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一手拿锄头 一手拿画笔 25岁大学毕业生留汉当上共享农场主
武汉晚报 2024-04-16 12:36

4月初的一个雨天,江夏区五里界街道群益村的共享农场,25岁的谭广渊正下地归来,戴着草帽,皮肤黝黑,鞋子被黄泥巴包裹着看不出颜色。看上去完全是农民模样的他,却留着一头扎起来的披肩长发。而在一年多之前,谭广渊还是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园、喜欢唱歌画画的皮肤白皙的毕业生。

从手握画笔到肩扛120斤有机肥

1999年出生的谭广渊,来自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木梓镇新莲村,2022年毕业于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美术专业。

2022年11月,为助力乡村振兴,该学院与江夏区五里界街道签订校地合作协议,组建了书画、汉服等5个创业团队入驻梁湖漫乡景区。刚毕业的谭广渊带着学弟学妹,在景区运营了一家书画文创店,并愿在景区村湾绘制墙绘。

2023年4月,深耕电商行业十余年的李游回到老家五里界街道群益村,承包了一片60亩农田,准备打造一片有机共享农场,当农村电商。

与李游的一次偶遇谈话后,让谭广渊的心不再平静。李游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谭广渊眼前仿佛有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我们在农村能够做的事情,还可以更多!”

活力满满的大学毕业生与经验丰富的老电商人,在街道的“撮合”下,李游带领谭广渊等8名大学生,正式组建了梁湖大学生助农团队,一边学习电商知识直播助农,一边开垦农田打造共享农场。

7月初,群益村种植的80亩水果玉米成熟了。放暑假的大学生也全部到齐,组成了水果玉米销售“作战团”。

每天早上6时,他们和农户们一起采摘玉米,随后,男生把玉米运到纸坊摆摊售卖,女生则在李游的指导下,进行线上直播带货。下午大家一起将直播订单打包发货,玉米以每天几千根的速度迅速售出,短短一个月玉米销售一空。

开学后,未毕业的同学们返校正常上课,周末的时候回农场帮忙。此时,已毕业的小谭想跟着李游学习更多东西,他加入了刚刚成立的武汉市一衣带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农场合伙人。

生态、有机是共享农场的特色。公司第一年不在意收成,而是踏踏实实用羊粪、鸡粪等有机肥改良土壤。

刚开始搬有机肥,谭广渊被冲鼻的味道熏得睁不开眼。50斤的肥料,搬起来走路摇摇晃晃。回忆当时的情景,他仿佛当初在学校参加军训,跟站了一整天军姿一样,腿都抬不起来。但一抬头,小谭看到李游和技术指导陈师傅都没有停下,他咬着牙坚持。

翻土、播种、育苗、采收……一年下来,谭广渊几乎把所有的农活干了个遍,皮肤晒得黝黑,胳膊也变得粗壮了。“农活就是越干越有力气,现在我扛120斤的有机肥都能健步如飞。”小谭笑着对记者说。

共享农场引来70位“农场主” 

“每天1块钱,就能在共享农场里拥有一片30平方米的小菜地。”2023年10月,谭广渊在抖音上发布了第一条农场主招募信息。打造共享农场,搞乡村旅游是公司的重要业务。

发布消息后,他忐忑地等待着,没想到马上就有一位在光谷工作居住的张先生留言咨询。那个周日,张先生带着家人开车40分钟来到农场“考察”。两个小朋友在田野里撒欢,在水塘里捞鱼,玩得十分开心,张先生亲眼看到现场堆的有机肥,当即租下了90平方米菜地,成为共享农场的第一位“农场主”。

此后,每个周日下午,张先生一家6口都会来到农场,有的时候中午直接在农场做饭吃,每次总要待到天黑才意犹未尽地离开。他们种下的包菜、韭菜、葱等蔬菜大获丰收。今年初,张先生又介绍了几个朋友入驻共享农场,几个家庭还共同围了一小块地,养了一批小鸡仔。

“豆豆菜园”“虫不来菜园”……记者看到,共享农场被分割成整齐的小块,种植着不同的蔬菜,菜园边还竖着一块块牌子,上面是主人为它起的名字。李游介绍,截至2024年3月底,共享农场已经招募了近70组家庭。几乎每天都有人从市区来到这里,只为打理自己种下的菜,最远的开车需近两个小时。

