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调查| @家长们,别让孩子成“低级快乐”短视频的奴役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19 11:28

“如果青少年长时间沉迷视频,文字阅读能力很可能得不到有效培养和训练”“不少农村留守儿童熬夜、通宵刷短视频”……不久前,“孩子沉迷短视频”的话题,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共同关注。在当下“全民触网”的时代,儿童与短视频很难完全切断。相关学者建议,家长应科学引导孩子将短视频作为生活学习的辅助,尽量避免其对深度思考能力产生影响。

猎奇

内容夸张没营养

“家人们注意了,看我弄死这个老六。诶诶诶!别跑,看我一刀攮死你。”听着iPad里传出的声音,老崔蹙起了眉,再瞥见孩子的笑容,更气不打一处来:“赶紧的,别看了啊,最后3分钟!”

老崔的孩子正上四年级,按照父子间的约定,每天放学做完功课,就是孩子的“iPad时间”。据他观察,前一两年,孩子主要以打游戏为主,“吃鸡、蛋仔”玩得不亦乐乎,可如今,刷短视频成了孩子的一门“功课”。“每天必刷,还同一个视频反复看”。

从内容来说,起初孩子爱看的视频,多是游戏攻略或动画片段,但渐渐开始“走偏”,喜欢上了内容无聊、表演夸张的短视频。即便是游戏、动画中的画面,也常由视频制作者重新配音,掺杂了许多低俗内容。

例如某吃播类播主,虽然选择的食品都是常见零食,但视频使用绿色怪异的滤镜,播主表情也非常夸张,吃上两口就要挤眉弄眼、做呕吐状,引得孩子哈哈大笑。游戏类视频则以录屏为主,视频制作者往往会加入大量夸张的“react(反应)”,遇到敌人便大喊大叫,打败敌人就疯狂嘲讽,脏话更是很多主播的“招牌”。此类视频火爆后,还会有网友将视频中的“名梗”再次剪辑,进行二次创作,形成内容更加单一、重复的“高能视频”。

类似的视频,恰恰迎合了孩子的猎奇心理。“这么大的男孩,最喜欢这些‘屎尿屁’的梗,看得那叫一个开心,还非拉着我一起看。”老崔坦言,自己并不希望孩子与网络隔离,许多网络热梗也是孩子的社交话题,但视频内容毫无营养,又令他如坐针毡。

对存在污言秽语的视频,老崔也曾试图利用平台中的投诉功能进行举报。但实际操作中,他发现投诉步骤非常繁琐,也不一定有用。“需要提交很多证据,截图录屏鼓捣半天,过一个月再看,视频还更火了。”

担忧

以偏概全受误导

更让家长们忧心的,还有某些传达“价值观”的视频。

“作业纸张很锋利,容易划伤人;写多了作业容易累,会得近视眼……所以同学们,远离作业,从你我做起!”仅以“远离作业”为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到诸多真人出演、动画剪辑等,描述师生矛盾、抵触学习、对抗家长的视频。

此类视频很受观者追捧,一则由小学孩子表演的“作业疯了”视频,收到超2.7万点赞、2000条评论。其中不少评论都表示“同意!赶紧扔掉作业”“珍爱手机、远离作业”。

“这种话简直说到我儿子心坎里了,他天天拿着这些视频说事儿。”张子成的孩子最近学会了一套“话术”——老师留作业叫“压迫学生”,家长布置学习任务是“破坏亲子关系”,抄写生字、单词,更是孩子的“压力源头”。

张子成坦言,为孩子减负是现在社会共同倡导的,家长也认同,但到了短视频里,表达起来完全变了味,让家长十分被动。“就是为了吸引孩子,以偏概全,可孩子不明白,还觉得视频讲得有道理。”

不仅是学习相关,为了吸引眼球,一些涉及社会现象、热点内容的短视频,往往将观点激化放大。成年人尚且易被误导,何况孩子。虽然部分视频标注了“仅供娱乐”等字样,但对孩子而言,很难理解“玩梗”与真实的区别。

发现

替代陪伴易上瘾

在家长李女士看来,孩子沉迷于短视频,与家庭关系紧张,缺乏陪伴脱不开干系。她印象深刻的是,不久前五岁女儿生病,她陪着在医院输液。隔壁位置来了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输液期间两三个小时,一直在刷短视频。“除了外放声音打扰别人,这眼睛也受不了啊!”

