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品茗 | 为什么我们要称林徽因“先生”
十一贝子 2024-04-11 07:00

建筑史学家曹汛先生精心编纂的《林徽音先生年谱》于2022年出版,广受好评,可是从不同场合也传来一些异议:林徽因(音)明明是一位女性,为什么要称“先生”?更有正义凛然者把这事上升到女权的角度,怒不可遏,痛心疾首,认为这么称呼对女性而言是巨大的不敬,必须改正。

先简单说一下大概的道理。“先生”一词本义是“先出生者”,对此《尔雅•释亲》有云:“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本来并无性别之分。《诗经·大雅·生民》曰:“诞弥厥月,先生如达。”意思是“怀胎期满,头胎顺利出生。”《论语·为政》曰:“有酒食,先生馔。”意思是“有吃的喝的,请先于自己出生的父母、长兄先享用。”

后来大多用“先生”来称呼年长而有学问的人,特别指老师,例如《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所谓“见先生”就是“拜见老师”的意思。另外还经常用这个词来称呼一些特殊行业的人,例如风水师、说书艺人也称“先生”,简称“先儿”。古代当老师或看风水、说书的绝大多数都是男性,但也有例外,比如《红楼梦》中提到的“李先儿”,就是一位女性说书艺人。

清末民初,中国涌现出很多新式学堂,通常称教师为“先生”。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从教,也称“先生”。此处的“先生”同样没有性别的含义,与“Mr.”翻译而来的“先生”完全不是一回事。一些富有学识、事业卓著的女性虽然不是教师,也被称为“先生”,以示尊重。例如毛主席无论当面还是写信,均称宋庆龄女士为“先生”。

林徽因先生与梁思成先生

新中国成立后,大家逐渐用“老师”一词替代“先生”来称呼教师,但对于德高望重的学界前辈,往往还沿用“先生”之称,感觉比普通老师地位更高一些,包含更多的敬意。林徽因先生在世的时候,清华师生一律称她“林先生”,梁思成先生在公开场合也同样称“林先生”,林先生一直都是欣然接受。(更早的1932年梁思成先生致东北大学建筑系毕业生的信中即写道:“林先生与我两人,在此一同为你们道喜,遥祝你们努力,为中国建筑开一个新纪元。”)时至今日,我们这些后辈依然称“林先生”,顺理成章,没有任何不妥。作为外人,您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称林徽因先生“女士”或“教授”,但没有权力去干涉别人称“林先生”,也无法穿越回去教导梁先生和清华师生:“你们都错了,请别叫林徽因女士‘先生’。”

扯远一点说,称呼这个东西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约定俗成的性质,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只要称呼者和被称呼者自己没意见,就是合理的。比如很多地方用“爹爹”来称呼父亲,可是我们老家指的却是祖父;又如某些地方称未出嫁的姑母为“叔叔”。如果严格考较起来,这两种称法颠倒了辈分和性别,严重程度不下于称呼女性“先生”。可是人家愿意这么叫,您管得着吗?

再举一个例子。1949年以来,中国最常用的称呼是“同志”,近些年这个词又出现另一种与性取向有关的含义,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官方文件、新闻报道和民间交流都应该废除这个称谓?

关于“林先生”这个问题,我原本并不想解释,可是不断见到正义凛然者的抗议,不得不啰嗦几句。最后劝告一句,您吃饱喝足之余,与其义愤填膺地来纠正林先生的称呼,不如去想办法解决一下俄乌战争、巴以冲突、金融危机、地球变暖等等问题,或许更有意义一点。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赏读|唐小兵:林徽因与“太太的客厅”网络 ​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7
林徽因测绘佛光寺测稿等文献首次展出
中国新闻网 2024-06-30
林徽因诞辰120周年,“斜杠女神”到底有多少成就?
上观新闻 2024-06-24
“徽音回响”林徽因诞辰120周年诗歌品读活动在京举办
文学之声 2024-06-18
林徽因生前为何没拿到宾大建筑学学位?外孙女于葵出新书披露详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5
宾夕法尼亚大学为林徽因追授建筑学学位 院方:林徽因完成了大部分建筑学课程 成绩斐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9
宾大正式向林徽因颁发建筑学学位
新华每日电讯 2024-05-19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将追授林徽因建筑学学位
北京青年报 2024-05-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