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开小号连大号躲监管 换平台换马甲避封禁 问题主播“借尸还魂”该根治了
法治日报 2024-04-09 07:15

小号有七八个,每天会在小号评论区@大号,发送夜间直播预告;大号小号一起参与PK,擦边乃至色情内容小号播,即使被封也是小号被封,换个号就能继续播……

3月25日至31日,《法治日报》记者连续一周观看数十场直播发现,为了躲避监管,一些主播拥有多个小号,直播时间多为晚上八点半以后,内容多是和其他账号连麦打PK,直播时间越晚内容越大胆擦边——穿着暴露的服装跳舞、“开黄腔”,直言“想看福利就给我刷礼物”。对于这种借小号展示涉黄画面为大号引流的方式,平台并不容易识别。还有一些已经被平台封禁或禁言的主播,同样通过小号或者在其他平台“借尸还魂”,继续直播。

受访专家建议,建立全网全平台全账号封禁联动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各平台信息互联,多头封闭违规主播转战之路,有效切断利益链条。同时也要对封禁的事实、理由和封禁期限等进行明确,给予必要的申诉和救济渠道,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直播生态圈。

同平台养小号直播 躲避监管防封大号

今年2月,记者在做直播调查时发现,一名主播在直播推荐浙江杭州某SPA馆时宣称,报他的名字,可以享受“桃色服务”优惠,加其好友后记者发现对方可能存在招嫖行为,于是向主播所在平台投诉,随后该账号被封禁。

然而记者注意到,虽然该账号被封禁,但先前在评论区和主页简介中出现的其他账号并未受到影响,并且该账号也只是其众多小号中的一个。这些小号的个性签名都写着“直播账号很多,一定要关注××账号”,员工认证信息都是同一家公司。

据相关平台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小号也被称为“矩阵号”。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矩阵号利用多个小号发布同质化低俗内容引关注,再通过昵称、签名等形式向大号引流。即使小号因违规被处罚,对方也会注册新号继续运营,持续向大号引流。

除了养小号防封,小号也成了部分问题主播复出的跳板。

去年7月12日,一则“400万粉丝网红发布擦边视频被封”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平台对“陈××妹”(粉丝406万)“陈××妮”(粉丝383万)等22名发布擦边内容,同时在其他平台发布大量色情、低俗内容,打造不雅形象,借此不当获利的主播账号实施无限期封禁。对其不当获取的粉丝进行抹除,取消其直播带货等营利权限。

今年3月31日,记者检索发现,在同一平台已有被封主播借小号“还魂”,目前有近6万粉丝,发布的视频依旧以暴露和擦边内容为主,评论区有多条评论“求视频”“求资源”。

今年2月,因自曝涉黄经历遭网友举报抵制的主播“铁头惩恶扬善”在各个平台的账号均已被封禁。3月8日傍晚,其在某平台使用“铁头唯一小号”账号再次出镜开启直播,在直播中谈及近期安排等内容,3月10日该账号显示已注销。

为何这种行为屡禁不止,大小号不能一起被查封?用小号“还魂”又为何没有被及时发现并封禁呢?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介绍,目前的技术很难精准区分一个主播多个马甲的操作,比如很多主播采用大号引流,用一个或者多个隐藏小号从事违规行为以规避监管的方式。具体而言,就是用大号导小号,小号挂联系方式,比如直接把小号名称取为“这里领取××”,大号发布引流的作品,在评论区@“这里领取××”的小号。

“主播还会将小号信息进行更改,与大号区分,以规避系统监管。待流量上来了,再放上单图引导添加社交账号或二维码等。这种操作一般小号和大号不是共用一个手机,也不共用wifi,用流量操作,隐蔽性很强。而且监管技术和措施也存在滞后性,很难在第一时间甄别违规信息。”马丽红说。

问题主播转移阵地 迅速吸粉继续带货

去年12月19日,记者采写的《深夜,一些直播间变成“悲惨世界”》中,提到了一个利用老人卖惨的直播间,文章一经刊发就被有关平台重视,该账号和直播间随即被封。

近日,记者在另一直播平台发现,该账号又做起了直播,名字和出镜的老人都没有变。从3月4日首场直播到4月1日,该账号已经直播了15场,粉丝数近5万,商品总销量超6万件。

