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新知|我要怎样面对校园欺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0 20:00

文/刘海红(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

读完《沉默的十三岁》,我被主人公吕多遭受校园欺凌的故事深深震动,不知不觉中眼睛里噙满了泪水。这些年,我从事心理辅导的一线工作,见过不少和吕多有类似经历的孩子,有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也有上了高中的大孩子。我不认为这本书只是一本虚构的小说,因为书里面发生的一切,都很真实,很可能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孩子身上。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在一线给孩子们做心理辅导的经验,和大家探讨一下校园欺凌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如果我们遇到了类似情况,该如何妥善处理。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这个问题不少孩子、家长以及学校老师都问过我。其实,校园欺凌不只是大家认知里常见的“有人打我”这种一眼就能看出的“显性的”欺凌,还有一类不容易被发现的“隐性的”欺凌。具体说来,显性的欺凌包括肢体欺凌、言语欺凌、财务欺凌等,隐性的欺凌包括社交欺凌、网络欺凌等。

接下来,我描述一些行为,请大家做个小测试。首先,请大家辨别一下下面5种行为是否属于校园欺凌。其次,如果属于校园欺凌,那么是属于显性的欺凌还是隐性的欺凌?最后,请大家说说这些欺凌行为的具体方式。

(1)有位同学在社交平台发布信息,让大家都不要跟我玩儿,谁跟我玩儿谁就要倒霉;

(2)我这次数学考得很差,班里有4个同学在楼道起哄嘲笑我,其中2个人对我骂了脏话;

(3)后桌的同学总是用笔尖儿戳我的后背,但他说是在开玩笑;

(4)我竞选班委期间,有几次去厕所,有同学挡着厕所门不让我进,并要我退出竞选,否则会打我;

(5)课间和放学时,经常有同学找我“借”钱和文具,但他们从来不还我。

以上5种情景,都来源于真实的校园生活。你是怎样看待这些行为的呢?现在,我们来揭晓答案。首先,以上5种行为都属于校园欺凌。其次,(2)(3)(4)属于显性的欺凌,(1)和(5)属于隐性的欺凌。最后,具体分析一下这些欺凌的方式:(1)属于网络欺凌及社交欺凌(发布信息威胁大家远离被欺凌者);(2)属于言语欺凌(被嘲笑并被骂脏话);(3)属于肢体欺凌(总被笔尖儿戳后背);(4)属于言语欺凌及肢体欺凌(上厕所被阻拦、威胁);(5)属于财务欺凌(被索要钱和文具)。

有同学曾经问我,说这些行为也许就是同学之间的玩笑呢,上升到校园欺凌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针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并非小题大做。的确,每个校园欺凌案例都有其复杂性,只是通过这么一句简单的描述来辨别是否属于校园欺凌看似有些草率。但是,我们从校园欺凌事件的规律中不难发现,校园欺凌往往就是从大家常以为的“开玩笑”或“如果我在意或反抗,就是小题大做”的时候开始。如果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应对不恰当,那么这些所谓的“开玩笑”等就很容易在之后的交往中发展为真正的、更为严重的校园欺凌。

在此,我也想提醒在读这本书的同学们,辨别校园欺凌的一个重要线索,就是你的感受!当你明显地感觉到不舒服,觉得不被尊重,但对方却继续以你的不舒服为乐或获取利益时,这很可能就是欺凌行为已经开始的一个信号。

二、我为什么会遭到欺凌?

谈这个问题,我是痛心的。因为很多孩子在遭受校园欺凌的时候,不是责怪欺凌者,反而是更多地责怪自己,认为是自己不够好、不够勇敢、不够坚持才招来欺凌。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对自己情绪的“二次碾压”,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心理弱势”。因为没有一种欺凌行为是可以被合理化的。

我不认同“受害者有罪论”,因为即便你拥有善良、友好、慷慨、好学等很多优点和良好品格,也不一定就能完全避免校园欺凌。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基于144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结果发布了《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欺凌》报告。报告指出,全世界平均每3个学生中就有1个遭遇过校园欺凌。欺凌现象的高发期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即小学高年段和初中阶段。

所以,如果你正在遭受霸凌,请相信我,这真的不是你的错。很多欺凌者甚至不需要什么理由,就会对身旁的人发起攻击,以满足自己是“强者”的心理诉求,并用控制他人等糟糕的行为来获取某种满足感。请一定要相信,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欺凌者的护身符。

三、如果遭遇了欺凌该怎么办?

