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平谷法院将案件中没收的砗磲制品、玳瑁标本移交博物馆 用于收藏科研用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9 16:42

北京青年报记者4月9日从北京平谷法院获悉,近日该法院将一起案件中没收的大量玳瑁标本、砗磲制品及印章料移交给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移交的野生海洋动物制品将被用于收藏科研等合法用途。

平谷法院介绍,海南的琼海市潭门镇是一个千年渔港,被称为“南海之门”,曾是海南全省加工、销售砗磲的最大交易市场,也是一个因砗磲而兴盛的城镇。2017年,海南省政府发布禁令全面禁止海南岛出售、购买砗磲及其制品。

近期,北京平谷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被告人于2014到2021年间,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市场非法收购玳瑁标本、砗磲制品及印章料等当地出产的野生动物制品。2022年7月被告人被公安机关查获。经鉴定,上述野生动物均系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平谷法院严格审理该案,并依法作出判决,对在案扣押的玳瑁标本、砗磲制品及印章料予以没收。

据介绍,该案没收的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称为“贝王”,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海洋生物;没收的玳瑁俗称“十三鳞”,又叫长寿龟,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两者制品均为违禁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罚没财物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依法没收的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应交由野生动植物保护主管部门、海洋执法部门或者有关保护区域管理机构按规定处置,或者经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交由相关科研机构用于科学研究”。

经前期充分的调研、沟通,并经相关主管部门同意,平谷法院决定将上述涉案物品移交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收藏并用于科学研究。

平谷法院介绍,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20年起,该博物馆开始征集能够反映南海自然生态的自然标本等,接收公安、边防、海关、海警、法院、工商管理等部门依法没收、移交的制品。

近日,北京平谷法院在海南将前述的玳瑁标本、砗磲制品移交给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移交仪式上,平谷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杜岩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签署了移交文书,将没收的91件玳瑁和砗磲制品移交给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包括玳瑁标本(黄色斑纹状、黑色斑纹状)2只,金鱼形砗磲雕刻制品1件,象形砗磲雕刻制品2件,砗磲制品章料81件,砗磲雕刻制品3件,砗磲未雕刻制品2件。

双方约定,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在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下,对移交的野生海洋动物制品用于收藏科研等合法用途。同时,双方就畅通移交罚没野生海洋动物制品渠道达成一致,约定在职权范围内就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资源保护等方面加强协作,共同为海洋生物保护贡献力量。双方还就联合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建立了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移交制品对社会公众的警示教育作用,促进全社会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不断提升。

通讯员 王成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屈畅
编辑/朱葳
校对/董一凡

相关阅读
宁夏首次查获砗磲贝壳实体
中国新闻网 2023-11-28
砗磲被人加工成摆件 北京通州警方打掉贩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团伙三人被刑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0
北京海关移交219件罚没化石及古生物制品
中国新闻网 2022-07-08
219件!北京海关移交近年最大一批化石及古生物制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07
天津海关移交392件罚没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