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遏制隐私泄露风险的责任不能让用户独自承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6 16:00

来自江西南昌的退休人员王先生最近有些郁闷,自己空闲时刷的养生视频内容都被儿女知道了,还经常劝他不要听信伪科普,不要相信治病偏方,身体不舒服就去医院看。“手机一直在我手里,平时看短视频也没有人在旁边,我刷了什么他们怎么知道?”王先生和小区里其他老人交流后才知道,原来他每次刷视频看到喜欢的都习惯点个赞,“好友”刷到该视频时能看到他刷过这个视频的“痕迹”。(4月16日《法治日报》)

熟人推荐功能使更多人在无意中成了网络空间“透明人”。作为互联网用户在网络上的一切痕迹,留下的任何资料,都会被平台通过精准算法,要么被推荐海量的信息,要么被推荐给别人,几乎没有隐私存在。从调查的情况看,平台除了推送可能认识的人,点赞过的内容、购买过的东西、观看过的直播等都可能因平台推送机制,让好友和其他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商品,到过什么地方,说过什么话,看过什么内容,都会被朋友和熟人所掌握,这种结果令人尴尬且不适。

“能不能好好上个网”是很多人共同的困惑,为了维护好自身的隐私权,一些年轻人开始使用平台为新用户自动生成的头像和昵称作为自己的社交账号。在这一让人看不出用户身份、年龄、职业等特征马甲下,冲浪者的隐私能得到极大的保护。然而平台用户自主修习的“网络隐身术”,其实也很难充分保护自身的合法隐私权,平台依旧可以根据用户浏览数据使用算法推荐机制。

遏制和杜绝App熟人推荐功能所造成隐私泄露风险,应当实行责任倒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保护机制。当前,App熟人推荐功能暴露出多重责任失守的问题,比如令用户深受其害的推送机制,还包括熟人推荐功能背后的用户信息收集问题。一方面,平台在未经用户同意的基础上,就擅自收集用户的信息,形成了过度收集信息的行为;另一方面,对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同意就擅自推送,形成了信息泄露的扩散化。

而根据用户与平台之间的协议,以及平台应当履行的信息保护的法定责任,未经用户同意,平台是不能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并推送给别人。为此,平台App有关闭推荐功能的按钮,为用户提供选择的权利,并由此作为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措施。

相关测评发现,部分App的关闭推荐功能形同虚设,网络运营者在提供服务时并没有重视和尊重用户需求,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权不受侵犯。为此,平台在收集信息和推送信息时应当由时下的“应当征求”变成“必须同意”方可实施。简单来说,即便是制式化的协议中有相应的免责条款,或者APP中有相应的关闭按钮,只要用户没有作出选择,平台未经同意都不能视为默认,而是严格禁止收集个人信息和定向推送。

只有这样,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决定权才会得到尊重,平台方也不会无顾忌用户的感受而我行我素。在此责任模式下,只要用户能够证明自己没有授权和同意,则平台就没有免责的理由,并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监管方也能简单得出结论,并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由此降低执法难度和治理成本。如此严格的责任体系下,个人的隐私权才会得到更进一步的保护。

文/堂吉伟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Oopz语音就涉嫌泄露用户隐私致歉,愿补偿用户损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6
注意!这15款移动应用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15
这15款移动应用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14
看啥买啥都被人知道 App熟人推荐功能被指不尊重用户隐私
央广网 2024-04-20
高合、理想陷用户隐私泄露风波 乘车人隐私安全成各厂商必答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4-17
看啥买啥都被人知道,专家:警惕App熟人推荐功能侵害隐私
法治日报 2024-04-16
看了什么买了啥都被“好友”知道啦 专家:警惕App熟人推荐功能侵害用户隐私
法治日报 2024-04-16
App推荐“可能认识的人”,别把个人隐私当卖点
中国妇女报 2024-03-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