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半两财经 |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北京科创中心建设十年取得多项第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8 19:07

北京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全球第一,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连续8年蝉联全球科研城市第一,平均不到5分钟就创办一家科技企业……经过十年发展,北京科创中心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和明显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北京出台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30余项细分产业支持政策,形成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大模型创新主体数量居全国首位,大数据、信息安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进入创新通道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三类器械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此外,商业航天、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量子、生物制造、6G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不断开辟。

北京已成全球创新网络重要力量

据了解,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时,明确了首都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其中,科技创新中心是首次明确提出。

十年来,北京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北京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

从总体成效来看,经过十年砥砺奋进,科创中心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和明显成效。其中包括“五个方面全球前列” 、“六个创新跃升”。

“五个方面全球前列”分别为,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报告显示,北京连续8年蝉联全球榜首。

全球知名科技信息服务提供商科睿唯安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显示,北京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达411人次,在全球创新城市中位居第一。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清华大学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显示,北京连续2年排名全球第三。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榜单显示,北京排名全球第四。

北京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6.83%,位列创新城市前列,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比重为16.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达到创新先进国家水平。

“六个创新跃升”分别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倍多,从2014年48.2件提高到2023年262.9件(2023年全国28.5件,北京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2倍)。

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一倍多,从2014年3136亿元提高到2023年8536.9亿元。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一倍多,从2014年1.04万家提高到2023年2.83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114家,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

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增长一倍多,从2014年日均146家提高到2023年日均337家,平均不到5分钟就创办一家科技企业。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一倍多,从2014年4738.5亿元提高到2023年11859.1亿元。

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增长一倍多,从2014年36057.6亿元提高到2023年预计8.6万亿元。

牵头成立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

而从科创中心建设具体成效来看,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原始创新策源功能进一步增强。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科技攻关体系,全力推动多家国家实验室入轨运行或顺利挂牌。加快建设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9个设施平台中16个已进入科研状态,怀柔已成为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涌现出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新一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全球首枚入轨飞行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二是高精尖产业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出台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30余项细分产业支持政策。实施新一轮医药健康协同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9%。

三是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中关村示范区在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稳居第一。

四是一流的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央行等9部门批复建设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50亿元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和信息产业领域新设4只百亿级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五是科技创新开放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历经多年发展,中关村论坛已升级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实现挂牌运行,一期项目企业入驻率达90%,牵头成立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加快建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抓好高精尖产业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十周年、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十周年。

对于下一步工作,北京将加快发展彰显创新优势、充满活力的新质生产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一是加速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加快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好新时期加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意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落地实施。瞄准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行动,组织实施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重大科技专项。

二是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支撑引领首都高质量发展。出台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打造一批高品质特色产业园区。着力提升高精尖产业核心竞争力,抓好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政策落实,加快推动6G、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制造等高精尖产业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支持全面创新的制度体系。深入落实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在商业航天、战略新材料等领域新设政府投资基金,加快推动组合式金融创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给予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

四是着力开展高水平科技交流合作,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面向京津冀协同布局新质生产力,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共建园区,高水平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比重。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吸引更多国际科技组织和外资研发中心落地。办好2024中关村论坛和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新质生产力看北京 | 青年团队助力“未来医药”产业创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31
中国药谷” 用新质生产力“炼”出发展新动能
北京日报 2024-10-08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北京基金小镇多项创新成果在服贸会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6
全国首个!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 北京亦庄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3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民日报 2024-08-10
助力首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北汽集团上半年在京产值增7.9%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0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
经济日报 2024-06-11
以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求是》 2024-06-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