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被抓伤或咬伤后,如何预防狂犬病发生?
人民网科普 2024-05-22 12:30

狂犬病的常见误区

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只有猫狗才会传染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在自然界的宿主主要包括犬、猫、狐狸、豺狼、蝙蝠等动物,我国多以犬、猫为主。

误区二:被猫狗抓伤不会得狂犬病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明确指出,以下情况均属于狂犬病暴露,应尽早进行正确预防处置: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组织,都属于狂犬病暴露。

误区三:狂犬病疫苗可以晚几天再打

被狂犬病高风险动物抓伤或咬伤后,狂犬病的预防就是“与死神抢时间”。狂犬病的潜伏期多为1-3个月,1周以内或1年以上极少。虽然晚几天处理也可能有效,但狂犬病致死率几乎100%,完全不该去冒这个风险。

误区四:被咬伤后先包扎再去医院

一旦被咬伤,如果没有明显的大出血,应尽量避免包扎伤口。首先需冲洗伤口,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有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冲洗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彻底冲洗污物、血迹后,可用碘伏或酒精涂擦伤口周边皮肤处。冲洗后立即前往医院,由医生进行专业处理。

被抓伤或咬伤后

如何预防狂犬病发生?

首先需评估动物携带狂犬病毒的风险:如是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意外伤害,切记快速到具有资质的犬伤门诊处置!

再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进行暴露风险分级及相应的处置,共分为三级:

I级暴露:

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只清洗暴露部位。

Ⅱ级暴露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应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Ⅲ级暴露

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组织污染或直接接触蝙蝠者,应处置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狂犬病疫苗。

注意:疫苗接种期间应避免饮酒、饮浓茶或咖啡;避免食用刺激、辛辣食物;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避免应用皮质醇类激素、抗疟药、免疫抑制剂。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3岁男童被狗咬伤离世 接种疫苗为何“无效”?
国家应急广播 2024-05-19
3岁男童被狗咬伤离世,接种疫苗为何“无效”?
国家应急广播 2024-05-19
狂犬病潜伏期到底多久?10年前被狗咬过,现在还要打疫苗吗?
长春疾控 2024-04-29
被汪(喵)星人抓咬一定要打狂犬疫苗吗?
中国疾控中心 2024-01-15
如何将狂犬病遏制在“摇篮”里?
人卫健康 2023-10-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