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历史|《溯源中华文明》: 学习感悟中华文明的厚重学术力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6 21:00

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有着极为悠久璀璨的文明史,它不曾中断,它不断革新,它多元一体,它兼容并蓄,它协和万邦。这样的文明何时形成、何以形成、如何演变、前景如何,需要作出了深入探讨,给出了让人信服的解答。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北京华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行的《溯源中华文明》一书,系统阐述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实证中华5000多年不断裂的悠久文明,阐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解释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成因,引导读者深化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认识和感悟,是学习了解中华文明的厚重学术力作。

名家联袂,合力打造溯源中华文明的精品。本书的四位作者分量很重,分别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刘庆柱,“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韩建业。他们均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亲身参与者,乃至主要负责人,是阐释“中华文明起源”这一宏大、重要主题的适当人选。本书《导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主要收获》是同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和赵辉联合撰写,该工程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作出了明晰阐释。2002年春,我国启动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经过去20多年。两位作者导论结尾写到:“执笔者担任工程第一至第四阶段负责人15年,觉得有义务向学术界汇报探源工程情况”,充分体现出他们常年如一日的艰辛研究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

正本溯源,运用考古学实证中华文明。用考古学来溯源中华文明是本书的鲜明特色,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建立在考古实证上。本书重点阐述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就是以距今5500—3500年间最能反映社会发展状况和权力强化程度的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和河南二里头四个都邑性遗址以及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的中心性遗址为研究重点,开展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和周围地区聚落分布调查,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中华文明认定标准与发展道路》一文在探讨考古研究的基础上,阐明古代都邑、都市是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物化载体,进而阐明中华文明内部凝聚力与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是我们“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可以说,本书是我国考古学在中华文明上研究上的重要成果结晶。

问题导向,在层层剖析中得出让人信服的学术结论。本书是一本探讨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厚重学术著作,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学理性、思想性强。《“古国时代”》一文,在论述上古广泛存在的“国”的起源和发展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就目前的资料看,古国极有可能在开始对周邻开展大规模整合的时候,其社会的演进才算到了可以称之为国家的程度。《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一文系统分析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并强调中华文明这五个特性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互为因果的。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客观辩证地分析中华文明,对中华文明中的负面因素亦做出了深刻剖析。《论原始宗教与祭祀在王权与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一文认为,原始宗教既是凝聚剂,又是迷幻剂、销蚀剂,在我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过中,特别是在王权的出现和强化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它畸形、过分的发展,超出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所能承受的极限,可能也成为一些地区早期文明夭折的原因。读此书,可以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学术大家治学的严谨、深入和睿智。

放眼全球,在世界文明的广角中探讨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明,国内外对其研究很多。将中华文明放在世界文明的大视角中探讨,才能更加全面地把握中华文明,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特性,更加科学地衡量中华文明的世界价值。本书不仅多处评析世界各国学者对全球文明、中国文明的研究,还深入进行中外文明的对比研究,在更为宏大的时空解读中国文明。《文化上和政治上早期中国的起源与形成》一文认为,早期中华文明可称为“天下文明”模式,以区别与两河流域的“城邦文明”模式和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模式。《五千年不断裂的中华文明》一文指出,在世界历史上,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地区与国家并不少见,甚至有些地区还有更为久远的文明历史,如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北非的古埃及文明等,但是世界上有着“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历史的国家或地区只有中国。读此书,不禁感慨世界文明的博大与沧桑,中国文明的悠久与灿烂。

翻开《溯源文华文明》,徜徉在数千年中华文明史里汲取智慧;合上《溯源中华文明》,数千年智慧充盈头脑,助力我们更为矫健地行走在这片文明大地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