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少年被杀案纪实作品《43次杀意》引进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6 13:19

日本非虚构作家、小说家石井光太的纪实作品《43次杀意》,近日由上海译文出版,该书讲述了一宗少年被杀案的深度调查。

2015年2月20日清晨,寒风刺骨,日本川崎市多摩川的堤岸边,人们发现了上村辽太的遗体。年仅13岁的辽太全身赤裸,身上有多达43处刀伤。辽太的失血量超过1升——相当于全身血液的三分之一,在彻底失去知觉前,他艰难地爬行了23.5米,试图到公路上求助,但终究没有力气爬上堤坝。

警方不久便逮捕了犯罪嫌疑人,三人均未成年,三名少年本是与辽太一起消磨时间的伙伴。父母离异之后,辽太跟随母亲和兄弟姐妹搬到了新城市,却难以适应新生活。青春期的孩子在家里和学校里失去容身之处,转而向外部世界寻求,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他们遇到了和自己境遇相似的孩子,构建起一个共同的圈子,想要填补彼此心中的空洞,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会做些坏事——抽烟、打架、小偷小摸。究竟是在什么时刻,少年们的心中生出了杀人的念头?

初闻发生在川崎市的这宗少年被杀案,人们可能会将凶手想像成嗜血的怪物。然而,通过作者石井光太对案件的还原,读者会惊讶地发现,凶手缺乏同理心,但更缺乏常识和对事物的基本判断力。凶手和被害少年并没有深仇大恨,无端的杀意和残忍的折磨源自无知和怯懦。以常识无法理解的动机虐杀同龄玩伴,不仅令人愤怒,更令人感到荒谬。

在令人震惊的荒谬背后,案件反映的社会问题极具典型性:被害者和施害者都是缺少家庭关爱的未成年人,他们在经历相似的同龄人中寻找慰籍,彼此却很难形成平等的关系。与人建立信任关系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而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缺失使很多孩子丧失了这种能力,于是原始的、以强凌弱的关系在小团体中滋生。令人不安的是,被欺凌者往往无法果断地脱离小团体,因为比起暴力,他们更害怕孤独。就如本案中的被害少年,明知凶手有暴力倾向,却没有及时抽身。在孤独无依中度过童年的人,很容易在此案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无怪乎案件引起剧烈的反响,前往案发地悼念死者的人数以万计。

可以说,这起少年犯罪案件是在非极端背景中孕育出的极端案例。石井光太对凶手和被害人成长过程进行了深入取材和细致梳理,既呈现了案件的全貌,更触及了尖锐普遍的社会问题,激发人们思考一个普通而又长新的话题,就是在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上,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并且怎样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青海玉树“三兄弟被杀案”被告凶嫌也是三兄弟,双方曾因墓地起纷争
澎湃新闻 2023-04-05
“云南亿万富翁被杀案”再开庭 凶手此前被判死刑 家属怀疑“为兄杀人”
成都商报 2022-11-16
云南高院二审裁定“云南亿万富翁被杀案”:发回重审
澎湃新闻 2022-01-31
死刑!“呼兰防疫志愿者被杀案”一审宣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15
中科院研究生被杀案凶手周凯旋13日被执行死刑
封面新闻 2021-01-13
壹现场丨中科院研究生被杀案凶手周凯旋今被执行死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1-13
壹现场丨“南医大女生被杀案”二审开庭 将择日宣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2-31
“南医大女生被杀案”二审开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2-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