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守护千年古刹15年 水灾救援680余人 北京潭柘寺消防救援站获全国青年五四奖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3 11:41

近日,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名单揭晓,30名个人和20个集体获奖,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消防救援站也在列其中。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个建队15年,队员平均年龄28岁的消防站在守护着千年古刹潭柘寺安全的同时,还成功处置各类突发险情2000余次,营救群众千余人。在“23·7”特大洪水灾害中,潭柘寺消防救援站的指战员们连续5天5夜,步行100余公里,辗转多地共营救和转移了680多名被困群众。

救援返程路上危险重重 从早上到第二天凌晨来不及吃上一口饭

“我来消防之前在南方当兵很多年,每年都要参加抗洪,但是从来没见过像‘23·7’这么凶猛的水。我们去转移不能动的老人,如果稍微晚两分钟,人和房子就都会被淹没。”潭柘寺消防救援站战斗员熊耀志说。

2023年7月,京津冀地区遭遇百年一遇强降水,受这次降雨的影响,门头沟区成了洪灾的重灾区,潭柘寺周边的村镇受灾极为严重。潭柘寺消防救援站站长郭相坤告诉北青报记者,从7月30日开始,他们就不断地在进行救援。30日晚上,郭相坤带队出了水灾的第一次警,去的是旁边的桑峪村救援,出发的时候,积水已经漫过了膝盖。

更为艰苦的救援则是从31日早上开始的。

当天早上7点半,潭柘寺消防救援站接到一起需要去房山区河北镇增援的警情,指导员李战坤带着队员蹬车出发,一路上,雨越下越大,在距离目的地还有3公里的地方,车就走不动了。“当时洪水到处都是,而且水太急了,都已经到抢险车的挡风玻璃了。”与李战坤一同出警的站长助理周文庆驾驶着抢险车不敢再往前开了,在请示后,他们停车避险。等雨小了一点后,安全员去查看情况,发现前面的路断了后,申请了返回。

返回的路上,周文庆觉得自己经历了“九死一生”。“我们这一路上,遇到了很多次路面塌陷和山体滑坡。”周文庆告诉北青报记者,当他看见好好的路面一次又一次消失在湍急的河水中时,害怕得不行,“我那天觉得,是不是自己真要交代在这儿了。”

从早上7点半出发,李战坤、周文庆他们折腾到了下午3、4点钟才回到站里,而站里的其他队员这一天过得也不轻松,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外奔波救援。看到这种场景,李战坤、周文庆他们都没顾得上吃饭和休息,马上就去参与其他的救援。“那天差不多我们所有人都只吃了早饭,结束救援回到队里差不多已经第二天凌晨了。”周文庆说。

跋山涉水去寻找求助人 5分钟出村路走了一个小时

31日那天,郭相坤几乎全天都“泡”在洪水里,他在李战坤一行走了没多久就去了草甸水村出警。原本,从潭柘寺消防救援站去草甸水村可以直接走潭王路的,但行至一半,积水太深,消防车过不去了。“一整条路,都成了汪洋。”驾驶着车辆的特勤二班班长王宇飞说,见状他便和郭相坤提议,改走平时他们跑步的小路。

从小路过去走得也不是很顺利,一路上,水不断地从山上往下冲,到了低洼的地方,他们只能步行进村。“村子左手边是河,右手边是护坡,山洪下来,水一下子就全都灌进村子里了。”在徒步进村的过程中,郭相坤他们曾被水流围困,“进村不好进,想回也回不去。”郭相坤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贴着护栏站在路边,3分钟,水就过了膝盖。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另辟一条路,往山一边去。

等郭相坤他们爬到山边再回头看,刚刚站着的地方,水已经涨到二层楼那么高了,电线杆被冲倒了,几个大铁皮房子也被冲走了。

在郭相坤带人往村子里突进的时候,留下来看车的王宇飞和另一名队员正为联系不上进村队员们感到焦急时,他们遇到了一名从草甸水村出来寻求救援的村干部。“一个大男人,见到我们就哭了,说水灌进村子里,现在很多人都需要转移,因为电话不通,他只能冒险出来求救。”听到男人的求救,王宇飞和队员再也“坐不住”了,用卫星电话请示了上级,然后也徒步向草甸水村走去。

郭相坤一行人到达草甸水村的时候,雨已经见小,但是村里已经被洪水划分成了几块。通讯中断,报警人联系不上,郭相坤他们只能挨家挨户问,谁报警了,同时,他们还和村干部一起劝导、帮助村民转移。

