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跳出农门又回流 “90后”大学生回村当起了植物“医生”
华西都市报 2024-05-09 14:08

暮春时节,天亮得早。早上8点,何远行就来到农场的大棚,开始巡园检查病虫害。几位工人正流水线式地处理刚摘下来的小番茄,装箱完成后将发往川渝两地的农贸市场。

这家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光明村的逸明农场,是青白江区的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种植面积700余亩。

30岁的何远行是土生土长的青白江人,作为该农场的技术人员之一,负责管理200余亩小番茄。2021年,因为上班离家太远,无法照顾生病的母亲,他从外地辞职,回到家乡成为一位“新农人”。

“科班生”返乡

专为200亩小番茄“治病”

日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逸明农场见到了何远行。黝黑的皮肤、蓬乱的头发,一脸憨厚的笑容,如果不是经人介绍,很难让人相信他是一位管理着几百亩果园的“90后”农业技术能手。

2017年,何远行从四川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毕业后,就职于南充一家农业科技公司,负责柑橘的技术管理,2021年辞职回到老家。“我本来就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外面转了一圈,现在又回来了。”何远行说。

2021年12月,何远行刚到逸明农场。几十个白色的大棚里已经种上了小番茄苗。逸明农场种植的果蔬有好几种,小番茄的品种和种植面积占多数。

老刘是何远行初来时认的师父,今年56岁,山东人,干了大半辈子农业种植,有着丰富的经验。何远行刚到农场,老刘就带着他巡园干活。作为学农的“科班生”,何远行对师父传授的关于小番茄病虫害防御、治疗理论,很快就烂熟于胸。

从整地改土、上底肥、建水肥设施、栽苗到果实成熟,需要100天左右的时间,采摘期在每年4-6月。何远行在农场主要的工作就是巡园,一旦发现小番茄“生病”,就要及时“医治”。

作为一名植物“医生”,从业以来何远行碰见过各式各样的病虫害,谈及防治的专业知识,他头头是道。

记忆最深刻的是在2022年1月,2000株小番茄苗患上晚疫病。连续数日的阴雨天,让何远行在巡园时疏忽了生长在大棚内侧面的幼苗。“这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因为低温高湿,导致叶片和茎杆部感染病菌。它会影响植株发育,降低小番茄的品质和产量。”发现情况不妙,他和另外两个技术人员连续一周“出诊”,通风、打药、排湿,最终将问题解决了。“一亩地有2000多株幼苗,产量在1万斤左右,当时成熟的果子批发价格在8元一斤,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造成至少8万元的损失。”

技术赋能

种植成本降一半产量翻一番

据介绍,当前逸明农场共种植有200余亩小番茄,年产量120万斤,产值超过800万元,和五年前相比,产量越来越高,产值也翻了好几倍。这都得益于新品种的引进和技术赋能。

在逸明农场,新技术被大量应用,小番茄种植全部采用的是无土栽培法。

“所有大棚里的小番茄都是无土栽培的,和传统种植方法相比,可以节约50%的水肥,亩产平均6000斤,是传统大棚产量的4倍。”何远行在大棚之间的过道里边走边介绍。

“如果完全采用数字化种植系统,一个大棚的设施成本可能就需要20万元。为了节约成本,我们自己研发了简易版的无土栽培装置,将成本降低到了2万元。”何远行介绍,目前这套技术已经申请了专利,控制住了成本,农户也可以把技术用在其他果蔬的种植上。

一串串红绿相间、个头饱满的小番茄,在果柄上整齐排列,散发着淡淡果香。何远行说,和有土种植相比,这种无土栽培的小番茄采用的是椰糠基质种植,采用滴灌技术浇水、施肥,可以有效减少根部病虫害对果蔬的影响,也让果蔬的产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携手合作

“新农人”和传统农民成为好搭档

除了农场的工作,何远行每周还要去几个村子为村民做技术指导。虽回到家乡工作,但要把现代农业技术尤其是先进的理念传递给农户,并不像见面打招呼那么简单。因此,“新农人”和传统农民之间的观念冲突在所难免。

小番茄定植之后,当秧苗长到半人高时需要吊秧,同时还要疏剪侧枝防止分走养分。何远行建议提前一周开始,这样可以保护幼苗。而村民认为应该晚一些,这样可以少处理一次而节约人力成本。

另外,关于施肥,何远行和村民也产生了分歧。传统施肥参照的是“亩用量”,比如说一亩地三斤肥,就按固定的周期施肥。但不同农作物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不同,以及不同天气状况植株的蒸腾量不一样,施肥量也要因此变化,如果一味参照相同的“亩用量”和施肥周期是不科学的,植被根部也容易发生病害。

“新农人”看重量化数据指标,但老一辈的农人更相信经验。每遇到这样的情况,何远行都会向村民推荐按稀释倍数的方法进行施肥,参照稀释表格,找到稀释倍数和用水量的交叉点,显示的数字就是用肥量,在施肥过程中还需要观察农作物根部的干湿情况,调整施肥周期。

“有些人觉得麻烦,仍然坚持用老方法,我们只有耐心地解释。”何远行说,最后村子里出现因为肥害导致的根腐病时,一些农户的观念才慢慢地发生改变。

近几年来,逸明农场已与周边几个村形成了合作关系,农场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种植的小番茄因为口感好,吸引了一拨又一拨游客来村里摘果子、买农产品,农业与旅游的结合,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其实,于何远行而言,他从来不否认老一辈农民的经验,反倒认为两个群体之间可以通过合作,成为好的搭档。

今年是何远行回到家乡的第四个年头,逸明农场“90后”的技术人员也从何远行1人增加到了4个人。看着挂满枝头的小番茄,他说,现代农业前景可观,从事农业的年轻人不多,希望有更多的同龄人主动参与到农业发展中。

文/邹阿江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用AI辅助决策模型 指导种田种菜种水果 让农业“小白”轻松当上农场主
成都商报 2024-06-17
北大荒:智慧农机赋能黑土地
新华社 2024-05-10
00后女孩返乡:想做种草莓的艺术家
中国青年报 2023-12-14
北京电信助力延庆农业驶上“数字高速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7
放弃高薪辞去编制,农学硕士回村种菜年赚600万元
新黄河客户端 2023-07-08
孙河|咱瑞克阿鲁的小番茄“红”出了圈!
北青社区报孙河版组 2023-05-31
图片故事 | 种蓝莓的“新农人”
新华社 2023-05-04
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开幕 蔬菜之乡上扬产业“微笑曲线”
人民日报 2023-04-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