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问题学生转化关键是以“心”促行
中国教育报 2024-05-20 10:11

“这本书买了多久了?还买过多少?”“没买多久,就这一本。”

初中学生小李(化名),由单亲妈妈带大。进入青春期后,孩子一度和母亲的关系非常紧张,学习落后。一天,他将不良小说带到学校来看,并向其他同学传播,被我发现。

“老师,我会面临怎样的处罚?”他很紧张地说。我回答道:“惩罚从来不是老师的目的,你如果因为处罚而紧张,那你就像个男子汉敢作敢当,诚实告诉我,到底还买了多少?”

经过一番思想上的拉扯,他慢吞吞地说:“家里还有好几本……”我语重心长地回答他:“敢说实话就行,惩罚先不谈。我不会没收你的东西,这本书我交给你母亲。但我负责任地告诉你,不良小说对你们的身心成长是没有帮助的,还会占用你们大量的学习时间拖垮成绩。我关注的是能不能改,而不是惩戒。”

小李眼眶湿润,抬头望着我:“老师,我知道这些书不该看,但是能不能别告诉我妈妈?求求你了……”看着他的眼睛,我知道事情肯定不简单,于是我问道:“跟你母亲又吵架了吗?”“老师,我妈最近住院了,她身体不好,本来平常我表现就不好,这件事让她知道了肯定会更难过,影响病情……”

我觉得这次事件是一个改变他们母子关系的好机会。我递给他一张纸巾,顺水推舟关怀地说:“不想让你母亲难过,只要你认识到错误,我倒是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看你有没有决心了。”小李马上问:“是什么好办法,老师?”“很简单,回家以后把你所有的不良小说全部打包交到你妈妈面前,并诚恳地告诉她以后再也不看了。我想她不但不会生气,还会非常高兴的。愿意去做吗?”小李埋头思考了一会儿,回答道:“好,我回去找。”

事情处理到这一步,我依然对小李悬着一颗心。这时候,该联系他的母亲了,我告诉她,孩子回家以后多关心他在学校的生活情况,不要总是从学习成绩去打击,另外留意一下本周回家的情况,如果孩子承认了一些错误,一定要多加鼓励和认可。

果然,周六晚上小李妈妈发来消息说小李拿出了自己一年来的小说库存,交到自己手中保管,承诺再也不看。母亲非常惊讶和高兴,对孩子勇于改正进行了肯定。周一,我找来小李,告诉他接到了家长的反馈,同时对他的行为和决心表示赞赏。孩子也非常高兴,并向我鞠躬表示了感谢。

这是我一年来对小李进行教育引导过程中的一件事,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小李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表现出自卑、胆怯。进入青春期后,母亲批评教育他的方式也非常严苛,更加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面对这些问题,我深知要想改变现状,必须从心理入手,培育感情,重塑认知。因此,在这一年里,我陆续采取了如下措施进行辅导:

与家长建立协同关系。我多次通过发微信、打电话、到校面谈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寻找孩子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指导家长要有耐心;家长积极与我协同,配合我进行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在孩子的教育上密切与我联系,步调一致,家校共育。

理解孩子并相互信任。在孩子犯错后,我们不急于惩戒,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他的情绪和动机,向他表达充分的信任,引导孩子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并鼓励其去落实,而后及时跟进成效。前期多以小事为主,建立信任以后,再从各方面去引导他作出改变与进步。

重拾效能感与成就感。我经常约谈孩子,帮助他发现自己存在的错误认知和消极行为,并和他一起制订新的调整计划。我对他提出一个认识:在坏毛病上,多做减法,改掉一个就克制自己不再犯;做得好的地方,即便是诸如不迟到、按时交作业这样的小习惯也要做“加法”,能做好就坚持下去。从小事做起,逐步提升自我效能感,获得成就感。

这一年来,我们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件,在有效的家校共育下,小李不再惧怕犯错,遇到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时愿意向我和家长寻求帮助。母子关系也得到缓和,他更加关心母亲,母亲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对孩子的关爱上,孩子的情感缺失得到一定的弥补。

当然,教育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反复,这些都需要我在后续工作中坚持家校协同共育的理念,以“心”促行,耐心呵护,静待花开。我还需持续提升自我,进一步加强心理学学习,系统地梳理中学生在特定年龄段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并在生命的相遇中不断实践、提升工作水平。

作者/雷杰,单位系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