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荐读|告别一切委屈,心理师上线分析如何拒绝“讨好型人格”
文学报 2024-04-28 17:00

时常帮助他人,自己困难时却无人愿意伸出援手;好心分担同事的工作,最后全部的黑锅都由你来扛;你总是在意他人感受,凡事都以他人为首要考虑……当“好人”这么不开心,你为什么要继续?日本知名心理咨询师大岛信赖,分析“讨好型人格”的心理模式,他表示:“讨好型人格”不会让世界更幸福,只会让你活得很辛苦,告别一切委屈,你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拒绝“讨好型人格”。

《“好人”只会越当越委屈》

[日]大岛信赖/著,段连连/译

后浪·九州出版社2024年3月版

“快乐—不快”的开关

有很多人明明很关心他人,却烦恼着“总感觉只有自己融不进圈子”。明明大家气氛都很融洽,只有自己隐隐感到不合群,怀疑“是不是被大家排挤了”,从而感到十分沮丧。“我明明这么关心大家,为什么就是融不进大家的圈子呢?”这和你是否按照“快乐—不快”的动物本能行动有关。

人们只要做令人快乐的事情、不做让人不快的事情,就不会产生压力。

在集体中也是一样,只要自己能够按照“快乐—不快”这一本能行动就能融入集体,就可以毫无压力地和大家一起快乐生活!但是,由于“好人”总是顾及周围的人,所以他们无法遵从自己内心“快乐—不快”的本能行动。

因此,“好人”就会不断积攒压力,觉得“他人都那么轻松,自己的压力却这么大”,为只有自己吃亏而感到满心委屈。而且,“好人”不像其他人那样按照“快乐—不快”本能行动。所以,大家在开怀大笑时,“好人”无法发自内心地笑,为了配合大家,也只能假笑。大家就会觉得这个人“虚伪”“不说真心话”,对其敬而远之,最终“好人”就会被人排挤在外。

在教室里,当大家都在谈论“那个艺人的丑闻太劲爆了”,有个人试图加入大家的对话,附和说“真的很劲爆呢”,但这个人一说话就冷场,让对话进行不下去,这个人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内心深感不安并不断回想“我说了什么奇怪的话吗?”可无论怎么想,自己都只是在附和大家,并无不妥。

而且,就算自己关心周围的人,热情地说“你没事吧”“你看起来状态不错”,最后也会变成孤零零一个人,甚至有时会发现“没人告诉我学习结束后大家要去开茶话会”,并因此倍感孤独,很伤心。“为什么我那么关心他人,却总是只有我不合群呢?”

这个人也在想:“是不是我说话的方式不对?还是说话的内容不合时宜呢?”他试图改变,但是越是迎合对方,周围的气氛就越尴尬,甚至陷入冷场。

这是因为这个人总是扮演“好人”,勉强按照别人的“快乐—不快”行动。

除非按照自己的“快乐—不快”行动,加入他人的对话,否则只会让人认为自己言不由衷,“那个人和我们不一样,只有他没有说真心话”,并因此陷入被孤立的境地。

因此,我们要按照自己的“快乐—不快”行动,快乐时做出回应,不快时就默不出声。这样,周围的人就会认可你是朋友,你也就不会再格格不入了。

但是,“好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总会下意识地顾及他人的“快乐—不快”,并去迎合对方。于是,“好人”就会感到自己被孤立,为了不被大家排挤,更加“无法不当‘好人’”。

确实,“好人”在关心他人时就算感到格格不入,仍会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实际上,他们担心如果自己不再关心他人,就会变成孤家寡人,因而无法不当“好人”。

但是,这只不过是自己的“快乐—不快”开关反应迟缓而已。因为常年没有使用自己“快乐—不快”的开关,要想掌握使用这一开关的诀窍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但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好人”一定会感慨“原来这就是普通人的感觉”。

不懂拒绝的人跟复印机没有区别

有个人经常给公司的同事买礼物,而且还总是积极主动帮助同事完成工作。当然他本可以不用这么做。然而,他一心为他人着想却得不到一点回报,反而是另一个对他人漠不关心的人受到追捧,这实在令人不爽。

于是这个人逐渐心生不满:“我明明这么努力,为什么就不能像那个人一样得到他人的追捧,被周围的人多加关照呢?”当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他萌生了辞职的想法:“这么讨厌的公司,我不干了!”