2020年,某平台主播假吃被粉丝实锤,其账号主页也被平台打上“该主播内容存在争议,请注意识别视频内信息的标签”,该主播近年来也并未在平台更新视频。但在其他网络平台,该主播开通了多个账号,依然做着吃播,粉丝最多的一个平台数量超60万,同时在商品橱窗带货。

今年3月1日,根据“洛阳发布”消息,国家税务总局洛阳市税务局稽查局发现网络主播马海涛、梁娜夫妻二人(网红主播“小马哥夫妇”)涉嫌偷税207万元。洛阳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据相关规定,对此二人依法追缴少缴税费、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317万元。

“小马哥夫妇”在某平台粉丝高达1000多万,视频多以家庭内容为主,更新频率为4至5天,但其最新一期视频发布于2024年2月19日,已有1个多月未更新。根据平台提示,目前这一账号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已被禁言。但在另一直播平台,“小马哥夫妇”的账号依然保持更新,粉丝超过100万,最近的一条视频发布于3月26日,并且连续几天发布带货视频。

除了国内平台以外,一些问题主播还选择在国外平台重新开启主播生涯。如主播陈一发曾因在直播间发表错误言论被封禁,但其从2021年2月开始,在外网平台露脸直播,并开通了直播打赏功能。这给治理此类问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使用环节核验身份 信息互通根治乱象

去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要求网站平台严格执行“一人一号、一企两号”账号注册数量规定,严禁个人或企业操纵“自媒体”账号矩阵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

对于一些问题主播利用大小号、换平台等方式规避监管的现象,有平台发布规定,严格打击有组织批量发布低质同质甚至违法违规内容的矩阵号;或者自身发布内容未违规,但通过其他违规账号(小号)引流不当获利的账号(大号)。平台将根据其具体违规情节处理“小号”;针对“大号”,则将按照“不当获利”的新规则处罚。具体处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取消其投稿和营利权限、抹除粉丝、封禁账号、清退违规账号所属MCN(多频道网络)机构等。情节严重者,平台将上报公安机关,全力协查打击。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主要原因是各平台对政策执行标准不一,比如一主播在某个平台因存在违规行为被封号,在其他平台从事类似行为却不受监管,就会产生“屡禁不止”“死而不僵”的现象,变相纵容违规主播持续发布不良信息,获取不当利益。因此,应由全行业或者由监管部门牵头,建立全网全平台全账号封禁联动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各平台信息互联,多头封闭违规主播转战之路,根治此类乱象。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建议,建立一个独立的公益性机构统一负责相关的内容管理和相应的处置,既有利于监管统一高效,又避免了相应的利益冲突和各平台执法尺度不一的问题。

“目前网络实名制只是对注册账号时的身份进行核验,有必要把身份核验不仅限于注册账号这个环节,而且要延续到后面的使用环节,也就是账号的注册人和实际控制人要等同,相关的网络经营者可以在协议中明确规定注册的账号仅限本人使用,或者要求借出账号后有明确的提示。此外,网络经营者可以进一步利用技术优势,比如利用更加精准的AI识别技术,通过实际使用人的面部特征、声音、发布内容等,判断是否是通过小号非法引流到大号的情况,从而切断利益链条。”胡钢说。

在马丽红看来,对于严重违规、屡教不改的主播,应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屏蔽到互联网之外,通过实名制、真人验证等手段是能够精准定位到责任人的,可考虑建立互联网全平台信用查询系统,对于被处罚过的主播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方式知悉其被查处的记录,以此约束和警示网络主播规范运营。

“对于违规主播的查处规则也应明确、规范。比如封禁的事实、理由和封禁期限等应予明确,并给予必要的申诉和救济渠道,根据其违规情形、后果等作出相应的处罚。如果主播后续并没有违规行为,则应允许其继续正常运营账号,毕竟网络经济是很多人赖以为生的手段。宽严相济、规则明确更有利于保障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直播生态圈。”马丽红说。

文/张守坤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严打危害粮食安全犯罪,共筑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人民网 2024-09-25
农业农村部已出动执法人员25.3万人次 开展农资打假工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9
公安部部署开展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5起典型案例公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08
广东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执法行动
南方日报 2024-04-05
公安部公布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典型案例
法治日报 2023-03-20
全国公安机关2022年侦破重大农资犯罪案件900余起 累计案值26亿
法治日报 2023-03-18
七部门部署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新华社 2023-03-17
公安部公布7起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典型案例
中国新闻网 2023-03-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