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按他们的说法,中国至少已“崩溃”五次
长安观察 2024-04-10 12:55

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较2月上升1.7个百分点,这也是该数据时隔五个月重回枯荣线以上。

在美国机构更早发布的一份中国经济褐皮书中,他们在调查1400多家企业后,对中国经济在3月份的表现,给出了“强劲”的评价。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崛起见顶论”在西方疯传,被各路媒体、机构轮番炒作,一些政客、智库更是借就业、人口等数据大肆渲染所谓“繁荣落幕”,引发不小关注。经济运行出现波动实属正常,惟有客观、全面、辩证审视,才能窥得全貌。带着偏见为唱衰而唱衰,很容易自我打脸

(一)

“中国崛起见顶论”,瞅着像个新概念,说穿了还是“中国崩溃论”的老调。

有学者粗略梳理,自改革开放以来,形形色色的“中国崩溃论”至少泛起过五轮。唱衰论调格外高亢的时期,往往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重大动荡。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彼时的中国,在探索价格双轨制、物价闯关等改革时,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关于“中国即将崩溃”的言论一度甚嚣其上。其中以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断最为典型,直接预言中国必将是继苏联之后的“下一个”政治溃败国家。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中国出口受到显著冲击,加之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效率低下、银行呆坏账问题突出,中国经济遭受严峻考验。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金融大鳄伺机围剿香港,国家外汇承受空前压力。当此之时,以美国华裔律师章家敦所著的《中国即将崩溃》为代表的“中国崩溃论”横空出世,断言“中国现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维持五年”,一度被美国政坛视为研究中国未来走向的“教辅”首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世界,带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亦显疲态,出口缩水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库存高企,经济效益下滑。一些西方国家四处煽动“颜色革命”,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北非国家陷入动荡,一时国际国内环境空前紧张。此时此刻,反华势力又借机燃起中国“崩溃”之火。

2015年前后,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经济也处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区间。换挡转型期,由于股市出现波动,固定资产投资额有所下滑,一些西方媒体借机渲染“中国经济崩溃论”,以美国学者沈大伟为代表,高调嘲讽“中国经济行将崩溃”“中国模式走向末路”。

新冠疫情以来,世界经济陷入复苏乏力的困境,地缘冲突、能源短缺、逆全球化等不利因素进一步放大风险,而中国也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在此背景下,一些西方媒体、政客又伺机在全球范围散布“中国崛起见顶论”。

(二)

然而,历史往往充满反讽。

几十年来,西方对中国的唱衰声此起彼伏,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一路承压前行。可以说,一部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崩溃论”不断被证伪的历史。

面对上世纪80年代“西风压倒东风”的舆论攻势,中国顶住压力,没有盲目跟风采取“休克疗法”,而是通过渐进式改革逐步恢复元气。在此之后,无论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抑或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全球经济期间,中国都没有成为“下一个崩溃的经济体”,还在动态调整中迅速稳住阵脚,重新走出一条稳健上扬的经济增长曲线,成为拉动地区和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时至今日,中国经过连续几十年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全球工业化以来的长期增长奇迹。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货物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一,出境旅游人数和出境旅游支出世界第一……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正以越来越多的发展奇迹,书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史诗,也不断刷新着世界对自己的认知,史无前例地开创了一个落后大国实现现代化的崭新模式。

这样的发展进步,让断言“历史终结”的福山不得不修正理论,坦言中国政治体制优点明显,人类思想宝库需为中国留下一席之地。

这样的活力中国,让章家敦在西方彻底沦为笑柄,摩根士丹利亚洲名誉主席杰克·沃兹沃思毫不客气地评价他:“你的‘中国崩溃论’只在你的书中存在。”

历史没有终结,中国也不会崩溃,崩溃的是当初所谓的神预言。

(三)

屡屡“唱空”,次次落空。

英国学者马丁·沃尔夫分析称,一些人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误预言中国经济,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用西方的思考方式解答“中国谜题”,“对中国经济的误解,既有偏见,更有知识谱系的不足”。透视一波波唱衰之声不难发现,西方媒体惯于用预设的导向、片面的视角和不适配的观点来“打量”中国。不提波诡云谲的国际局势给各国造成普遍损失,不提中国经济增长的绝对规模仍然可观,不提中国仍处于回稳复苏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只凭单项、局部、短期的波动与困难来判断全局,只见短期波动之形,不见整体上升之势,这种“选择性失明”显然有违观察一国经济全面、辩证、长远的专业视角,也完全脱离了中国经济的实际。

从深层次看,“中国崩溃论”背后是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主义”思维弊病。

近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工业化的先发优势,一度走在文明前列,文化上的优越感也相伴而生并根深蒂固。究其核心,就是以现代化的祖师爷和教师爷自居,投射到政治领域则是“西方中心论”——将西方政治模式视为普世性的唯一范式,凡是不符合其发展道路的另一种选择,都被视为不民主的、不具代表性的、不负责任的,因此也是不可持续的。拿此标尺一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自然“非我族类”,也自然“行将崩溃”。

事实胜于雄辩。抱持这种意识形态偏见的西方压根读不懂中国,“中国崩溃论”被证伪也是一种必然。可尽管屡屡被打脸,一些人还是热衷于老调重弹,尤其是在一些政客、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中国崩溃论”逐渐成为妖魔化中国的“政治话术”,杂糅了西方通过舆论战和认知战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意图。