有一次,这个人向上司表达了自己正在考虑离职的想法。本以为一定会得到挽留,以为上司会说“你要是辞职的话,我可就头疼了”,结果上司只回答了一声“哦,好的”。于是他愤而离职,“再也不想在这种家伙手底下工作了”。

诸如此类的例子也表明,很多人在按照自己“快乐—不快”的开关行动。

但是,“好人”总是顾及对方的“快乐—不快”,“我这么做那个人会开心吗?”“对那个人有帮助吗?”置自己的“快乐—不快”于不顾。在对方看来,因为你不知道打开“好人”的“快乐—不快”开关,可能会觉得“这个人和我不是一类人”。

如果一个人没有“快乐—不快”开关,那和机器没有什么两样。虽然复印机帮助我们打印好了指定的文件,但也不见得有谁会感谢它。

就算向复印机表达感谢,因为复印机没有“快乐—不快”开关,它也根本不会得到“快乐”的反馈。

“好人”的情况和机器类似,由于总是考虑对方的“快乐—不快”开关,所以就算被对方感谢,也无法坦率地表达自己的“快乐”。于是,人们逐渐将“好人”视为机器,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当然”的。

对工作一点都不上心的人得到大家的感谢,而“好人”这么努力,却得不到他人的丝毫感激,也得不到任何回报。

收到他人的请求时,“好人”就算表现出嫌弃的意思,因为没有启动自己的“快乐—不快”开关,那么即使表现出“不快”,表示“这个工作我做不了”,对方也接收不到讯号。

“拒绝的话对方会有什么反应呢?”“好人”考虑到对方可能会“不快”,因为无法传达自己的“不快”,只能做别人硬塞进来的工作。

而且,对于被人强加的工作,虽然自己十分“不快”,还是会拼尽全力去做,但这一点没有传达给对方,所以得到了和复印机一样的待遇,使对方认为自己帮忙是理所应当的。

“好人”由于被人看作是一个没有“快乐—不快”开关的人,就算抱怨自己得到的待遇,也无法将感受传递给对方,只会加剧自己的不满。何况就算拒绝,如果没有把自己的“不快”传递给对方,也只会越来越委屈,最后爆发:“别再找我了!”

自己就算尽力帮忙,如果没有将自己的“不快”传递出去,对方也不会了解你尽了多大的力,只会觉得你这么做是理所应当的。最后,“好人”发现,没有人理解自己,没有人发自内心地感激自己,渐渐身心俱疲,充满了愧疚感。

“好人”要想摆脱愧疚感,就要下定决心“不做让自己不快的事情”,完全不要去想拒绝后对方会是什么心情。只要自己感到“不快”就拒绝,表示“不行”,最后就会理解自己:“啊!我渐渐明白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过去只知道顾及他人的感受,而忽视了自己的“快乐”感受,现在开始感受自己“快乐”的心情,就会涌现出干劲,敢于尝试:“啊!我想挑战这个!”试过以后就会发现:“啊!他人对我的好感提升了!”

于是,如果感到“不快”就直接拒绝:“不行!”对方也会痛痛快快接受。或者就算迫于无奈答应帮忙,也能感到“对方是真心实意地感激,我的苦心终于得到了回报”。和以往完全不同,现在你会发现人生如此美好!

