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漆木案、龙凤图、平纹经锦 武王墩墓考古又有新发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18 23:27

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安徽淮南发布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相关负责人表示,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初步推断主墓(一号墓)可能为战国晚期楚国迁都寿春城之后的楚国王级墓葬。

出土纺织品残片

为楚国典型式样

在这次的武王墩墓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两块纺织品残片。这些样品被陆续送往纺织品文物保护的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检测。目前检测结果已经出炉,武王墩椁室内发现的纺织品都属于什么类型?有什么新发现?

在中国丝绸博物馆,记者看到了浸泡在小小试管中的两件武王墩出土的纺织品样品。这两批样品都是从武王墩墓的椁室内提取的,研究人员通过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等一系列实验室分析检测设备,对这批样品进行了形貌、结构和成分的分析。

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周旸:比如说第一批样品,我们知道它是当时丝绸里面比较高级的品种,叫做平纹经锦。上面有小小的几何纹样,就是菱形纹。同时我们还在一个样品上面发现有缝线的痕迹,据我们推测,它应该来自一个服饰的残片。第二批样品它是漆纱,漆纱就是在丝绸上面髹大漆,形成一种比较硬挺的纺织品,我们推测它应该是属于一种冠帽的残片。这两个样品虽然小,但是都很能反映当时楚国的比较典型的一个丝绸品种。

这批纺织品在墓葬中已经被液体浸泡了两千多年,为了能够长期保存,工作人员已经在实验室中对纺织品进行了清洁处理并饱水保存。

专家介绍,楚国纺织技术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艺术造诣上都达到了当时的高峰。这次发掘出的两件纺织品残片虽然属于高档丝绸品种,但在当时也并非珍稀物品,除了王级人物,普通贵族也可以使用。

专家期待,随着武王墩考古发掘的深入,有更多的纺织品被发现,这一个个碎片将逐渐拼凑起楚国丝绸文化的完整图景。

武王墩墓提取

漆木案上绘有龙凤图

武王墩大墓基本呈正南正北走向,考古队员将最外围的侧边椁室,分别编号为东Ⅰ、西Ⅰ、南Ⅰ、北Ⅰ。4月初,将积水慢慢抽掉后,椁室内的大批文物逐渐显露出来。日前,考古队员从编号为东Ⅰ的椁室内,提取出土一件漆木几案,桌面用暗红色的漆彩,绘制出一幅精美飘逸的龙凤图。

由于武王墩大墓基本呈正南正北走向,考古队员通常将最外围的侧边椁室,分别编号为东Ⅰ、西Ⅰ、南Ⅰ、北Ⅰ,将紧邻主椁室的分别编号为东Ⅱ、西Ⅱ、南Ⅱ、北Ⅱ。这漆木几案,就是在最东侧的椁室提取出土的。从文物初步登记信息看,考古队员目前把它叫做“漆木案”。

武王墩考古发掘项目文物保护负责人张治国:因为它是几案,它的正面是没有沿的,另外三面是有沿的,然后它在每个角都有包金属。

最令考古专家眼前一亮的是这件几案桌面的漆绘技艺:以黑底红漆作为色调标配,然而不同于漆木耳杯的鲜亮红彩,它的红漆色调偏棕偏暗。正因如此,漆绘的龙凤图纹需要仔细观察,才能领略其精美程度。

武王墩考古发掘项目文物保护负责人张治国:它的构图还比较复杂,但是也非常精美。它上面有龙和凤,目前至少看见有两条龙,一条龙是在它的左半边,另外一条龙在它的右半边,但那两条龙是对角线对称分布,相当于从几案的正面看,左边这条龙是正立的,右边那条龙就是反着的,你得从对面然后才能看见它。

专家介绍,考古队4月初将积水慢慢抽掉后,椁室内的大批文物逐渐显露出来,这件漆木案就是东Ⅰ椁室最先暴露出来文物之一。

东Ⅰ椁室现在已出现青铜鼎等食器,以及梅核、栗子、甜瓜籽等为代表的果品遗存。考古专家初步推测,漆木案上可能会放置一些容器,容器内再盛装相关物品,其具体用途究竟是什么,还需后续清理进一步研究后确定。

探访楚国“武器库”:青铜兵器种类多杀伤力大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国家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军事实力的强弱。楚人素来崇武开疆、卫疆,在经历多次战争后,其兵器铸造迅猛发展。极盛时,楚国已“带甲百万”,足见其武器库的强大。楚国兵器有哪些特点?

楚国的兵器在中国兵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种类多,杀伤力大,尤其在青铜兵器方面,楚人在吸收吴越铸造技术的基础上,勇于创新,铸造了许多实用且精美的武器。按功能分,有戈、矛、戟、剑、镞等进攻性武器和甲、盾等防御性武器,其中,青铜剑是楚国兵器中最耀眼的一类。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原副馆长、副研究馆员许建强:楚国兵器的发展吸取了或者传承了吴越兵器的一些先进的铸造技术,基本上跟吴越兵器形制都差不多,比如里边有一些剑格是宽格的,还有窄格的,还有剑柄上面带两道装饰箍,还有圆柱状的剑首、剑柄,因为国与国之间打仗也好,和好也好,文化在兵器上面都相互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需要,促使青铜兵器铸造得到长足发展。在吴越地区涌现了像欧冶子、干将、镆铘等铸剑高手,使吴、越成为“宝剑之乡”。在越灭吴、楚灭越之后,楚人将楚地技艺与吴越铸剑技艺融合,推陈出新,将青铜剑的铸造技术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创制了“复合剑”。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原副馆长、副研究馆员许建强:复合剑就是剑身中间的部分和两侧的剑刃,它是分开锻造的,就根据它的部位、使用的功能不同来采取不同样的合金技术分次铸造,这在当时来讲也是一种先进技术。

复合剑可看作楚剑的巅峰之作,这种剑对硬度和韧性均有要求,制作工艺要求高,需要分别浇铸剑脊和剑刃。浇铸剑脊的金属液含锡量小,因而坚韧,不易折断;浇铸剑刃的金属液含锡量大,因而锋利,杀伤力强。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原副馆长、副研究馆员许建强:下面第二把剑,剑脊的左右有些毛面,中间跟很光润的刃部不一样,这就是分次铸造的复合剑组合体,带有楚国特色。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最后形成了楚文化,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相信未来武王墩随着发掘进度的推进,肯定出土兵器也离不开戈、矛、剑、戟,或者上面有些铭文,工艺上增加了珍贵度,但是形制、特征都是大同小异的,它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因为时代特征在这。

文/记者 王晨 濮佳怡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武王墩墓中发现“纱” 考古队用“丝绸”治疗文物的“癌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1
楚国版“餐盘”亮相 武王墩考古有这些新发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1
武王墩出土多件玉器 墓主人为什么会佩戴这些玉器下葬?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9
最大楚墓、3000多件文物……来看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最新现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9
除了文物还有动植物遗存 武王墩墓考古最新进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8
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2 铜鼎铭文、壶盖立鸟一睹为快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8
Qnews|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和文物保护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8
40余件安徽淮南武王墩墓出土文物首次集中亮相
中国新闻网 2024-05-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