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国家京剧院原院长宋官林:用伴奏带演出是对戏曲艺术的摧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8 10:37

能够与中华民族相伴到今天,中国戏曲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但这种审美特征在中国当下舞台正在被削弱,“所以我要大声疾呼,珍惜它、爱护它、守护它”。国家京剧院原院长、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宋官林在日前举行的“戏话泉州—海丝戏剧研讨会”上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微信截图_20240508113555.png

宋官林谈到目前在一些创新剧目中出现的两个现象,一是舞台被舞美大量占据、二是演出中使用伴奏带而非乐队。

戏曲艺术的特点就是唱念做打舞、虚实相生、写实写意相结合,“一个转身可以代替转台,一个圆场可以代替车台。但眼下舞台装置有过量使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很多创作剧目、戏曲剧目在巡演时使用伴奏带而不是乐队,这是对戏曲艺术极大的伤害,是对戏曲生命本体的极大摧残,是对戏曲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污染。戏曲讲「托腔保调」,打鼓讲棒角,但是用伴奏带演员就不能全神贯注地表演。”

宋官林说,他曾经询问过演出方这样做的理由,答案是“经费紧张”。对这种理由,宋先生表示不能认同。因为中国戏曲乐队编制并不庞大,8个人就可以。“现在的情况是,8个人的乐队不带,但可能会带8车舞台布景。”

久而久之,乐团搞创作的人会受到冷落,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人才的培养,中国戏曲学院每年招打击乐已经是个位数了。“所以我想利用这样的平台大声疾呼,这绝对不是好现象。如何拓展戏曲艺术守正创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必须站在今天起点上要思考的课题。”

宋官林还以舞剧为例,佐证自己的观点。

2023年以后中国演出市场井喷式爆发,全方位复苏,特别是中国舞剧出现若干爆款,《只此青绿》《永不消失的电波》、江苏大剧院制作的民间舞剧《红楼梦》、深圳的《咏春》,开票几秒即售罄。他认为,之所以形成如此喜人局面,重要原因就是舞剧人坚守了舞剧艺术的审美主题,尊重了内容与形式创作的基本规律,舞剧艺术是用舞蹈语汇说话的艺术,他们对一些不甚合理的要求会婉言谢绝,同时这些成功的作品在舞美设计方面给舞蹈演员提供广阔的空间。

“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戏曲人应该研究舞剧艺术能够成功爆款的原因,它守住了舞剧艺术的本体。不符合艺术表现的形式与内容可以婉言谢绝。”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北京京剧院保驾护航 津门名家王艳京城献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3
北京京剧院三大板块60场演出纪念两代梅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6
福建京剧院: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幼斌去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8
汇集114位表演与演奏专家智慧 北京京剧院《社会艺术水平测试京剧系列教材》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7
北京京剧院创排莫里哀《吝啬鬼》
北京日报 2023-02-22
随笔|那位视戏曲艺术为生命的先生走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14
时隔61年 国家京剧院再举办大规模拜师仪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11
扬剧、汉剧、燕歌戏首次参加 第九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季线上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