有学者指出,1985年以后苏联改革的最终失败,进而导致国家解体,与无力回应欧美舆论对其各种蛊惑性、煽动性与恐吓式的声音有很大关系。概括起来,这套舆论的冲击过程就是,“外界的舆论冲击—国内社会的不稳定情绪滋长—本国反制无力—国内彻底失控—国家解体”。如今 一些人不愿看到中国崛起,所以故伎重施,希望通过煽动负面舆论,扰乱中国社会的国内预期,动摇全球对中国发展的信心,从而阻碍中国发展的脚步。

与此同时,西方世界正面临各种积重难返的治理困境。在国际话语权仍被西方主流媒体主导的背景下,通过唱衰中国来转移视线,顺理成章成为掩盖矛盾的一大利器。对于这套戏码,西方宣传机器早已深谙此道,一边“唱衰中国”,一边“吹捧西方”。比如《经济学人》,紧接“中国崛起见顶”的下一期封面文章就高呼,美国经济正在“让其他经济体望尘莫及”,而比较对象却没有中国。

(四)

装睡的人,叫不醒。

昨日的章家敦被事实击退了,今后必然还会有许许多多的“章家敦”出现。只不过,不管如何带节奏,“中国崩溃论”都会毫无悬念地走向破产。中国过去没有因为“中国崩溃论”而崩溃,现在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而见顶。

我们的底气,来自硬核的实力。中国经济是健康、可持续的,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并行不悖,构成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双重支撑。一方面,中国经济去年同比增长5.2%,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仅增量就超过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三样”出口额突破万亿元大关,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量质齐升,显示了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确定性。

我们的底气,来自独特的潜力。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这些优势让中国经济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提供“稳”的坚实基础和“进”的广阔空间。

我们的底气,来自勃发的动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关键一招。中国一直强调“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一方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另一方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面对全球化一时的“逆风”与“回头浪”,中国始终坚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我们的底气,来自治理的能力。经过75年风雨淬炼,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社会和市场经济的能力日趋成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专业化能力日益提高。治理能力的成熟,也意味着风控能力的提升,这既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安全的重要保障。

面对中国依然强劲的发展势头,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日前在欧盟开会时,又公开酸了一把,“在中国非常高效的经济制度面前,我们的经济体正艰难生存。”宣称中国“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增长”是中美关系紧张的关键因素之一,美欧应采取适当“反制措施”,共同应对中国经济模式对西方所谓“经济开放体系”带来的挑战。

(五)

人类社会的政治实践一再表明,后发国家在由弱转强的进程中,一般都会遭遇守成大国的遏制。任何在国际社会权力结构中的席次靠近守成大国的新兴国家,都将被视为“假想敌”。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曾经遭受英国、法国等的恶意排挤;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起飞后,遭到美国的应激性反应,一纸“广场协议”让日本经济几乎“失去三十年”。

回望新中国一路走来,来自外部环境的各种挑战一刻也没有停止。在前行过程中遭遇西方密集发起的认知战、舆论战,也是大国崛起的“成长的烦恼”,是锤炼大国定力的必要考验。逐渐习惯在别人的吵嚷声中前进,亦应当成为一种愈发淡然的发展状态。

战略上清醒笃定,战术上脚踏实地办好自己的事情,这也是对冲西方舆论冲击的根本之策。

中国经济发展中不是不存在问题,但发现问题才能更好解决问题,而非一见问题就妄言崩溃。始终对风险挑战保持清醒敏锐,不断优化宏观调控增强市场活力,不断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是我们一贯的“行动哲学”,也是自我磨砺、强身健体的方法论。

从舆论战、认知战角度看,以严谨的论述、可信的传播、精准的沟通形成舆论反击,也是对冲“中国崩溃论”的柔性策略。在目前传播格局中,“西强东弱”的现象依然存在。加速建构中国国际话语的生成和传播介质,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无疑是一道长远课题。与此同时,推动中国学者“走出去”,利用新媒体等讲好“中国叙事”,不断壮大有效信息的输出,也会增加我们赢得关于经济发展预期的舆论竞争的概率。

(六)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今天的中国,正以强健的体魄、不断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成色,宣告着种种唱衰声音的破产。谁的聒噪,也改变不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势,更阻挡不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历程。

毛泽东同志有言,“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这是一个不同本质的国家的崛起,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独立的政治话语体系的崛起。只要我们自己头脑清醒,站稳脚跟,自信而不自矜,自豪而不自满,中国只会越发展越安全。

文/京平

图源/新华社、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诠释意大利制造的设计叙事|米兰国际家具展第二次大型海外活动于上海落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3
时隔一年,他们齐聚中国东南大省
北京青年报政知见 2024-10-29
铭记,“邱小姐”背后的他们
长安街知事 2024-10-16
外交部:中国过去没有因为“中国崩溃论”崩溃,现在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见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9
我自埋头苦干是对“中国见顶论”最有力的回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9
周日,李强出席这一开幕式,释放重要信号
北京青年报政知见 2024-03-24
刘永好、王传福、马化腾、俞敏洪等,石泰峰与他们面对面
北京青年报政知圈 2024-03-23
驳“中国崛起顶峰论”
经济日报 2024-03-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