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为“小店经济”当参谋,这位专家“调研”百家后亲自开店
成都商报 2024-03-14 12:36

美团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成都小店数量比去年新增25.7万家,小店总数量排名全国第三。潮玩、茶馆、咖啡馆等“小而美”“小而潮”“小而新”的新式小店正不断推动消费方式、生活观念的迭代创新,持续焕新城市发展活力。

对于成都而言,“小店经济”是一个标识性的话题,它承载了大众印象里关于成都“烟火味”“幸福感”最具象的表达。毕竟在大多数老百姓看来,走进一家小店消费才是日常,对于有着自己消费主张的年轻人更是如此。

脱离“千篇一律”大商超主导的即买即走模式,年轻人倾向于通过结交朋友买东西、卖东西。在建立于社区、街道、友邻间的小店,他们通过互动式消费,构建一份超大城市里的归属感和精神空间。可以说,一切都和人与人的社交关系有关。

各区域内的小店经济旺不旺,城市“毛细血管”的活力如何?过去,城市管理者们只能通过统计或现场走访来了解,而如今在市民政局的支持下,去年,成都市新联会副会长、市委统战部“同心智库”专家马树海带领课题组,进行了一次新式小店的深入访谈调研。

走访了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锦江区、成都高新区、大邑县6个片区,课题组共取得有效样本125个。有趣的是,为了找出并验证解决策略,在深度的调研过程中,马树海干脆自己开了一家名为Seed space(种子空间)的小店。历时5个月,这块“试验田”才终于诞生。一份有感受、有数据,也有策略的《成都百家新式小店发展报告》也诞生了。

成都发布—红星新闻深度报道组记者经过多维度走访调研,探寻成都新式小店如何破题运营难点。

感受

“试验田”里得出了哪些结论?

马树海课题组给出了一个概念:新式小店指由市场自发形成的,在某类特定消费群体中享有较高口碑的空间场所,一般坐落于街巷或者特色产业园区内,面积在200平方米以内,由独立主理人经营,呈现出“模式新、业态新、形象新、品牌新”等特点,涵盖了零售、餐饮、文化艺术、休闲娱乐、手工艺、生活服务、主题体验店及历史老店等类别。

有着“小店之都”之称的成都确实有着培育新式小店的土壤,数据显示,成都有1万家茶馆、4000家书店、2000家乡村民宿,独立咖啡馆数量(5000余家)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

“社区”“品牌”“社群”“创业”“紧凑”“青春”,是成都新式小店被归纳出的六个关键词。花样层出的小店背后,不仅释放出消费扩容提质升级的讯号,也意味着小店们的发展需求正呈现着多样化。

今年的成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化改革“一号工程”。马树海认为,想要切实帮助小店,优化营商环境需要要素支撑,不光是出台政策,政策还需要人送出去,“工具始终是工具,理性无法替代情感。”调研走访中,为了“感性”地感受开一家小店所需解决的问题,马树海也决定了找个合伙人一起当一次“主理人”。

“搭建人和政策的桥梁”“搭建人和人的桥梁”“搭建人和团体的桥梁”,是马树海开设小店,作为一名小店主理人最深的感受以及需求。

除了智库专家身份,马树海还是少城城市有机更新研究中心发起人、新民智库理事长,考虑到少城聚集着文创产业园以及一群创意人才,马树海选择的小店类型,是一家使用类型多元化,附带价值高,集咖啡店、共享办公、会议空间等为一体的创意聚集地。

260平方米,开在上半节巷,进门就能闻见咖啡香,看到明亮宽敞的咖啡桌、办公桌以及多个议事厅。

花了4个月,这家Seed space空间终于打造完成,既新潮也焕发着无限可能。调研过程中,马树海也发现,如果小店店主能主动出击,并且具备协商能力,本着共赢原则,很可能在房租和建设资金上可以得到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比如:独立书店有对应的专项经费支持,有些小店符合大学生毕业5年内的创业补贴,还可以参与社区公共空间、美空间、微更新评比获奖奖金等。另外,各个区也有一些补贴政策。比如,《金牛区大学生创业补贴申领实施细则》提到,对在校或毕业5年内、在金牛区开办创业实体的大学生,经审核后给予1.5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我的店铺主正好是附近社区的住户,但当我说明空间用途,房东给我打了房租折扣。”马树海表示,经过争取,自己的空间还得到了一些政策和资金支持。最终,马树海个人出资10万元。对于引进的咖啡店,因为投建费用低,自去年11月开始运营,马树海同样没有收取费用,只需要他们自理电费。

解决了资金问题,马树海遇到的问题还在于和邻里街坊的相处,“这个问题我太有发言权了。 ”

因为Seed space装修遭到楼上居民投诉,于是从去年7月份一直拖延到11月份。“一旦引起居民矛盾,我们就需要和社区沟通去化解。”在处理人和人关系的问题上,马树海认为社区工作人员如何和小店沟通是一个共性难题,“社区工作人员怎么跟小店打交道?又如何化解小店和周围居民的问题,这是技术活。城市管理者和一线工作者刚开始可能是行政思维,但最后怎么跟店主们同频共振?怎么互融?这都是需要思考、总结的过程。”

数据

为何54.4%小店对政策不了解?

