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河南:风景无限好 只是人挤人 如何让“远方”更有“诗意”
河南日报 2024-05-07 14:07

4月30日下午,郑州90后姑娘王梦舒一下班便拎起早已收拾好的行李箱奔赴郑州东站,和家人一起乘坐高铁奔赴重庆,开启数天的旅行。5月5日下午,她又乘高铁返郑,休息一晚便要投入第二天紧张的工作……

选择“小长假”出门旅游,在国内尤其是中青年群体中已经相当普遍。但平心而论,国内休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集中,难免会让景区、交通设施等承受巨大压力,个人体验也会因拥堵、酒店涨价等因素而打了折扣。此外,假期消费触点具有一过性、短效性等特点,假期结束后,很多城市会迅速“降温”,消费市场难以持续提振。如何破题,值得思考和探索。

景区:全力应对 压力很大

4月30日,就在王梦舒出行当天,国铁集团郑州局除了开行高铁列车912趟、普速列车350趟,又加开临客52趟;南方航空、西部航空、深圳航空、海南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在郑州机场恢复及加密航线航班;郑州各汽车站客流量也持续上升,截至下午6时,郑州各汽车站累计发送旅客9万余人次,发送班次2500余班。

不难想象,人们扎堆出行也给景区等相关机构的公共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景区“五一”假期前三天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相比去年增长6.5%。虽然采取了启动分时预约系统、制定分流管控工作预案、灵活调整开园时间、实时监控入园客流动态、潮汐式出入口管理等措施,但在游客接待、安全管理等方面仍感受到不小的压力。

而焦作云台山风景区一位负责人透露,“五一”假期前三天该风景区迎来游客23万人次,同比增长3.64%。假期期间,景区全体干部职工与武警、公安、消防、医疗等市县多部门及志愿者、救援队共计3000人坚守岗位,并在景区自有260辆观光车的基础上另租用240辆大巴车增加交通运力……

然而,当积蓄的旅游需求处于集中释放期,类似措施能起到的作用相对有限。一些景区因游客爆满而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调度疏导,但效果仍然差强人意,被游客和网友吐槽、抱怨。

游客:明知疲惫 没有选择

5月3日晚,王梦舒向记者透露,本以为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已属小众,但还是人多到几乎挤不进去,“上班族没有太多选择,只能接受这种旅行。”

像她一样,在小长假的人山人海中寻觅“诗和远方”,早已是不少人的常态。郑州高中教师温乐乐,今年春节期间选择广州作为出行目的地。大年初三,他们来到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发现入园的汽车早已排起了长队;进入园区后,等候小火车的队伍七弯八绕,一眼望不到头;在园区的林荫大道上,大家只能顺着人群的方向前进,摩肩接踵,稍不留神就会和同伴走散;而各个动物场馆就更不必说,每块大玻璃前都围满了三层人……

“其实根本不用提前查询什么攻略,被人流裹挟着也能稀里糊涂地把景区逛一遍。”温乐乐笑言,虽明知如此,但一大家子能共同出行的时段只有这些,不得不“偏向虎山行”。

从单休日到双休日再到现在的11天法定节假日,我国节假日几十年来的演变见证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假期人扎堆,旅游成受累”等由目前假期安排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正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

专家:兼顾多方 与时俱进

其实,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一直在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单位与职工结合工作安排和个人需要分段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错峰休假。202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消费的若干意见》中亦提及,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采取分期休假、与法定节假日连休、错峰休假等形式灵活休假。

“错峰休假、推动弹性工作制等作为假期政策灵活性、实用性和对多方面权益兼顾性的重要举措,具有积极意义和推广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人民群众对假日的需求在不断彰显新时代特征,假日政策的调整和落实也应与时俱进。

宋向清认为,错峰休假的难点,主要在于生产高峰期对员工休假时间的安排,保障生产经营和日常工作正常运营需要做好协调引导工作。“只要形成公平对待每一位员工的休假机制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困难都会慢慢克服。”宋向清说。

另一方面,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也开始积极尝试以自主放假的方式满足群众需求,比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放假1天、广西壮族“三月三歌节”放假4天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促进假期消费、推进市场繁荣是假期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之一。从实际效果来看,当前的政策无疑是有效的,但不可否认,也确实存在部分消费者因忌惮交通拥堵、不良商家借机敛财、景区管理失序而不愿出行,消费潜力无法高效释放等现实问题。

“要在更高层面确保假期消费活力延续、消费潜能释放,需要重点优化几方面政策。”宋向清举例,比如要求各类机构严格执行职工年度休假制度、带薪休假制度,让年休职工及家属成为假期以外各类消费场所的“第二梯队”,以保持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在时间转换上更为平滑的释放,不出现消费市场的“空窗期”;优化各类消费场景的空间布局,尤其是借力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优化消费品类结构,让消费品类与消费群体能够精准对接,促进消费链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无缝衔接,推进产业、市场和民生的多元化发展、多样性融合、多层级递进,实现假期经济、消费市场和产业体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从假期“有没有”到“好不好”、从假日经济到休闲经济——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期待我们的“远方”会越来越有“诗意”。

文/赵大明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员工没假休不能休不敢休 “用钱换假”成为普遍现象 强制执行带薪年休假行不行?
法治日报 2024-05-27
北青快评 | 热门旅游城市纷纷“被攻打”,节假日出游难题该如何破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4
“五一其实只放一天”引热议:中国假期真的少吗?凑假还要持续多久
澎湃新闻 2024-04-16
2024年春节假期“8+1”?长假模式或刺激春节旅游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10-26
多地发文鼓励错峰休假、分期休假,专家:能有效促进消费
中国新闻网 2023-08-19
丰富休假供给有利于持续释放消费动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1
全面落实带薪休假,有“闲”才能扩大消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1
专家建议适时修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全面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
法治日报微信公众号 2023-03-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