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找老师学,不跟录像学 十年“寻梦·承泽” 让老戏有了新粉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0 13:00

北京京剧院一个挖掘骨子老戏的演出品牌——“寻梦·承泽”,今年将迎来项目运营十周年,5月25日、26日,“寻梦·承泽”将在长安大戏院上演传统经典剧目《珠帘寨》《白蛇传》。两位领衔主演、老生名家杜镇杰和梅派青衣名家张慧芳,以及项目工作室经纪人张超凡介绍了2024年“寻梦·承泽”5月至12月在长安大戏院13场的演出安排,并分享了十年来走过的历程和伴随“寻梦·承泽”个人艺术成长的点滴。

微信图片_20240520121844.jpg

“寻京剧繁荣之梦想,承前辈先贤之恩泽”——“寻梦·承泽”的初心就是以挖掘、整理、上演传统骨子老戏为主旨,同时探索京剧艺术的内生动力,用老戏培育新生代观众。自2014年至今已运行整整十年,累计演出93场,共上演了48部传统骨子老戏。两位领衔主演杜镇杰、张慧芳与琴师艾兵、鼓师刘洋默契配合,在剧目挖掘、人才培养上颇有成效,更收获了大批戏迷粉丝的坚定支持。而2024年“寻梦·承泽”的首场演出,也将再次上演十年前作为项目启动首演的那出传统经典剧目《珠帘寨》,以此回望初心。

微信图片_20240520121839.jpg

对于老戏的挖掘,这些年杜镇杰常常会被问到,这些戏都有挖掘整理的必要吗?在他看来,“京剧虚拟化的表演程式和技巧都是以剧目为载体的,这十年来,越是挖掘我越是觉得这些技巧不能丢,所谓一出戏一个味儿,一个人一个样儿,也正在于此。”京剧发掘老戏,光看录像是不行的,从品牌创立之初,杜镇杰和张慧芳就达成了默契,必须跟老师学,比如《桑园会》,张慧芳就是专程去上海找老师学的。她表示,自己一直以来都在追赶着杜镇杰的脚步。“我40多岁才进入北京京剧院,京剧老话儿说’搭班如投胎’,我们这个小团队里,老大哥在前面冲锋陷阵,我就负责闷头把我的事做好,抓紧时间跟老师学,尽快追赶上他的脚步。这十年来,我一直是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状态,每年都是一出戏还有两个月要演出了,我必须找老师赶紧学,学好了才能见观众,以一个新人的姿态来要求自己。将要演的《白蛇传》对于我这个年龄的演员来说需要付出很多,是很吃功夫的一出戏。”杜镇杰则表示,“这个年龄再唱《伍子胥》《杨家将》要辛苦得多,很多东西都是老师抠出来的,已经不能改了,比如一个导板不能喘气,我这个年龄了也依然不敢喘气。”

十年来,“寻梦·承泽”累积了众多戏迷粉丝,成立了“杜兜儿”粉丝团,其中既有院校学生,也有各行业、各领域的精英。此次,粉丝团成员、设计师杨嗣涛特别为“寻梦·承泽”设计了十周年LOGO,以“寻梦承泽”四字围成一盏灯笼,同时组成数字“10”,象征十年来“寻梦·承泽”这盏明灯一路前行,照亮京剧的一段路程。“含蓄而热情”是杜镇杰对粉丝团的评价,“寻梦·承泽”更是开创了演员、剧院和戏迷之间良性互动的新型关系,积蓄了属于京剧的青春力量。

微信图片_20240520121859.jpg

而北京京剧院院长秦艳在回望“寻梦十年”的历程时表示,“寻梦·承泽”的十年,是项目团队的十年、剧院的十年,是戏迷观众的十年,更是京剧艺术、新时代传承发展的十年。在艺术传承上,以挖掘、整理、上演传统骨子老戏为内容,并在舞美上实现创新设计;足迹遍布全国,真正让剧院“品牌项目”发展成了社会效益、艺术效益协调同步的“项目品牌”;北京市《“演艺之都”工作方案》中也专门提到了“寻梦·承泽”,这也印证出该项目对于京剧事业人才培养、市场开发、艺术生态建设等全方位的积极作用,也是对剧院“寻梦十年”“努力十年”的认可与肯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畅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五天六场大戏 国家京剧院青春面孔沪上圈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4
7月7天11出戏,史依弘为何不惧酷暑推出“依依向梅”专场系列?
上观新闻 2024-07-09
向老师张火丁问艺十年,程派青衣李林晓两出大戏谢恩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6
叶少兰、赵秀君坐镇 国家京剧院复排《西厢记》让老戏更鲜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2
图记 |“寻梦·承泽”北京京剧院京剧合唱团首次戏迷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31
​打捞、续编、残本修补……北京京剧院让骨子老戏重见天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2
看戏 | 北京京剧院复排骨子老戏《除三害》亮相长安大戏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2
十年后再演《杨七娘》 她终于等来“武戏的春天”
北京晚报 2022-03-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