感到“不快”的时候直接“拒绝”,这样一来,就会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感受。顾及他人感受,只关注他人的“快乐—不快”,对动物来说这就是“不快”。

继续做这种令自己不快的事情,就会对自己的感受麻木不仁,越发不了解自己,无法像其他人一样按照自己的“快乐—不快”生活,愧疚感就会越来越强烈,感到没有被当成平等的人对待。要想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下定决心断然拒绝他人,不做任何让自己不快的事情,才能不被人当成机器,才能让别人把自己当成平等的人类,过上像其他人一样美好的生活。

过于在意他人的感受

有人表示:“我就算回到家也会净想些不开心的事,怎么也睡不着!”于是这个人开始进行自我反省,变得无比苦恼。“我是不是跟那个人多嘴了?”“是不是不那么做比较好呢?”“我是不是被那个人讨厌了?”

然后,内心充斥着负面情绪,为了排解压力,开始疯狂吃薯片。为了摆脱负面情绪,一头扎进了网络视频中,看到天亮。

就算想着必须要早点睡觉,也会因为种种烦恼而无法入眠。然后,早上一副没睡醒的样子,浑浑噩噩地赶去上班。但是,一到了工作场所,又会因为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不断自寻烦恼。其他人似乎一点也不忧心,只有自己满心烦恼,感觉永远也无法从中解脱。

顾及周围人的感受就意味着是在按照他人的“快乐—不快”开关行动。此时,就会产生“基本归因错误”。

人本来应当按照“快乐—不快”开关行动,但是“快乐—不快”的开关只有本人知晓。因此,如果第三者去推测他人的“快乐—不快”,就会发生“根本性错误”。

聊天的时候如果打哈欠,只是说明这个人困了。但是误解“对方认为我说的话很无聊”,所以才会打哈欠,只是在自寻烦恼罢了。

如果有人满脸愁容,真实原因是“肚子疼”,表情才这么痛苦。但是有人误以为“对方对我的工作不满意所以才会摆出那种表情”,真是大错特错。

就是因为这些误解,“好人”才会觉得“我明明这么努力,为什么还会这样”。

对方“快乐—不快”的原因,只有他本人最清楚,而“好人”擅自猜测只会引发误解,徒增烦恼。尽管“好人”误解了对方,也仍然相信“我明白对方的感受”,所以才会自寻烦恼,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寻求解决方法:“应该怎么做才能消除对方的不快呢?”但是,因为一开始就搞错了事情的缘由,所以就算采取对策,对方也只会感到莫名其妙。

如果对方继续做出和自己预想不同的反应,“好人”就会不断臆想缘由,然后继续引起误解,由此陷入夜不能寐的状态,烦恼永远也不会消失。

那些顾及他人感受而痛苦不堪的人应该做的是,认识到自己并不理解他人的感受,且不再试图揣测他人的感受。

就算看到对方一脸不快,也要想着“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不高兴”,不要再去随意猜测他人的感受。“好人”连自己“快乐—不快”的开关都不了解,又怎么能够知道他人的“快乐—不快”呢?比起他人的感受,应该优先关注自己的“快乐—不快”开关。

我们要明白,猜测他人感受时会想太多,把事情搞得复杂起来,最好什么都不去想。这样一来,烦恼就会逐渐消失,我们就能把原本用来烦恼的时间用在自己身上,有效地利用时间。

“好人”为了消除烦恼而采取的错误举动,不过是在浪费时间而已。当所有的烦恼消失,我们就能把时间用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这样,我们就不会再被卷入人际关系的纠纷之中,就能够感受到从烦恼中得到解放的自由人生。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夜读|找到自己世界的节奏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7-30
这两种不快乐的心理调节方法如下→
人卫健康 2024-07-11
荐书|告别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8
荐书|告别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8
夜读|把一切看开,世界就变得宽敞
猫姐能量圈 2023-12-21
感悟|人生毒言,句句入骨
有书 2023-12-17
早读丨最舒服的活法:不攀比,不计较,不讨好
诗词天地 2023-09-26
夜读|别去讨好心里没你的人
有书 2023-07-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