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历史|配享太庙 难于上青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5 17:00

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王大娘子常常把“我父亲配享太庙”这句话挂在嘴边,以表示自己在盛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演员刘琳生动的表演让这句台词成为了表情包,同时也在网络上火速出圈,用于形容某个人具有卓越的能力和贡献,是最高级别的赞赏和认可。网友们将其灵活运用,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幽默感,让“配享太庙”成了人们日常交流中的热门词汇。只不过网友们这一句脱口而出的赞美,古人想要实现,绝非易事。

“配享太庙”有多难:有史以来不足两百人

所谓“太庙”,是古代皇帝用于供奉先祖神位的宗庙。早在夏朝时期,太庙被称为“世室”,象征着世代相传的家族纽带;至商朝,它被改称为“重屋”;周代叫“明堂”;一直到了秦汉以后,才被定名为“太庙”。

太庙是皇家祭祖的专有场所,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性。不过在最初,太庙仅用于供奉皇帝的直系先祖,其他的皇亲贵族压根没有资格进太庙。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太庙的供奉范围开始扩大。皇家在祭祀主神时,会将副神作为陪同一并祭祀,这个行为叫“配享”。那么,在皇帝的特许下,皇后、宗室成员以及有着卓越功勋的大臣们被允许供奉于太庙,也就被称为“配享太庙”。

清代太庙东庑配享宗室功臣时享、 裕祭陈设图

配享太庙,指的是大臣凭借生前的勋业,去世后得以祔祀于帝王宗庙。在讲究“敬天法祖”的古代社会,能够“配享太庙”是朝廷给大臣的最高礼遇,对大臣来说是无上恩荣,能够得此殊荣者皆为朝廷的肱股之臣。同时,这份殊荣还能给整个家族带来声誉,对后代更是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王大娘子在说理说不过对方时,就会大吼一声:“我父亲配享太庙!”言外之意就是警告对方:我娘家地位崇高,你可千万不要惹我。

早在先秦时期,《周礼》就有关于功臣配享太庙的记载:“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大常,祭于大烝,司勋诏之。”凡有功劳的人,就书写他的名字和功劳在王的大常旗上,死后就在冬季祭祀宗庙时让他配食,司勋向神报告他的功劳。不过在商王武丁以后的甲骨文中,仅记载着伊尹配享先公、先王,至武乙以后,并没有出现有关于功臣配享的记载,说明这一时期功臣配享太庙的制度还没有完全形成。

到了三国时期的曹魏,功臣配享太庙这一制度开始相对稳定。据《魏书》载:“昔先王之礼,于功臣存则显其爵禄,没则祭于大烝,故汉氏功臣,祀于庙庭。大魏元功之臣功勋优著,终始休明者,其皆依礼祀之。”魏明帝曹叡登基后,于公元229年将曹操在邺城建立的宗庙迁至洛阳,并下诏将太祖曹操、高祖曹丕以及他自己(烈祖)的三祖之庙定为“万世不毁”。至公元233年,魏明帝曹叡正式实施配享太庙制度。《三国志·明帝纪》载:“夏五月壬申,诏祀故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于太祖庙庭。”

纵观历代配享太庙情况,能够配享太庙的功臣极为有限,大多为建立功勋的开国功臣,多数朝代配享功臣以武臣为主,明代甚至有“太庙专以武臣配享”之制,历代配享太庙的功臣总数不足两百人。

配享太庙的“另类组合”:地图达人、自杀乐工

配享太庙如此之难,但也不是必须走寻常路。古人若是能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或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也可以配享太庙,名垂青史。

在配享太庙的“另类组合”中,首先出场的是西晋裴秀。据《晋书》载,裴秀是西晋的名臣,少年时就颇有名气,好学多思,有风度节操。在魏晋朝代更迭之际,他能总括群臣进言的要领,他所裁定的事情,都不违背礼制。但单凭这些就想配享太庙,那几乎是不可能。

好在裴秀这个人非常敬业,当时他任地官,这个官职可以掌管全国的土地、人口以及地图等事务。裴秀研究了一下,认为《禹贡》中的山川地名,沿用久远,后世多有改变,有些解说看着牵强附会,让人混淆不清。于是裴秀卷起袖子,决定大干一场:采集甄别旧有文献,有疑问的先空着,古代有其名而当今不用的,也根据事实作出注解,作成《禹贡地域图》十八篇,上奏皇帝,收藏于秘府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裴秀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即地图绘制上的比例尺、方位、距离,及逢高取下、逢方取斜、逢迂取直,即把人行道路变为水平直线距离等原则。一直到了明末,都为中国制图者所遵循,在世界地图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有着如此突出贡献的“地图达人”,必须“配享太庙”!

咸宁初年(公元275—280年),裴秀与石苞(西晋开国功臣)等并列王工之位,配于太庙享祭。要知道,西晋唯有开国时期确立了12个入庙功臣,后续再无增补。

裴秀得以配享太庙,可以说是另辟赛道,但“另类组合”中的安金藏就显得有些惨烈。安金藏是唐代太常寺的乐工,当时的皇位继承人是睿宗李旦,原本这俩人完全不会有什么联系,但某天有个人跑去跟武则天告状,诬告睿宗暗地里有谋反意图。武则天一听,血压都要上去了,立刻就命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可是著名的酷吏,还会制造各种刑具。睿宗的侍从落入他手里后,纷纷受不了酷刑,只好承认自己与睿宗共同谋反。原本这个案子要结了,谁知安金藏忽然站起身来对来俊臣大声喊道:“你既然不相信我的话,我就只能剖开自己的心来表明皇嗣确实没有谋反!”说完,他立刻举起佩刀将自己的胸膛割开,血洒了一地,他的五脏都快流了出来。

