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采耳遭重罚,诊疗生活化如何克服监管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1 17:23

近日,“采耳店收入2000元被罚22万元”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店被当地监管部门认定为“擅自开展诊疗活动”,最初被罚款11万元。由于店主未按时缴纳,又被加罚11万元。合计22万元的“天价罚款”,引发民众对于“小过重罚”的讨论。3月31日,当地卫生健康局发布情况通报称,该局已向当地法院撤回强制执行申请,并对该案启动内部复查,将根据复查情况作出妥善处理。(4月1日光明网)

此事之所以引发社会热议,是因为采耳是一项常见的服务,它究竟属于诊疗活动还是生活化服务,民众难以厘清。且收入2000元被罚22万元,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也有违常理,更让人对店主产生同情之心,甚至担心自己一旦“犯事”,也会承受“小过重罚”的代价。

在日常生活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中,诊疗生活化、生活服务机构开展诊疗活动等现象比较常见,已成为健康的一大威胁。比如生活美容馆打美容针、游泳馆提供小儿推拿、养生保健机构提供灌肠等服务、洗脚店挖鸡眼或治疗脚癣,以及当前在一些地方仍然比较流行的拔灌、扎小针刀等民间疗法,都属于诊疗生活化。采耳属于生活服务项目,但也容易越界变成耳病诊疗项目。

对于这类现象,监管首先难以定性。去年颁布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明确,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危险性的技术方法。除了禁止项目之外,是否具有创伤性、侵入性、危险性,是界定生活服务和诊疗服务的重要依据。但这些依据有时极难把握,比如采耳可能刺破鼓膜,也可能只是简单地掏耳朵,定性的自由裁量空间很大。

此外,在确定执法对象方面也存在难度。美容美发店在顾客身上“动刀子”,养生馆拔罐放血导致顾客重度贫血等,类似的诊疗生活化,理当得到监督和处罚。但民间挑疳积、扎十宣穴退烧、刮痧等有创性操作十分普遍,管还是不管,就难以决定。就这起事件而言,即使有必要给予采耳以处罚,但倘若更为严重的生活服务机构越界行医等现象在当地仍然大量存在,就会给人留下“管小放大”等质疑。

处罚怎么把握分寸等,同样存在疑问。对非法行医的处罚通常较重,对于一些收入较低的医疗生活化行为,就容易出来类似“小过重罚”现象。相反,非法美容手术的收费很高,生活美容机构越界做医美手术,他们往往“不怕罚”。“小过重罚”和罚款无法产生足够震慑力,都是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这起典型的案件值得关注,但关注不应该变成简单地批评,而是要针对监管的难点与模糊空间进行思考。惟如此,才能进一步厘清生活服务与医疗服务的边界,也让相关执法监督更加规范有序,民众的生命与健康安全也更有保障。

文/罗志华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采耳店被认定非法行医遭罚22万元 法院裁定:同意卫健部门撤回强制执行申请
成都商报 2024-04-02
采耳店被认定无证诊疗,收入2000罚22万!“过罚相当”的边界在哪?
中国之声 2024-03-31
“中医生活化”让健康促进成为日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1
尚赫30周年启示录:迎风口深耕,惟产品创新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2
北青快评 | “拔罐致重度贫血”,如何看待医疗和养生边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