变迁。因为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中国乡土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百年巨变如何用长篇小说展现?于无声处听惊雷,她采用最接地气的手法进行架构和讲述宁夏南部山区西县葫芦镇一个叫羊圈门的小山村,在被外界遗忘般的寂静中,乡亲们默默坚持和命运、生活、环境进行斗争,一次次开田、修路、挖沟、找水、鼓励孩子求学,他们以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拥抱着生活不肯松手。

在马金莲的笔下,农民马一山为了改变命运勒紧裤带送三个子女上学。为了把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让给姐姐,马舍娃放弃高考远走他乡,祖祖一人背负全家希望赴北京求学,马一山夫妇苦等儿子归来,碎女私奔并早嫁,舍娃归来性情大变,祖祖工作后结婚……生活的步伐一刻不停,人间的真情绵延赓续。羊圈门亲爱的乡亲们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大踏步前行。

“我的这部小说涉及的时间跨度比较大,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写起,到本世纪当下结束。随着社会发展,时间到了当下,所以出现了诸如网络直播、电信诈骗等新生事物,作为作家,需要勇敢面对和书写当下这些新现象。”马金莲如是说。

作品评价:着力描写底层百姓对未来的希望

对此,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程绍武认为,作者马金莲成功书写出了时代之变,比如情节的推进中写到高考改变命运,村里第一次通电的情形,外出打工、家乡变化、修路修桥、视频网络、网红打卡等等,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乡村和城市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品没有回避苦难与艰难,但更着力描写底层百姓对未来的希望、期盼以及倔强的生存意志,因此这是一部描绘中国人民精神品格的作品,也是一部真正的心灵史。”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贺绍俊认为,在这部作品中,马金莲不是立足于显眼的成绩来写西海固脱贫,而是立足于漫长与艰辛来写乡村普通人的韧性和憧憬,一下子与大量写乡镇脱贫和乡镇振兴的小说拉开了距离。《亲爱的人们》是很重要的文学收获,突出体现了马金莲的写作特点——就是将乡村日常生活及伦理进行审美化书写,这部作品就是她这一特点最惊喜的成果。

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马小淘从城市化的外部视野对马金莲的新作进行了分析,在她看来,目前以乡村叙事为主题的作品大多思想陈旧,很难展现真正的乡村生活经验和切实的农村生活困境,而这部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纠葛与矛盾。“马金莲对自己小说里的人怀着爱和悲悯之心,她平等地爱着小说里的所有人,小说里的人都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在这本用乡土故事反映时代变迁的作品中,既有很多日新月异的东西,也有很多恒久不变的东西。”马小淘说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巴陇锋“新山乡巨变”长篇小说《秦岭人家》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6
长篇小说《中国大港》研讨会在京举行 书写新时代的港口荣光
中国新闻网 2024-05-20
活动|非遗文化主题儿童小说《亲爱的风筝》读者见面会 在山东潍坊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2
纪念|“亲爱的万玛才旦” ——万玛才旦逝世一周年纪念暨新书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7
王族长篇小说《零公里》研讨会举行 书写汽车营英雄群体 展现当代军人风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