“小谭,我今天没有时间过来,你帮我看看菜怎么样了?”“小谭,这个季节种什么最合适?”谭广渊和大学生们既是农场的服务员,也是指导大家种植的老师,更是孩子们最好的玩伴。他们还发挥专业特长,把植物的种植、生长过程画下来,让小朋友按照绘画种植,亲眼见证一颗种子的成长之旅。

凡是跟谭广渊接触过的“农场主”,都很喜欢这个踏实的小伙子,不少人还让他介绍购买周边其他的农产品。“小谭勤快、实诚,你看他长满茧子的手就知道,他说好的农产品绝对靠谱,我们放心买。”

共享农场对面是一片生态桃林,小谭向他们介绍,夏天成熟后的黄桃香甜可口,于是,不少人春天就开始“承包”桃树,目前十几棵桃树的果子都已被预订,让桃林主人笑开了花。

共享农场萌宠乐园里养的大鹅、兔子、小猪、小羊,成了最好的“广告样品”,周边养殖户家的小猪仔还没出生,就已经卖出了七八头。

“上周日有近二十个家庭来共享农场,其中有近十家就在周边的农家乐吃饭。”谭广渊看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心里也乐开了花。

“奶奶让我好好跟着师傅学习”

“好不容易供出个大学生,你咋还要去种地?家里也有田,何必非跑那么远?”谭广渊来自广西一个群山环绕的山村,种了一辈子地的爷爷奶奶和父母起初都不理解他的选择。

为了让家人放心,谭广渊经常在电话里将自己的情况讲给他们听:“街道说我是引进的新农人人才,帮我解决了住宿问题,是免费的。”“李游师傅教了我很多电商的知识。”“这边村里的爷爷奶奶都对我很好。”……

慢慢地,将他从小带大的奶奶也认可了他的选择:“那你真是遇到贵人了,好好跟着师傅学,踏踏实实的。”

农闲的时候,小谭会给村里的老人拍纪实照片,并洗出来送给他们。“村里有一些独居老人,他们没有相机也没有智能手机,每次骑电动车经过村子,经常看到他们孤独地坐在家门口。”谭广渊说,拍一张照片对他来说就是顺手的事情,但对于老人们是很用心的礼物。

村里有个慈祥的老奶奶,经常给谭广渊送一些自己种的番茄、枇杷。为了感谢老奶奶,谭广渊花了一下午时间给她画了一幅肖像,还送了她一个画框,老奶奶高兴地拉起谭广渊的手,和她合影的那一刻,小谭想起了自己的奶奶,眼眶湿润。

“小谭,你现在赚钱吗?”街道领导来村里碰到他,总会关切地问。“现在已经开始赚钱了,共享菜地刚起步,再加上电商、墙绘这些副业,现在一个月能赚5000块左右。”他回答。    

他告诉记者,在志愿画了近20幅墙绘后,村民和商户都对这个大学生团队十分认可和喜爱,不想让他们继续“吃亏”。得知小谭正式留下来后,纷纷给他“拉活”,不少墙绘指定要他画。

如今,谭广渊在村里的生活繁忙而充实。农闲的时候,他会骑上电动车穿梭在大自然里,拍摄各种照片和视频,准备做一些新农人方向的短视频;下雨不能下地的时候,他会悠闲地弹着吉他唱着歌。还会和村民们一起绘制心愿墙;遇到想看的画展或音乐节,再忙也要抽个空赶过去。

“我可能会在三十岁之后回到家乡,做一个文艺乡建工作者,娶妻生子,建设理想的幸福村,希望能用学到的知识,让家人朋友过得更好。”2021年,小谭曾在自己的微信号上写下这段文字,如今,在谭广渊视为第二家乡的江夏,梦想正在提前实现。

文/杨晓雨 梁春 田红霞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爱心农场 消费帮扶 华夏银行驻村帮扶担使命 谱写乡村振兴新画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5
90后北漂女演员变身“农场主” 带领山东烟台28名残疾人卖菜做手工拍视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8
用AI辅助决策模型 指导种田种菜种水果 让农业“小白”轻松当上农场主
成都商报 2024-06-17
平谷区在商超设置专区售卖“博士农场”好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8
波兰农场主:欧盟支持乌克兰不应损害波兰利益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14
北京通州:丰收节瓜果飘香 农产品琳琅满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0
推动农旅产业发展 密云区北庄镇举办农场音乐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3
朝阳区百亩生态农场奏响“丰收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