武则天听说后都被震惊了,赶紧命人将他抬进皇宫,让御医将他的五脏再纳进腹膛内,然后用桑白皮缝合,涂药。没想到过了一夜,安金藏居然苏醒过来了。武则天前去看望他,不由感慨道:“哎,我有儿子,他却不能自我表明没有谋反的意图,他的忠诚还比不上你。”随后就下令停止追查此事,睿宗也因此避祸。这段故事被记载于《大唐新语》,世人皆为安金藏的忠烈之气而感动。安金藏去世后,配享睿宗李旦的庙庭。可见,即使没有为国家建功立业,但有着非凡的忠勇之举也可以配享太庙。

“萝卜蹲”加“画饼”:配享太庙,主打一个“心累”

配享太庙在前几朝也许还可以因为皇帝“权力的任性”,稍微放点水,但到了宋代,配享太庙这个事情被整得非常严肃。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本朝自祖宗以来,推择元勋重望始终全德之人,以配食列圣。盖自天子所不敢专,必命都省集议,其人非天下公议所属,不在此选。既上,诏云恭依,册告宗庙,然后敢行,其严如此。”配享太庙者,必须要立大功、名望崇高且道德上没有任何瑕疵,就算是条件完全符合,也有着严格的审核与程序要求。这事儿皇帝也不能独断,必须经过“都省集议”后,才能定下来。

古人如此艰难地得到了配享太庙的资格,也并不能就此安心,因为一个不小心就会丢掉。尤其是在朋党之争非常激烈的宋代,士大夫阶层出现分化,功臣配享太庙这件事也就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王安石。在宋哲宗绍圣年间,新党为彰显对王安石的推崇,将其增入配享太庙。而在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以富弼曾经得罪过宋神宗为由,罢去其配享资格。《宋史》对此也有记载:“罢富弼配,谓弼得罪于先帝也。”

后到了南宋初年,宋高宗与其近臣一商量,决定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结于主张变法的王安石、蔡京、蔡确等人身上。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蔡确配享太庙的资格被罢黜,以司马光代之。这还不够,毕竟王安石还没被处理,于是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赵鼎上书:“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今安石之患未除,不足以言政。”王安石配享太庙的资格就此被罢黜,而曾遭罢黜的富弼又再次配享。这朋党之争将配享太庙一事闹得跟玩“萝卜蹲”一样,每人都能来上一轮,主打一个“心累”。

不过更心累的还是清代的张廷玉,比起玩“萝卜蹲”,连吃两朝皇帝画的饼更崩溃。现代人看清装剧,不论是哪部剧差不多都会有这样一句台词:“张廷玉大人到。”毕竟人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保。算了下,张廷玉在朝廷的工龄将近有50年,可谓是劳苦功高,深受倚重,配享太庙是理所当然。

据《清史稿》记载,雍正皇帝在位时,就给张廷玉画过“配享太庙”的饼,张廷玉心存感激,于是继续为朝廷卖命。到了乾隆皇帝执政时,张廷玉实在干不动了,想退休,他跟乾隆皇帝提出自己想要告老还乡。有这样一个得力的大臣在朝堂上,乾隆皇帝怎么舍得让他走,还好皇阿玛留过一块饼,他便对张廷玉说道:“先帝都许你配享太庙了,你可不能告老还乡!”

上了一辈子的班,张廷玉身心俱疲,想落叶归根:“皇上啊,宋朝、明朝都有配享太庙者辞官回老家的,况且七十岁辞官归家,古代和现在都是一样的。”乾隆皇帝是PUA高手,同时擅长道德绑架,心想就你会找例子,我也会啊,于是他又说道:“假如七十岁的人一定要辞官回老家,那为什么还会有年过八十的人拄着拐杖入朝的先例呢?要不你就跟诸葛亮多多学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张廷玉被乾隆皇帝整无语了,从此不再敢提告老还乡的话。

眼见退休无望,那得把配享太庙的事情落实,张廷玉又上奏,同时还摘掉了官帽并叩首:“承蒙世宗皇帝的遗命,允许我配享太庙。去年奉皇上恩赐的谕旨,配享太庙的元老之臣不应该归田终老,我担心自己死后不能够获得配享大典的资格。请求皇上一句话作为凭证。”乾隆帝心中一阵不悦:居然想让我写保证书?但朝廷要用人,乾隆皇帝还是为他颁发了手谕,还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意,申明明朝大臣刘基辞去官职后,仍然配享太庙的先例。

谁能想第二天张廷玉派遣儿子张若澄入朝谢恩,乾隆皇帝因为张廷玉没有亲自来,加之被逼写“保证书”,于是不爽了,降旨责问张廷玉,一度想要剥夺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不过最终,在张廷玉病逝后,乾隆皇帝还是遵从了雍正皇帝的遗命,让张廷玉配享太庙,派遣使者参加祭奠,谥号是“文和”。至此,张廷玉清朝历史上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由此可见,功臣配享太庙制度是古代皇权统治者对功臣的一种肯定与褒奖,也是大臣们一生竞相追求的荣光。现代人在玩网络热梗的同时,不妨去深挖一下这些热梗的来源,这样既能娱乐,又能增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

文并供图/金陵小岱

相关阅读
看北京|修缮重开后的北京太庙迎来客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9
历史|清代最高荣誉的铁帽子王和三眼花翎,是怎么回事,谁能获得
历史学堂君 2024-07-21
历史|当传世古画遇到精彩奥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7
历史|当传世古画遇到精彩奥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6
历史|懒人的凉风求索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3
历史|清朝宫廷最高规格的“满汉全席”,到底是个怎样的宴席
历史学堂君 2024-04-03
皇家园林赏梅寻龙 颐和园中过风雅中国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3
历史|关外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乾隆为何会允许流民闯入
历史学堂君 2023-11-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