基于马树海的身份,如何去寻求政策的帮助,对于他并不难,但调研的过程中,他发现小店店主们对于政策的了解程度并不高。新式小店有别于传统夫妻店、首店或连锁店,是近5年来在街巷里自然生长的新商业形态,因覆盖面广,行业多元,功能叠加,涉及部门多,目前还没有牵头部门针对新式小店制定引导支持激励政策。

“尽管成都围绕减税降费、创业就业、减免租金等生产要素出台了一揽子政策,但系统性、针对性不强,呈碎片化分布,‘政策找人’点对点可操作性不强,降低了政策的落地性,小店主理人对政策的知晓度偏低。”马树海介绍,《报告》中的问卷分析结果显示,有54.4%的小店对政府出台的支持政策“完全不了解”,而“完全了解”的仅有15.2%,远低于中小微企业。

针对此,记者走访了东门市井的小店。作为成都有名的特色街区之一,街区划分为四川美食、市井赶场、传统休闲老茶馆三部分,和李劼人故居一起构建了完整的劼人公园。据了解,目前东门市井聚集了店铺36家。

食糯兽是其中一家售卖新式糕点的小店,店铺约十平方米左右。据店主的母亲王女士介绍,店铺原是儿子辞职所开的店,一心希望能打造出具有品牌感的网红店,自营业以来,店铺仍在盈亏点以下徘徊。

王女士有自己的想法,“目前,我们希望能增加东门市井的引流,过年期间,生意比平时要好很多,营业额能翻好几倍。但除了节假日、天气好的时候,平日里东门市井还是有些冷清。”记者从所属的菱窠社区了解到,凭借东门市井春节举办的首届灯会以及成都一系列春节活动加持下,7天里,东门市井人流量约有20万人 。

此外,王女士表示,如果能多在东门市井举办活动,社区、街道多和商户联动,再多做宣传,也许可以增加更多人气。

《报告》中指出,对于小店而言,目前最需要的支持的前三项是宣传引流(81.6%)、街区氛围营造(62.4%)和减免租金(47.2%)。分析发现,实际得到宣传推广支持的小店占样本总量的28.8%,得到租金减免支持的仅占2成(21.6%);市场拓展得到支持的比例最低,仅为4.8%,未享受任何政策支持的小店占比达64%。整体看,小店规模小、流水少,涉税金额不大,从减税政策中能够得到的实惠有限。

“小店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这句话被马树海反复强调。

在这位专家看来,小店门槛低、体量小,店主研究政策的精力有限,这也意味着抗风险能力弱。如果小店起步初期,政府能够给一些支持,比如空间支持,产品渠道支持、引流支持,相比宏观政策,这类具体、精准的政策反而会对小店产生助力。

与依附在东门市井这类特色街区的聚集小店不同,成都市区内还有一种是类似于Moses Coffee这样生长在街巷,没有任何宣传,甚至连店招都没有的小店。

“目前我们已走通小店的运营模式,盈利在行业水平之上。”据店主赵明宇介绍,Moses Coffee是一个复合型咖啡空间,咖啡只是一个链接人和人关系的产品,他真正运作的是空间社交带来的附加值。记者探访间发现,尽管这家咖啡店位于支矶石街,与宽窄巷子紧邻,但仍存在隐蔽性强的问题,引流量并不大。

“现代社会中的小店已经不再靠单一卖东西赚钱,它一定是个复合型空间,给到客人的是物质加精神的双重体验。我会开玩笑地和客人说,我的咖啡在30块钱的份额里只占一块钱,此外大部分是文创产品、空间氛围、整体环境,一些住得很远的熟客会一个月来一到两次,这里更像一个会客厅。”赵明宇说。

作为经营了一年多的小店店主,赵明宇提出了和马树海相同的看法,即小店也许并不需要繁复、细致的各类政策,对于小店店主们,更需要的是有人能站在小店生命周期面前,给予长久的运营帮助。

方法

如何系统性地激活小店?

马树海在考察多个城市后,为成都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即支持小店政策要有系统性,更要可及可感、服务工作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优化发展环境要有效率更要公平。

马树海认为可以借鉴南京经验,建议由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和文广旅局牵头,结合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部署,制定支持小店发展的组合拳政策,包括放宽小店经营条件、宣传推广、数字赋能、平台支持、品牌建设和租金减免等。

“我们可以梳理出针对小店的工具包,将一些小店遇到的高频需求系统性梳理。”

在搭建人和人、人和团队的桥梁方面,马树海更倡导的是“看见人”“看见需求”。他指出现有的小店主理人普遍年轻化,且思想活跃,属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基层服务工作需要有力度,有温度。市区两级统战部门要联合宣传、网信、民政、群团组织等,常态化走访联系小店主理人,通过搭建与产业部门联动平台、机会清单发布、支持发起成立创意人才促进会、采购专业服务等形式,凝聚小店主理人,助力小店健康持续发展。

“我认为给小店机遇永远比给政策、资金要好,很多城市会将小店放在畅通城市毛细血管消费的角度来谈,但成都是一座强调幸福感、烟火味、包容度的城市,大众会有期待,小店同样可以视作年轻人释放压力,提供情绪价值的场所。这需要政府给予刚刚起步的小店‘雪中送炭’的帮助。”马树海说。

文/昌娟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助力小店生意增长 度小满为百家小店带来超8000万次曝光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2
我在县城卖咖啡:消费下沉后,让“附近”归来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2-26
“一号文件”的人才之思:年轻人来了 乡村怎么才能“接得住”?
成都商报 2024-02-05
度小满“闪耀的小店”公益推广计划收官 为百家小店带来超5000万曝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4
超五成受访小店店主认可开店是一种不错的创业选择
中国青年报 2023-12-14
这届成都年轻人 为何爱上Citywalk?
成都商报 2023-08-16
了不起的青春小店
中国青年报 2023-05-19
今年3月夜间消费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26.6% 成都夜间消费领跑新一线城市
成都商报 2023-04-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