连周边家长都在担忧,孩子父亲却不闻不问,中途孩子母亲想要拿走手机,男孩马上激烈地大喊大叫,家长只好作罢。“他父母交流时,只要稍有分歧,父亲就冷言冷语,令外人都感觉十分不适。这样的环境,孩子怎么能不想逃避?”

去年7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课题组完成的《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与学习研究报告》显示,82.9%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农村、中学生、学习负担重、亲子关系不好的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比例更高。”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围绕亲子关系与短视频使用进行调查,发现与父母关系很不好、不太好的未成年人,相比亲子关系很好的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比例分别高22个、25个百分点;家庭陪伴多的未成年人,经常使用短视频以及长时间使用短视频的比例,都相对较低。

“短视频,包括游戏,都是孩子的‘电子父母’。”家长岳先生称,自己坐地铁时,时常会见到带着孩子的家长、老人,将手机交给孩子,换得一路清净。“一次有个孩子蹲在车厢接缝处看视频,下车时也不还给奶奶,老太太真是硬抢才抢回去的。”岳先生坦言,自己算得上比较有自控力,看视频多选择历史方面的内容,或者是学英语。即便如此,偶尔也有放松一会儿,不知不觉发现“刷”了很久的经历。“小孩子本就没有太多主观能动性,自制力也差,家长再不理会,短视频那么吸引眼球,不上瘾反倒奇怪了。”

建议

用网习惯巧培育

围绕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2月28日首都互联网协会曾召开网络评议会,政府管理部门、业界专家、互联网平台和妈妈评审团成员多方齐聚。在明确平台应加强监管前提下,提出相关各方应努力实现“技治”“共治”“自治”三管齐下,形成治理合力。

“早晚有一天,孩子会拥有自己的手机,家长更不可能永远把孩子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管。”岳先生认为,刷短视频只是孩子可能受到的各种诱惑之一,关键还是在于利用引导。“有很多制作精美、具有知识含量的优秀视频账号,我不会一味回避。”近来,他正为女儿讲解音标,为启发孩子兴趣,先用短视频引入,再落到书面去掌握。“归根结底,希望让孩子感知到这是一种‘工具’,要为自己所用,而不能成为它的奴役。”

在《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与学习研究报告》中,孙宏艳建议,不要“谈网色变”,应给未成年人实践和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在数字世界生存的韧性和能力。这显然对家长提出更高要求。事实上,正如报告所显示亲子关系的重要性,除了刷短视频,同样体现在玩游戏、看网络小说等一系列“触网”行为上。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家长和孩子共同商议制定网络“冲浪”规则,才有可能帮助孩子培养数字时代健康的用网习惯。

文化评论家、原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马相武认为,家长和老师,应多去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欣赏需求、兴趣愿望。在此基础上,有能力有水准者,不妨帮助孩子挑选精品良品。“短视频乃至手机问题上,不要采取所谓的强制执行。有学校将孩子的手机收上来当场砸掉,这样做谁都知道是错误的。青少年稍有偏颇,特别是兴趣和愿望的偏颇,也没有那么可怕。”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研究表明:好的亲子关系积极影响初中生短视频使用行为
人民网-教育频道 2024-09-26
保护好“屏幕里”的孩子
中国青年报 2024-09-24
为帮孩子完成作业家长花钱买空笔芯,形式主义的作业给谁看?
法治日报 2024-08-31
临近开学如何做好心理准备?专家来为家长和孩子支招
微言教育 2024-08-28
调查 | 假期催生“小胖墩”,乐享运动孩子该去哪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05
调整姿势就能“治好”孩子脊柱侧弯?家长请注意这些误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05
高考后,考生容易出现的四个心理问题
健康中国 2024-06-12
考试季的减压攻略,家长和孩子请查收
学生与健康微信公众号 2024-05-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