潭柘寺消防站的消防员们帮助转移村民的工作持续了整整2天,有些行动困难的老人,是被消防队员们抬出来的。“正常从村里比较远的村民家到村口,走路差不多5、6分钟就能走到,那天,我们抬人蹚水走,单程一次就得走一个多小时。”郭相坤说。

带着老人、孩子渡河转移 水流湍急险被洪水冲走

潭墅苑小区的救援也是一场“大战”。

受山洪影响,进入潭墅苑小区的道路全部被冲毁,接到求助的潭柘寺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们只能绕着洪水走,徒步3公里,趁着河水水流变小,李战坤和队员冒险蹚过近20米宽河道,架起5、6米的梯子爬进了小区。

“当时进小区的路全部都断了,小区入口附近的这几栋楼,水都没过一楼了。”李战坤说,他们当时要去救是一个1岁大的孩子和两名老人,但是,在救援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被困群众,希望消防员们能够带他们出去。

带着老人和孩子还有需要转移的群众怎么走,成了李战坤他们面临的新问题,“但是水流非常急,需要转移的群众里,有不少都是年龄大的、行动不便的,我们只能先把他们转移到高处,然后再想办法过河。”李战坤说,他们沿用了来时的路,在等水流减缓后,一个一个带着他们过到河对岸,然后再穿过丛林,徒步到大路上。

在渡河的时候,李战坤遭遇了危险。“就是在这儿,在送完他们渡河后,我差点被冲走了。”在潭墅苑小区旁的一处水已经干涸的河边,李战坤告诉北青报记者,渡河的时候他先把孩子送到河对岸,然后又返回来接其他人,在将最后一名被困群众转移到岸上后,洪水一下子就漫过了河堤,湍急的水流一下把他卷走了,“当时身体是不受控制的,一直随着水来回翻滚,泥沙也灌进了嘴里,头盔被撞得‘咣咣’直响。”李战坤说,幸好,在岸上的队员将他拉了回来。

据了解,在这次水灾期间,潭柘寺消防救援站多名指战员连续工作了5天5夜,步行了100余公里,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辗转了南辛房村等10余个小区和村落搜索被困群众,营救和转移被困群众680余人。同时,开展排涝500余吨、清淤排障1500余平方米、送水900余吨、运送物资30余吨。

守护千年古刹15年 对景区情况了如指掌

“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建于西晋怀帝永嘉元年的潭柘寺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其具有的历史和文物价值不可估量。因寺内建筑大部分为砖木结构,四周山林环绕,火灾是最大威胁,进而,保护千年古刹潭柘寺的消防安全是潭柘寺消防救援站的重要任务之一。

针对潭柘寺景区的特点,潭柘寺消防救援站制定了“日巡、周查、月检”和节庆活动不定时检查的工作机制。每天都会安排两名指战员对景区进行防火安全巡查,并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和寺内僧团开展消防知识培训,确保火灾隐患发现一处、整改一处,确保工作人员和寺内僧团掌握基本的防火常识和初期火灾扑救的技能。特别是重点时段游客集聚时,指战员不间断巡视检查,对635间殿宇、34座消火栓以及268个灭火器逐一检查。潭柘寺消防救援站的队员们对寺内殿宇、路线分布,消火栓、灭火器以及水源位置烂熟于心、了如指掌。

同时,消防救援站还结合古建筑体量大、建筑高、道路条件有限,大型、重型消防车辆难以抵近火场开展作业,扑救难度大的特点,将“小、快、灵”装备投入到灭火救援实战演练中,旨在检验灭火救援应急处置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做好文物古建筑灾害事故救援准备工作,提升火灾防控和灭火救援的实战能力。

十五年来,在消防救援站全体指战员全天候、无缝隙、不间断的忠诚守护下,国家文化瑰宝、千年古刹潭柘寺未发生一起起火冒烟情况。

对于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从2015年毕业起就在潭柘寺工作至今的李战坤说,这份荣誉是属于潭柘寺消防救援站的每一个人的,接下来的工作中,他们也将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天琪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峻
编辑/倪家宁
校对/罗晶

相关阅读
2024年北京市防灾减灾日活动在门头沟区举行 千余人参加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1
他们在洪水中奋战5天5夜,救了680余人
北京日报 2024-05-04
五一不停歇,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加速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01
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
新华社 2024-04-29
清明假期“不打烊”:民间救援组织24年守护青山
中国新闻网 2024-04-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