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和《寻味》一起寻味“家的味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4 18:00

家的味道是什么?这是话剧《寻味》抛给观众的问题。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家的味道或可称得上是人间至味,五味杂陈、人情百态,舌尖上的滋味也连通了血脉。

微信图片_20240404162838.jpg

由北京市文联、全总文工团、北京市台办联合出品,北京剧协、哲腾文化联合制作的话剧《寻味》,近日登台国家大剧院。剧中,隔绝多年的海峡两岸开启三通往来,已经70多岁的李金标带着儿子、儿媳与长孙抵京。这是一次特殊的归家,在历史长河中,无情的岁月给分离的两岸人民留下了无穷泪水,豁裂的伤口之痛伴随了许多人的一辈子。当剧中鲜活的人物纷纷登场,历史留给我们必须直面的矛盾比比皆是。然而两岸本亲,面对人性、人情,最终一切误会冲突终将涣然冰释,爱让我们学会了包容与理解,一点点活出了生命的真滋味。

在先期举行的探班中,全总文工团话剧团副团长、《寻味》制作人唐丽华,携手导演李宗熹,主演曾黎、李志希共同分享了各自记忆中家的味道。

1712219530794.png

剧中,味觉与记忆相连:少年时代在北京胡同成长的李金标,带着儿时母亲做面的味道,在台湾眷村开了面馆维持生计,即便在酸涩苦闷的漂泊生活中也能体会到缕缕甜意。而母亲的离世,令李金标无法找回家的味道。从“失味”到“寻味”,故事在舞台上娓娓道来,观众也能在故事里咂摸出融入了各自情感的个中滋味。来自台湾的导演李宗熹表示:“有些食物的味道不会随着时间、随着时代而改变,它会一直在。所以对我来说,家的味道好像就是吃的味道。我奶奶是江苏南京人,每年过年奶奶都会做狮子头,但后来随着奶奶离世,狮子头的味道也不见了。再后来,我哥哥因缘际会娶了一个南京的媳妇,有一年除夕夜做了狮子头,我一尝,和我奶奶做的味道一模一样,家的味道又回来了。所以我们这次创作《寻味》,就是透过一碗牛肉面讲起,也是我对我奶奶的一个思念。”

而为了煮好这一晚牛肉面,制作人唐丽华介绍,煮时间长了面会坨,就没了挑起来的那种感觉,为此,几位道具老师在排练场买了一口锅,试验了无数种面条,为的就是看哪种最筋道。

1712219568887.png

出身京剧世家的台湾演员李志希,其家族命运也与剧中情节非常相似,他的大伯是京剧名家李万春,而他自己则是京剧世家的第三代,当初父辈在1949年去台湾演出未能再归的经历与剧中很多情节都有雷同。剧中李金标是一个内心非常痛苦的角色,而他在演绎时想到自己的父辈,就更加撕心裂肺。“这个戏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演出的时候,我非常感慨,1948年,我的大伯二伯三伯和我父亲都曾在那个舞台上演出过,那时我父亲只有16岁,上场的时候我甚至有头皮发麻的感觉。”

1712219554592.png

演员曾黎在剧中出演李金标的北京表妹小茹一角,在她看来,自己的性格和小茹有些相似,都是直来直去,刀子嘴豆腐心。她的记忆中,11、12岁便只身来北京上中专,家的味道也和剧中的情节有一点相似,“那时我妈妈除了会给我写信,还会亲手做牛肉酱装在饼干盒子里寄过来。我记得特别清楚,每次打开饼干盒子,就闻到妈妈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每次甚至还没有吃到嘴里,一看到那个包裹,就绷不住了。对我而言是很单纯又很复杂的心情进入到这个剧组,《寻味》也让我再一次找到了家的味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畅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寻味》:一碗乡愁,万千滋味
北京日报 2023-04-11
两岸题材舞台剧《寻味》在京首演 讲述爱与温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4
舞台剧《寻味》3月下旬在京上演 共话两岸亲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4
图片故事 | “90后”小伙记录爷爷奶奶“家的味道”
新华社 2022-09-23
纪录片《寻味贵阳》:探索悠长水韵
北青网 2022-04-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