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工业大市挑大梁:工业增长提速 加快谋划未来产业、大规模设备更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4-20 13:02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和引擎,而工业大市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坚实支撑。一季度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提速,其中多个工业大市发挥挑大梁作用。

4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较2023年全年提高1.5个百分点。同期,50个工业大市中,深圳、苏州、合肥、南通、东莞等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两位数增长。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从主要工业大市2024年工业发展目标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是发展重点,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新能源、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等产业,成为各个工业大市重点布局的产业领域,无论是体系化政策还是工业投资方向,都在向这些领域倾斜。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很多沿海省份的工业大市兼具发展制造业和外贸的重任,目前正抢抓机遇升级产业、拓展贸易。同时,从已公布的统计数据看,工业大市发展质量也在提升,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新质生产力凸显新优势。此外,不少工业大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进程加快,把握大规模工业设备更新机遇,加速推进智能制造应用探索。

多城工业增长提速

截至4月19日,工业大市中仅北京、上海、天津等少数城市公布了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数据,与前两年相比增速明显加快。

一季度,北京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7.5%,比今年前2个月提高了1.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7.1个百分点。同期,北京工业37个行业大类中,21个行业实现了增长,电子、汽车、电力等行业贡献比较突出。

天津工业生产同样加快增长。一季度,天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比上年全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体现工业结构的优化、发展质量的提升。

上海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139.96亿元,同比增长0.2%。同期,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其中,集成电路增长14.0%。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5.0%。从产品产量看,笔记本计算机、锂离子电池和微型计算机设备分别增长45.7%、19.8%和13.1%。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相关增速较低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的影响,长期看这座工业、外贸强市的工业发展向好趋势不变。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发现,截至4月19日,多数工业大市尚未公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但从前2个月数据也可以看出工业大市经济增长加快的普遍趋势。

广东是工业挑大梁的省份,其中包括深圳、广州、佛山、东莞等多个工业大市。

今年前2个月,深圳、广州、东莞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3.5%、7.0%、20.2%,尤其深圳和东莞增速比上年全年分别加快7.3、22.1个百分点。

从工业行业大类看,今年前2个月,深圳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1%,汽车制造业增长17.1%,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3.1%;同期,广州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势较好,同比增长16.5%,石油化工制造业增长4.8%,但汽车制造业生产短期承压。

东莞在今年前2个月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业回暖,其增加值增长34.3%,家具制造业增长24.5%,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增长14.8%,化工制造业增长17.9%。

从工业投资来看,深圳前2个月工业投资增长82%,高于全国70.1个百分点,创2017年5月以来新高;同期,东莞工业投资增长34.9%,分行业看,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27.8%,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6.6%。

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大市同样实现了工业生产、投资的双重向好。

以工业大市苏州为例,今年前2个月,苏州工业生产增势向好,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6445.6亿元,同比增长8.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在全市列统的3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9个行业产值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达82.9%。

电子、汽车行业引领苏州工业增长。前2个月,苏州电子、汽车行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9.9%和19.6%,钢铁、化工等传统行业增速回正,呈上行趋势。

同样位于江苏的南通,在今年前2个月实现了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高于全省平均2.5个百分点,部分行业增势强劲,例如船舶海工产业的重点企业招商局重工、惠生科技在手订单均超300亿元。

浙江的工业大市宁波也已公布前2个月工业数据,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69.5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去年同期和2023年分别加快8.3个和4.2个百分点。从行业面向看,今年前2个月,宁波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2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增长面为88.9%,汽车制造、化学原料和电气机械制造分别增长21.7%、11.0%和9.6%。

从投资方面看,长三角主要工业大市工业投资增速较快,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亮眼。前2个月,苏州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30.4亿元,同比增长15.9%,宁波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4%。

除了珠三角和长三角主要的工业大市,重庆、合肥、青岛等工业大市也实现了前2个月工业增长“开门红”。

例如,前2个月青岛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行业增长面扩大,尤其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期,重庆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汽车和电子是支撑重庆全市较快增长的核心行业。前2个月,合肥主导产业持续较快发展,带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5%,同期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8%,首位产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抓住未来产业“窗口期”

工业大市不仅在发展数量上加速增长,也在发展质量上持续优化,这一特征在一季度公布的工业数据中表现明显,尤其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能。

从全国情况看,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是一季度工业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单忠德表示,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较去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此前,工信部联合六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支持企业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当前对于工业大市而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是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无论从产业转型还是经济贡献角度看,城市需要抓住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窗口期”,稳步培育工业增长的新动能。

以当前“工业第一大市”深圳为例,2023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3.46万亿元、增长6%,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2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

