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半两财经|科幻片中飞行器低空穿梭的场景要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30 09:12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完成飞行测试、拿下适航证、取得订单、上架网购平台……因可以远离地面的拥堵,飞行汽车(eVTOL)被认为是交通工具的下一个形态,也是自动驾驶的另一种应用场景。大型航空公司、车企、科技公司都相继入局。作为低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飞行汽车,取得的每一步进展都自带热度和流量。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推动下,近日,低空经济、飞行汽车等板块出现罕见的涨停潮。

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各类飞行器低空穿梭的场景,就要成为现实了吗?

车企积极入局低空飞行赛道

飞行汽车作为先进智能的交通工具,正成为各方争相涌入的热点科创领域。国内外早已出现了一批eVTOL玩家。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当前全球eVTOL飞机研发企业超300家。特斯拉、小鹏、广汽、一汽、吉利等车企也在加码。

中国一汽已启动与飞行汽车相关的岗位招聘工作,工作地点均位于深圳。具体的招聘内容显示,一汽红旗(研发总院)高端汽车集成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招聘多名先进智能驾驶前沿技术研究高级主任、研究主任、研究主管,方向均为飞行汽车。

3月21日,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飞行体(代号:X3-F)型号合格证(TC)申请正式获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受理,标志着该型号即将进入适航审定阶段。

公开信息显示,小鹏汇天是小鹏汽车的生态企业。2020年,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收购了东莞创业公司汇天,给原团队提了新思路:做两用的飞行汽车,既可以在地上跑,又可以在天上飞。他设想了飞行汽车的运用场景:平时车可以在城市开,偶尔到郊区飞一下。

据了解,“陆地航母”于2023年10月24日发布,陆行车体为六轮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可实现6X6全轮驱动及后轮转向,座舱可乘坐4-5人,车体后半部分为飞行器的“机库”,机库可实现自动打开,与飞行器分离或结合。飞行器为保障安全,采取分布式电推进系统设计,支持手动、自动两种驾驶模式。除了“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也在同一天首次公开亮相,这两款飞行汽车均属于新一代“陆空两栖”飞行汽车,预计在未来2~3年实现量产。

2023年12月1日,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首获100台订单,用于公路、水路等交通领域综合管理以及飞行营地的体验、场站接驳运输等用途。该订单是在第五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上,嘉兴南湖区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与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预订协议。

广汽则是在2021年开始布局飞行汽车自主研发。广汽飞行汽车GOVE是广汽自主研发的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汽车,以行业首创陆空两栖构型,可实现地面行驶、空中飞行、空地对接三大场景的最优利用,具备纯电飞行、分布驱动、垂直起降、空地结合等特点。

GOVE目前最大起飞重量550kg,最大航程30km,广汽研究院正以工程验证为目标,推进其技术升级及工程落地,目前累计已开展飞行验证300余次。同时,广汽研究院正在开展航程更远、载人更多的复合翼构型飞行汽车开发,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150km城际出行需求。

2023年6月,广汽飞行汽车GOVE在广汽科技日完成全球首飞。

2024年3月8日,广汽飞行汽车GOVE、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旅航者X2等在广州CBD上空完成了城市公众复杂低空环境下的飞行验证。

吉利汽车则在2017年进入“低空经济”领域,当年吉利收购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2019年9月,吉利与戴姆勒共同出资5000万欧元,参与德国UAM(城市空中交通)公司Volocopter的C轮融资。吉利孵化的沃飞长空旗下eVTOL产品“AE200”于2022年10月获得民航局相关适飞受理申请,并于2023年正式开始适航审核。同期,沃飞长空又公开AE200面向适航的最新构型。

网购平台已上架销售飞行汽车

中金发布的研报指出,目前国内多家企业完成了eV‐TOL原型机研发工作,关键在于领取适航证,其中,沃飞长空、峰飞、沃兰特、时的科技、御风未来等主机厂的eVTOL项目进入适航取证阶段。中国民航适航审定运行管理系统官网显示,3月21日,峰飞航空科技(简称“峰飞”)型号为V2000CG的载物eVTOL已获得型号合格证(TC)。

由于空中的场景更单一,受到地面复杂状况的人为干扰少。“按我的设想,无人驾驶飞行器会比地面的自动驾驶汽车更快落地。”中国的飞行汽车第一股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切成立的前提在于,航空器首先得完成民航局的适航认证。

据了解,TC由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颁发,是用于证明民用航空产品符合当局的适航规章和环境保护要求的证件。适航认证除了TC,还包括生产许可证(PC)和适航合格证(AC),TC是其中最早开展且最复杂耗时的一项。

