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防欺凌的班级“心”路径
中国教师报 2024-05-02 09:26

校园欺凌是指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语言、身体、心理等故意造成他人伤害的失范行为。时下,校园欺凌事件频现热搜,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认识其危害,防止其发生。如何让学生远离校园欺凌,是每一个班主任应该思考的问题。我根据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经验,摸索出一条防治校园欺凌的班级“心”路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关注心灵,增强心理韧性。校园欺凌的发生有复杂的心理原因,如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心理不健康、不成熟、不道德、盲目模仿、性格冲动等,以及被欺凌学生性格懦弱、胆怯、沉默等。因此,班主任应重点关注青少年身体成熟与心理不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兼具等青春期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教育策略,根据学生心理的矛盾性、独特性、复杂性等特点,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心理认知,把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心”上。如开设“心理讲堂”,丰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打造“阳光心语屋”,倾听学生心声,让学生一吐为快,展示心理问题,为教育提供抓手;开展“心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会心理调适技能,增强心理韧性。

不仅如此,针对家长心理知识薄弱的现状,班主任还应引导家长读懂孩子心理,避免家庭教育失当,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如通过开设“云课堂”和线下交流,让家长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青春期孩子心理特点,学会如何接纳、理解、尊重、赏识青春期孩子,在教育智慧的引领下,及时关注孩子心理动态,避免对孩子心理问题熟视无睹,错失教育的最佳时机。

走进心灵,消除欺凌隐患。我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开发系统性心理健康教育班本课程,努力消除校园欺凌隐患。班本课程包括“心理有约”“心灵在线”“我的心理我做主”等系列主题班会,其目的是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为学生应对校园欺凌等突发行为赋能。“心理有约”旨在倾听学生的心声,教会学生全方位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进行真诚沟通,消除彼此误解,提升为人处世以及应对突发危机的能力;“心灵在线”旨在指导学生处理偶发的校园欺凌;“我的心理我做主”重在教会学生调节心理,助力学生拥有阳光心态。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结合学校不定期开展的学生心理测评数据,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给呈现焦虑、抑郁、自闭等倾向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日常教育中,教师会特别关注这些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比如,经常找学生谈心,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开展一系列班级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走出心理阴霾。

此外,学校将心理课程的对象扩展到家长群体,引领家长学会积极心理教育技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共同呵护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如果家长不掌握处理欺凌的策略和心理健康教育技能,那么当发现孩子存在抑郁、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时,很可能会束手无策,甚至病急乱投医,不仅增加不必要的经济支出,还可能给孩子贴上不当的心理标签,加剧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孩子心理康复。

润泽心灵,赋能健康成长。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物理空间,主要包括寝室、班级和校园。班主任可利用寝室和班级物理空间润泽学生心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赋能。我们设计寝室墙壁“放松宣泄区”,让学生以书写的形式宣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学会调适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引发校园欺凌;开设班级“防欺凌宣传栏”,向学生普及防范校园欺凌的科学知识和技巧,让学生懂得欺凌常出现在隐蔽空间,如宿舍、厕所、走廊等,避免放学或下课时段单独行动,尽量避开隐蔽空间;设置班级“心语信箱”,倾听学生心声,特别关注内向学生的心声,系统了解班级内部信息,教会学生处理同伴之间矛盾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的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

校园欺凌事关校园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班主任是学校班级管理的“代理人”,也是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教育主体,更是具有专业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学生心理,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联合家长共同走出一条防治校园欺凌的“心”路径,筑牢校园欺凌“防火墙”。

作者/刘中元,单位系安徽省合肥北城中学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学生欺凌”与“玩笑打闹”的边界在哪?如何判断和处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21
广州拟立法专门对“预防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校园”作出要求
南方都市报 2024-06-18
“一个巴掌拍不响论”是对被欺凌学生的二次伤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如何向校园欺凌说“不”?教育界冀社会共同关注
中国新闻网 2024-05-15
老师为何“治不了”校园欺凌
解放日报 2024-05-09
校园心理健康,需要过五关
半月谈 2024-04-29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专家这样建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6
让被欺凌的孩子有勇气说“不”
北京日报 2024-03-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