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目标超1.5万亿元、增长7%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也是深圳“十四五”规划目标。此外,深圳将完善提升“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制定出台规划政策2.0版本。

产业方面,深圳将推动网络与通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等支柱型新兴产业迭代升级,抢抓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低空和空天经济等产业新风口,加快提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制造、生物医药、工业母机等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具身智能机器人、合成生物、脑科学与脑健康等未来产业新增长点。

工业大市重庆今年在未来产业方面继续发力。2023年,重庆全年GDP达到30145.79亿元,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进阶“3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庆正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培育“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目前,重庆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未来产业方面“三管齐下”。尤其在众多未来产业方面,重庆加快布局卫星互联网、生物制造、生命科学、元宇宙、前沿新材料、未来能源等六大产业,今年还印发《重庆市工业产业大脑建设指南(1.0)》《重庆市未来工厂建设指南(1.0)》,明确将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生态。

2023年,上海全市GDP达到47218.66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上海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9%,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产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2.1%、21.3%。

今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苏州则快速锚定了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苏州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4343.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位列全国城市第二位。

去年11月发布的《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工作意见》提出,到2030年,重点突破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核心技术,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主导产业形成有效衔接,全市未来产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

苏州对未来产业培育给出了量化指标,预计到2030年,将培育10家以上未来产业创新平台,引育20家以上未来产业链主企业,完善未来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建设10个以上未来产业先导园区;到2035年,形成1~2个领跑全国的千亿级未来产业创新集群,全市未来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

以低空经济为例,4月18日,苏州召开低空经济发展推进大会。今年以来,苏州已签约低空经济项目251个,计划总投资超730亿元。其中,低空制造项目超150个,计划总投资超500亿元。从政策体系看,苏州已出台《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体系与愿景》《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苏州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系列文件。

此外,广州构建“3+5+X”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提出到2025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5%的目标。宁波聚焦未来产业“153”赛道,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武汉未来将进一步抢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机遇,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工业大市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时要占领制高点、掌握主动权,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合理规划、精准培育和错位发展,同时也需要明确发展的比较优势,强化底线思维,不可一哄而上,需要保持长期主义,在抢抓产业热度同时也要考虑未来产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的建设。

把握大规模工业设备更新机遇

此前,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重点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和标准提升四大行动。

4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其中提出,到2027年,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发现,目前不少工业大市已出台工业领域设备“以旧换新”的措施,同时加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力度,释放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潜力、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

4月15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提出,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2024—2027年)》,要充分发挥上海的产业和市场优势,强化企业关键主体作用,抢抓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要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设备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广东则更早从全省层面推出相关实施方案,抢抓发展机遇。4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广东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实施方案》,将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全链条废弃物循环利用、标准引领等四大行动,广东将推进工业领域、能源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同样在省级层面,4月15日,浙江省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加速推进暨“AI+产业大脑”赋能新型工业化现场会举行。日前,浙江印发《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将“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任务排在第一位。

今年4月初,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部署会议提出,到2024年底力争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的目标,这比工信部等7部委提出的2027年的时间提前了3年。

重庆的政策启动速度也非常快,明确了在算力设备上的改造应用。4月8日,重庆公布《重庆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加大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工业控制、智能物流、传感与检测等智能制造装备和算力设备、大模型、工业软件应用与普及。

重庆的侧重点放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融合应用,加快“哑”设备改造和算力设备、大模型应用。重庆提出,到2027年,全市新建1到2家“灯塔工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87%、65%,新认定400个数字化车间、40个智能工厂。

今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目前《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已发布,力争到今年年底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5.3万个,算力规模达1.4EFlops(140亿亿次每秒)。据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介绍,目前全市已有10余个已商业化应用的行业大模型。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工业大市进行产业转型、数字化改造、拉动消费的重大机遇,有益于提高生产效率,形成高效能的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各工业大市的产业基础和数字化条件不同,应当结合自身产业优势,找到新型工业化发展中自身的痛点与短板逐一解决,尤其在数实融合、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加速探索新业态,强化新动能。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半两财经|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规上工业企业营收超2万亿元 同比增长7.3%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8
长三角上半年GDP总量首破15万亿元 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形成
解放日报 2024-07-31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加快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7-09
国家统计局解读: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持续回升向好
国家统计局网站 2024-05-27
平稳向好、加快转型 透视首季工业经济形势
新华社 2024-04-19
工信部:江苏、山东、浙江等工业大省业增加值8.2%以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8
2023年工业经济回升向好 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
证券时报 2024-01-20
“工业3万亿”城市扩容:佛山成功晋级 多城培育新支柱产业、冲击新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1-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