“适航认证过程高度严格,好比考试中,即便考到99分都是不合格的。拿到标准适航证(AC)和型号合格证(TC),在以往的航空业,多则十年往上,短则用时五六年。”贺天星表示,这注定了航空业是一个长周期、高风险的行业。

2020年12月,亿航智能向民航局提交EH216-S的TC申请。直到2023年,EH216-S才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TC和AC,成为全球首款通过适航认证的无人驾驶eVTOL。

值得一提的是,3月18日,亿航智能已在淘宝平台上架两款无人驾驶的载人航空器,一个报价239万元,另一个报价9999999,接近一千万元。目前该店铺有过万粉丝数,但销售量为0。

不过,有报道称,亿航智能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出现在罗永浩的“交个朋友直播间”,价格为199万元,预定金为39900元。直播间有12人支付定金,其中有1个来自广东的买家全款付清。

亿航智能相关负责人确认,他们在淘宝平台投放了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的链接。对于销量数据为0的情况,他们表示公司目前主要订单以及预订单都来自toB和toG业务,上架淘宝平台是为了打开一个新的销售渠道。也就是说,亿航智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主要是面向事业单位、机关单位,以及企业深度定制的,大型单位机关有对应的规模采购预算,有跟飞行汽车长期合作与定制服务的能力,也有专门的申请上天流程,这些是大部分个人买家所不具备的。

就在3月11日,亿航智能与无锡市交通局、梁溪区、梁溪科技城正式签署协议,共同打造亿航智能EVTOL低空经济产业基地及运营总部项目,开启城市低空交通与经济发展的新纪元。

“低空经济”已成2024年热词

“低空经济”无疑已成为2024年的热词之一,2024年还被认为是低空经济的元年。有机构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其中,主要产品包括eVTOL、无人机(消费级、工业级)、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

对于这一万亿级别的市场,自然少不了资本的关注。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国内低空经济行业投融资事件达到30起,总融资金额超过40亿元。仅2023年下半年至今,飞行汽车这一细分赛道就发生了4起融资,融资轮次主要分布于A轮与战略投资轮次,多在亿元级别。

飞行汽车这一细分赛道在吸引资本青睐的同时,背后更离不开政策加持。其实早在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就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称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有分析人士称,低空经济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

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纷纷布局低空经济相关产业。有数据显示,自2023年底至2024年初,全国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深圳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

在应用开发领域,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海南等省份均已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其中四川成立“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将任务、空域、飞行计划3个申请环节简化为飞行计划报备1个环节,简化了审批流程;湖南实现了通航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域服务”,并完成了全省范围内97条低空航线的飞行验证。

“飞入寻常百姓家”还得多等等

不过,飞行汽车要“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介绍,用户在使用前需要向民航局报备,审批通过后才可以真正驾驶。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低空经济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价格、安全性、驾驶资质、续航、充电配套设施等也是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的问题。普通个人买家大多不具备使用条件,目前只适合机关单位和企业小批量采购和使用。

2024年全国两会上,何小鹏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将推动飞行汽车应用、助力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放进提案。他认为规模决定了成本,规模化降成本随之而来的,是吸睛的消费价格。“如何降低大家使用飞行的门槛,除了购买的价格,还有如何简易化操作、简便化审批。”

毕竟驾驶飞行汽车并不像驾驶汽车一样,即便是无人驾驶,个人使用时也需要操作资质。对此,何小鹏在提案中提到,一方面要建立飞行汽车驾驶资质认证及培训体系,基于飞行汽车预期运行场景与简化驾驶特征,为不同类型和规模的飞行汽车制定对应类别的驾照培训、考试和认证标准,同时参照汽车驾照培训建立规模满足需求的驾校产业链;另一方面,要加速低空空域开放,加快推动空域分级分类管理政策的落地,提升空域资源利用率;除此之外,建立统一的监管指挥平台及低空空域管理体系以覆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汽车、低空传统航空器等多种类型航空器。

在安全性上,何小鹏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飞行汽车卖出去前,公司内部所有做飞行汽车的高管,都必须飞上5000公里,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如何把安全做好。

此外,何小鹏还提到,飞行汽车除了研发技术难度大,多项关键技术亟待突破以外,目前的通用航空运行体系也难以兼容新一代飞行汽车规模化应用需求,飞行汽车投入使用所需的起降场、试飞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实现商业化之前,这些都亟需政策助力。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低空经济乘势起飞,开拓“万亿规模”新蓝海
光明日报 2024-05-23
广州:启动低空经济发展条例立法工作
法治日报 2024-05-20
低空经济“井喷” 产业有望迎爆发期
金融投资报 2024-05-18
广州:低空经济“飞”上风口
新华社 2024-05-16
2吨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完成浦东国际机场特许飞行
中国新闻网 2024-05-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