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缺它比缺钙更常见、更危险!过了 50 岁就会快速流失,6 招教你预防
科普中国 2024-03-16 11:30

有句话叫“存钱不如存肌肉”,肌肉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意味着力量和生命力。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过了一定年纪,肌肉就会大量流失,并且导致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

人体全身共有600多块肌肉,一般来说,在40岁之前,肌肉的质量会逐渐增多,肌力逐渐增强,直到40岁左右时达到顶峰并保持,待50岁以后,人体骨骼肌的量逐渐减少、肌力逐渐下降。有研究发现,50岁以后人腿部肌肉的质量每年减少1%~2%,肌力每年减少1.5%~5%。

根据中国人群肌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社区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为8.9%~38.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且随增龄肌少症的患病率显著增加,80岁及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可高达67.1%。

随着现代人工作、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互联网时代下产生的久坐一族,加上现在全民化的减肥潮流,如果不注意减肥方式,也会增加肌肉的流失,肌少症的发生逐渐低龄化。

到底什么是肌少症?肌少症有什么危害?如何预防?今天就来详细说说。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的概念由美国塔夫斯大学(Tufts University)的欧文·罗斯(Irwin H.Rose)在1989年首次提出,是一种影响老年人的渐进性骨骼肌质量、力量和功能丧失的疾病。

肌少症会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容易跌倒,骨折,增加死亡风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肌少症根据病因大致分为原发性肌少症和继发性肌少症两类。原发性肌少症主要是与年龄相关的老化引起的,遗传因素是主要原因。

继发性肌少症主要与营养不良、疾病(比如糖尿病、限制人体活动的残疾及慢性心、肺、肝、肾疾病、脑血管疾病)、滥用药物、体育活动减少、不良的生活方式(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等有关。

已有证据表明,糖尿病是肌少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体育活动减少、不良生活方式是继发性肌少症的最常见原因。

肌少症致跌倒和骨折风险增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并与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认知障碍相关;可以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失调、生活质量下降,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或长期需要别人照料,死亡风险增加。肌少症增加了住院风险,提高了住院期间的护理成本,增加了住院费用。

如何快速知道自己是否有肌少症?

肌少症的筛查可采用简单的五项评分问卷(SARC-F)量表。

另外还可采用步速测试和手手握力测量进行评估。

1.步速测试:6分钟行走试验,测试行进过程中的最大步速(在家可佩戴运动手表监测),如果6分钟内在最大步速≤0.8米/秒,则进一步测评计量确定诊断;若6分钟内的最大步速>0.8米/秒时,应进一步做手部握力测试筛查。

2.手握力测量:在静息情况下,优势手握力的正常值为男性握力>25kg,女性握力>18kg。如果握力正常,基本上可排除肌少症;若优势手的握力低于正常,需要进一步做肌量检查确定诊断。

如需明确肌肉量可至医院行体成分分析或双能X射线吸收仪(DXA)检测四肢骨骼肌肉量。

肌少症如何预防和治疗?

确诊肌少症后,应区分是原发性肌少症,还是继发性肌少症。对继发性肌少症患者,应明确引起继发性肌少症的病因,进行病因治疗。

1、病因治疗

对有基础疾病的肌少症患者,如糖尿病、慢性心、肺、肝、肾疾病、脑血管疾病患者,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促进运动锻炼,阻止和减缓肌肉量的减少和肌力减少很有帮助。

其中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的防治尤为重要,包括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血管并发症、血糖控制不良等。

研究表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及血糖控制,控制糖尿病的血管、神经病变,对预防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的发生和阻止肌少症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少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合理饮食、不当生活习惯等等

2、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久坐不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与肌少症的发病明显相关,同时也是加速肌少症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但能预防肌少症,也是治疗肌少症的最基础的治疗,建议老年人和肌少症患者及早改变这些不良生活方式。

3、保证足够的能量和蛋白摄入

对于肌少症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推荐达到1.2~1.5 g/kg,并且需要根据营养评估给予足够的能量和蛋白摄入;对于有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肌少症患者,及时口服肠内营养制剂的补充,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D和多种维生素,减少肌肉蛋白的分解,促进肌肉蛋白的合成。

4、运动干预

运动干预对肌少症的预防和治疗是很重要的。在营养补充足够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抗阻训练、有氧、拉伸和平衡运动以改善躯体功能,增加肌肉含量和力量。对于合并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需在基础疾病控制稳定后,建议通过运动医学专科或营养专科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

5、药物治疗

目前还没有以肌少症为适应证的药物,临床上治疗其他疾病的部分药物可能使肌肉获益,进而扩展用于肌少症。包括同化激素、活性维生素D、β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生长激素等。

6、预防不良事件

肌少症患者还应注意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首先应进行不良事件的风险评估,包括衰弱状况、易跌倒和失能风险等的详细评估,从而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不良事件干预方案。预防肌少症不良事件的发生,特别是预防、减少骨折,是肌少症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千金难买老来瘦?别把肌肉“瘦没了”!
大众医学杂志 2024-10-25
被忽视的慢性肾脏病并发症,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需要协同
财联社 2024-07-08
痛经的人,更不容易怀孕?医生解答:真相是……
科普中国 2023-11-05
姨妈期的你还在为痛经苦恼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7
预防骨质疏松,从强肌健骨开始丨世界骨质疏松日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10-22
膝盖疼痛该如何防治?
兰世亭 2023-09-04
“千金难买老来瘦”?瘦并不一定代表健康
健康中国 2023-08-29
年纪增加、久坐、盲目减肥或患肌少症 如何预防
科普中国 2023-0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