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不只是一阵风,流量变“留量”要探索更要沉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09 09:30

淄博烧烤还火吗?清明假期,淄博再次开启“人从众”模式,八大局市场从早上8点半就开始限流,很多店铺门前又排起长队。一位烧烤小哥“黑炭脸”表情包在网上走红,有网友留言:“这才啥时候,五一你就等着吧!”“这个价格,不仅不黑,还惊艳了。”……

天水热辣,淄博热度不减。这个假期,因麻辣烫火出圈的天水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1倍;淄博在去年红火的基础上,旅游热度同比涨幅超过200%。拼热情和服务,天水推出提供临时住宿点等一系列措施,淄博推行“有诉必应马上办”,确保“金字招牌”成色。

网红城市的流量能否复制?无论是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还是哈尔滨冻梨,都传递着满是诚意与暖心的城市故事。有了爆火流量之后,需要更多复盘,从规律中找到“长红”之路。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城市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现代化的商业接待体系、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这些才是一座城市能留住流量带来的网红效应、静水深流发展下去的关键”。

“游客满不满意,他们会用脚投票。”事实上,哪怕是一次“意外”走红,也要有接得住、接得稳的能力。一些地方曾吸引来游客,却因产品单一、停车住宿接待能力有限、服务联动机制不足等原因,没有抓住机遇,甚至因差评被流量“反噬”,大量游客成了过客。没有好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创新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是难以把“头回客”变成“回头客”的。

一顿烧烤或者麻辣烫能留得住游客吗?这些都是“流量引爆点”,要培育出高能IP,还要有更多的精耕细作。“大部分游客也不再像去年,吃顿烧烤就走。吃饭之余,他们更想了解淄博历史人文和风土人情。”一位淄博烧烤店负责人这样说。将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物产、城市积淀,与美食、美景一起送达,有更丰富、更扎实的产品供给,游客“回味无穷”才有再来的理由。

去年淄博“趁热打铁”,将陶瓷、琉璃、蚕丝织巾“文化三件套”推向市场。2023年,淄博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630亿元,同比增长68.42%。这个假期,哈尔滨也再迎客流高峰,从“一季火爆”探索“四季精彩”;而天水麦积山等景区热度被明显带动。“一业兴,百业旺”,流量“变现”,拉动的是交通、住宿、餐饮、零售等一条产业链。城市在巨量互动中打造发展强磁场,社会治理、服务能力、营商环境“升维”,影响则更为深远。

流量“只是一阵风”?文旅赋能新消费,百姓有更多获得感,还需要打好基础、夯实内功,需要时间的沉淀。火热氛围面前,也不能头脑发热、无序扩张,更需立足本地资源禀赋、量体裁衣。下一个网红城市是哪?流量一波接着一波,更多地方“接龙”,要从“流量揽客”到“实力留客”,实实在在把流量变为“留量”。

文/陶郎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文旅融合发展,澎湃青春力量
人民日报 2024-05-12
“上新”不断 “火力”不减 “网红”城市“五一”文旅市场观察
新华社 2024-05-06
Qnews|天水多家麻辣烫店招收学徒 收费8000元到2万元 有店铺两个月培训上百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7
小城出圈算笔经济账:一顿天水麻辣烫30元拉动当地文旅消费650元
南方都市报 2024-04-08
小机场撬动大市场,小城市旅游正“春天”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