01

明确表态,严肃制止。在遭遇欺凌的开始阶段,你要做的,就是勇敢地当自己感受的发言人,用语言或行为明确制止对方,如告诉对方:“你们这样说,我很不舒服,我很不喜欢这样的行为,停下来!”如果尝试几次后都没有明显效果,就可以及时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02

保护好自己,及时求助。如果欺凌行为在被警示后依然出现,你可以先迅速评估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如果对方人多或不好呼救,要果断找到当下能最大程度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策略,暂时脱困后再运用身边的资源,如学校老师、父母或其他家人、警察及司法资源等帮助自己摆脱之后可能会面临的困境。

03

心理支持很重要。很多遭遇校园欺凌的孩子往往容易对环境和他人丧失信心,并在恐惧的情绪中放大欺凌者的威势。关于这一点,我要分享给你的是:你不该遭受欺凌,请相信一定有人可以帮助你,不要放弃求助,同时告诉自己,任何境况,我们都有多种选择,而默默忍受是其中最糟糕的选择。我们不要放大对方的势力,也不要轻视自己的能力。

四、可以做些什么来预防校园欺凌?

01

在同伴关系中建立健康的“界限”。那什么是界限呢?我们可以想象,界限就像一道篱笆墙,它围在我们的房子和草坪的周围,篱笆内是属于我们的不可侵犯的范围。如果有人越过篱笆墙来践踏你的草坪、毁坏你的房子时,你完全有责任和权利对他说“不”,并运用一切想到的合法的办法来正当防卫。

02

建立清晰健康的“自我形象”。自我形象即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认为自己是弱小的、和他人是不平等的、是不重要的,等等,这样的自我形象就很不健康。你可以尝试在照镜子时多练习自我肯定,多去发现自己的优势或特质,并敢于对外展现自身的特质。

03

要有朋友或同伴,要主动去结交善意的朋友。这些年,我在对遭遇校园欺凌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被欺凌的孩子大多不擅长交朋友,常常是孤单的状态。朋友不一定多,但是要有一两位跟自己关系不错的朋友。这是一张结实的关系金网,可以让你们彼此理解与帮助。

五、给家长们的提示

首先,如果您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园欺凌,请不要把这件事归咎于“我的孩子很懦弱”,因为孩子需要的不是被评判,而是被帮助。作为孩子的亲人,请完全信任孩子的感受并协助孩子处理好被欺凌的事宜。

其次,请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寻找解决办法。我在心理辅导的一线工作中,发现家长在了解事情后经常采取的措施是带着怒气和冲动去“摆平”欺凌者,而不是解决这个问题。这往往会造成更加复杂的局面,甚至演变为追悔莫及的悲剧。

六、给学校的提示

对于遭受欺凌的学生,学校处理问题的重要原则为:及时通报家长,诚实面对并承担责任,必要时对受到欺凌的学生进行司法协助,在法律范围内给学生提供公义公正的帮助。

我在一线给遭遇欺凌的学生做心理辅导时,发现有的学校在第一时间考虑更多的是“学校的名誉”,而不是“我要保护学生,以学生的权益为重”,以至于错失处理问题的黄金时间,甚至有的学校试图用弱化问题、推责的方式来处理。其实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问题更加复杂,还会给遭受欺凌的学生及其家人造成额外的心理压力和伤害。

《沉默的十三岁》作者:[法]塞西尔·阿利克斯/著,徐颖 谢逢蓓/译;适读对象:11-14岁;出版日期:2024年3月

愿今天正在阅读的你,能对校园欺凌多一些了解。如果你正在遭受校园欺凌,我希望你能从心里生出勇气,并运用身边的各个支持系统,早日摆脱困境,走向阳光、自信的成长之路。

素材来源:新天地童书

相关阅读
“学生欺凌”与“玩笑打闹”的边界在哪?如何判断和处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21
武汉文旅启动暑期普法 聚焦校园欺凌问题开讲
武汉晚报 2024-07-29
面对校园霸凌行为需要法律为正当防卫撑腰
工人日报 2024-06-08
防校园欺凌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法治日报 2024-05-26
对校园欺凌说“不”!这些措施你应该知道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2
老师为何“治不了”校园欺凌
解放日报 2024-05-09
“嬉戏打闹”和“校园欺凌”如何界定
北京晚报 2024-04-15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专家这样建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