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社区花园,儿童参议——大屯街道安慧东里社区开展“家门口的自然园”参与研讨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8 18:16

“我觉得花园里可以种驱蚊草!”、“我们可以种葡萄还有玉米”。

5月18日,在北京初夏明媚的阳光下,来自北京市朝阳区安慧东里社区的18名儿童和家长一起围在“三空间”小区的“公益农场”旁,讨论可以在墙上花盆里种什么,打造儿童视角中的社区花园。

为响应《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建设社区居民共建、共享的花园社区,在大屯街道支持下,安慧东里社区、龙湖公益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和北京大享空间设计有限公司在“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的实施计划中,联合举办本次“家门口的自然园”参与式研讨活动。

活动中儿童了解了社区的“无废空间”,观察了社区厨余垃圾处理及堆肥过程,学习花园规划植物种植知识。同时组建社区儿童议事会,提出“自然园”的设计方案。

图说:儿童在公益农场给作物浇水

安慧东里社区打造了大屯街道首个“无废空间”,将建设垃圾分类展示区、公益农场区及厨余堆肥操作间等综合于一体。在让垃圾分类公众化、简单化和标准化的同时,也为社区儿童提供了垃圾分类的教学体验基地。而为了回答“如何让儿童参与到社区可持续发展中”这一问题,成为本次活动开展的契机。

活动主持人首先与儿童们一起“发现”自己生活的社区里有哪些绿色设施,在“罗伯特议事原则”基础上共创出“小萝卜”议事规则,并就“自然园”的四个议题开展议事投票。随后,安慧东里社区党委书记带领儿童和居民一同参观社区“无废空间”,了解社区厨余垃圾从收集、粉碎、发酵、最后变成肥液的过程。大屯街道责任规划师带领儿童和居民参观“公益农场”,为儿童讲解花园规划技巧和不同区域植物种植小知识。儿童们也在现场讨论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片空间。“我觉得可以在旁边的树上挂更多花盆,可以节省空间”、“我不同意(把蔬菜盆放在地上),因为这里人多会把菜踩坏”。

回到室内,儿童们和家长一起使用超轻粘土制作出“我理想中的社区花园”。

“我做的是花园藤架,上面可以种植物遮荫,还可以带自己的小猫爬上去玩”、“我制作了浇水机器人,这样我们就不用每天都去浇水了。”家长们也和孩子们一起设计制作社区花园模型。“我感觉咱们的活动跟别的都不一样,背后理论支撑很强,带着孩子们讨论,还有各种议事规则,还可以锻炼孩子,希望以后能多参加。”一名家长反馈道,她是第一次带着自己一年级的孩子参加社区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民盟城市更新与建设委员会主任、北京规划与自然资源委员会二级调研员郭健,大屯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海玲,龙湖集团北京公司业务发展总监全晓,龙湖公益基金会项目负责人张帆,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徐珊,北京大享空间设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罗强,北京大享空间设计有限公司、大屯街道首席责任规划师姜晨,九三学社社员、北工大艺术学院讲师、中关村工业设计产业协会张娟,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卢璟慧、朝阳区政协黄河清委员等民主党派及政协委员、嘉宾参与到社区花园共建的讨论中。

郭健表示,本次安慧东里社区居民和儿童参与社区花园规划建设,是非常好的一次探索,希望以后能邀请社区更多老年人,与儿童一起加入到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未来可以将成熟的服务经验在全北京市推广,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的成果。

大屯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海玲对本次活动寄予期待,希望项目能够持续在社区发挥积极作用,为辖区儿童参与社区治理探索出带更多经验。

安慧东里社区在龙湖公益基金会、中国公益研究院的支持下持续推进“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已开展3场老年服务和1场节日活动,接下来将聚焦于“社区儿童议事会”,以建设“花园社区”为切入点,真正让儿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与成人共同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这样不仅能够让儿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还能够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协商,培养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儿童议事会也将持续在“绿色邻里节”的探讨策划中发挥作用,动员社区老年人组建社区“绿色议事会”,促进社区全龄交往、增进社区和睦,由儿童友好走向全龄友好,打造老幼共享绿色生态新局面。

相关阅读
大屯街道24社区参观“无废空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北京打造30亩社区湿地 居民在家门口“观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0
完整社区什么样?北京7社区试点,营造家门口的幸福生活
北京日报 2024-03-28
打造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丰台发布邻里花园营建指南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11
大屯这处“口袋公园”亮相!家门口多了个“绿色港湾”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