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AI代写论文?多所高校明确:严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7 15:28

现在,2024届高校毕业生陆续进入论文答辩阶段,多地高校发表声明,明确将引入论文检测工具,严查AI(人工智能)代写论文的行为。

今年1月,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发布通知,明确该校将引入“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检测服务系统”,对所有申请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抵制人工智能代写论文的行为。

4月,湖北大学、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相继发布通知,称将在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审核过程中试行加入对文章使用生成式AI风险情况的检测。其中,湖北大学明确,如发现该论文检测结果为“AI代写高风险”,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修改。福州大学强调,检测结果将作为成绩评定和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的参考依据。

据了解,“AIGC检测服务系统”是以文本为检测对象,通过语言模式和语义逻辑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比对,区分人工创作的内容和AI模型生成的文本内容,从而进行监管和维护学术诚信,简单说就是“用AI查询AI”。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唐亮: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式的技术来生成论文,它在生成的过程当中,一定是参考了现有的一些知识文本。在它的词语、词频、句子、句式这些结构特征上,一定有人工智能技术的这样痕迹和规律。那么反过来对于这样的特征和规律,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再去发现它、识别它。

在前不久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第三十七条中明确,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被认定为存在代写、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学位授予单位不授予学位或者撤销学位。有教育研究学者表示,多地高校出台政策,严禁AI论文代写,正是在落实学位法的相关要求。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兵:学生直接用AI生成了论文或者是文章,这个过程是不进行任何思考修改和个性化创作的。如果这种AI代写的现象普遍出现以后,会导致学生的本身的学术能力下降,也会影响学校的声誉。所以在这一方面我觉得学校加强加紧出台相应的政策是也很必要也很及时的。

福州大学教务处在今年下发的通知中明确,引入AI代写查询,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杜绝人工智能代写、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管理”。

福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夏岩:我们希望学生通过自主创新能够完成自己的科研工作,并不希望他们利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来代替他们创新性的一个工作。

部分AI工具生成论文 千字最低仅需2毛钱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有不少AI工具将“论文”作为主打模板,声称提供快速生成文章功能。

记者在微信小程序搜索关键词:“论文 AI 帮手”,在一款名为“AI写作智能生成神器”的小程序中,记者看到,它能提供“作文”“论文”等写作服务,用户可以自拟文章标题,在选择“文章风格”和调整文章“字数”后,就可以通过AI生成一篇论文。

记者在标题栏输入“中国交通共享服务现状及未来发展”,将字数调整为1000字,不到一分钟,AI就生成了一篇字数为1248字的论文,但免费阅读仅为200字,解锁全部文章则需要付费,所谓的“智能创作”最低价格为每次2毛钱。

而这款名为“AI写论文写作助手”的小程序,提供了包括“论文选题”“写开题报告”“写论文提纲”等大量模板。记者注意到,该小程序还提供“写手”服务,记者联系到该款小程序的客服人员,对方表示“写手”服务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务,但也是基于AI工具。这也意味着在高校进行AIGC检测时,将被检测出来。

专家:AI可辅助学习 但不可依赖

人工智能时代,具有海量信息、具备自主学习的AI大模型,为人们的学习和思考提供了辅助。AI对于毕业生论文,利弊何在?又应该怎样约定使用范围与比例?

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在发布的通知中表示,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生成式AI检测的结果超过40%,学院将向学生发出警示,并要求其自查自纠。

大庆师范学院教务处明确202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AIGC检测结果与重复率检测均应在40%以下方可进入答辩环节,否则不予答辩。还有学校表示:“人工智能工具仅可用于文献检索、数据处理等辅助工作,严禁直接应用于论文撰写。”

今年首次引入“AIGC检测服务系统”对研究生毕业论文进行查询的华北电力大学,目前正在制定标准,对学生论文中使用生成式AI的场景和比例进行规范。

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磊:很多AI的来源它是不明确的,甚至可能是虚假的,我们必须把它检测出来提供给导师,然后答辩委员会去参考。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依赖AI工具提供的内容存在安全性、可靠性的风险。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小刘今年即将硕士研究生毕业,她告诉记者,在学习中她会使用了AI大模型工具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但在检索一些问题引用的文献时,她发现AI提供的一些文献,虽然标注了出处,但自己再次检索时,这些内容并不存在。此外,一些引用数据上也存在严重偏差。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刘桢羽:人工智能模型它能够获得的数据其实不一定是准确的,比如说其实在很多研究领域数据一般是不公开的,人工智能模型它是没有办法获取到这些未公开的数据,它没有收录这些应用的数据和例子,因此给出了错误的答案。

教育学者表示,AI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的辅助,但在论文撰写等学术研究中,学生需要端正态度,同时学校应该出台具体管理措施,避免AI工具滥用造成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兵:除了防止学生代写的一些政策文件以外,学校应该明确学生在使用AI时,主动地介绍你的AI使用情况,比如说哪些部分,或者是哪些方法上你使用了AI,来确保我们任务或者是研究内容的原创性和真实性,同时也能够遵守学术诚信的原则。

文/记者 潘虹旭 马力 吴燕敏 冯成 毛俊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AI识别道路“病害” 农村公路也有了“体检报告”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26
多地突发海水倒灌 如何科学避险?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22
AI看脸、智慧食堂……智能生活惊喜值拉满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19
时尚流行新趋势怎么预测?明年流行什么?一起了解
央视新闻 2024-09-08
2024暑期档电影票房破100亿
央视新闻 2024-08-18
酷暑天如何安全出行?避免诱发疾病这样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11
儿童异物卡喉怎么办?家长必学,关键时刻能救命!
健康中国 2024-08-04
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红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7-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