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74岁老盐工打造微观古盐场 立体再现传统盐井技艺
成都商报 2024-03-13 13:37

一根根楠竹筷子、一块块木料和金属,被巧妙打磨制作成了微缩版天车和盐井钻修工具“锉”“钩”“须”“铲”……

退休后,四川自贡老盐工梁援越把自家农村小院改造成了工作室,购买了钻床、机床、虎钳等工具。20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地制作微缩版“古盐场”,其中一类作品是用金属制作的按比缩小的盐井钻修工具,还有一类是用木料、竹筷制作的按比缩小的天车模型。

梁援越在贡井盐厂干了一辈子,从最基层的抠水岗位到司钻,再到井口总管事,负责全厂七八十口盐井的安全运行、故障维修等工作,“厂里每一口井的钻修工作,我都参与过。”

如今,作为“古盐井钻修工具复制技艺”传承人和“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传承人,现年74岁的梁援越告诉记者,“这些工具大多数用不上了,我把它们做成缩小版,是希望留下些历史资料,让后人对盐业历史有更多了解……”

从基层岗位做到井口总管事 曾参与厂里每口盐井的钻修工作

梁援越的父亲梁三和是自贡市贡井盐厂(已改制)的一名锻工。他从小就经常随父亲到单位帮着“打杂”,并认识了许多钻井、修井的工具。

1971年,梁援越成为贡井盐厂正式职工,任抠水岗位;1974年顶班操作,成为全厂最年轻的司钻。1976年,梁援越成为井队队长并开始带徒,1978年升为井口管事。所谓井口管事,即井盐钻井及生产现场总指挥,职能包括协调各工种、处理井下事故、使用并制作各种工具。1982年,梁援越升任贡井盐厂井口总管事,负责全厂七八十口盐井的安全运行、故障维修等工作。

“厂里每一口井的钻修工作,我都参与过。”梁援越告诉记者,他的强项就是修井。多数情况是泥沙堵塞了井口,或是有东西掉到井里无法取出的问题。遇到盐井故障,梁援越则根据盐井实际情况,制定钻修方案,指挥并参与维修。

他说,盐井的维修工作是一项传统技术,用于维修的工具也都是先辈们传下来的,维修的方法也是经验传承。所以,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再选择具体工具。

他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开凿于清咸丰年间、日产气量超过两万立方米的东源井突发事故,上千米钢丝绳落入井内,导致大半个贡井盐厂停产达一个月之久。自己带着一支上百人的抢修队,吃住都在井边,通宵达旦,最终制定出“加压让钢丝绳结团,破坏其结构再分段起出”的解决方案,才把盐井修好。

打造微缩版古盐场 制作上百件盐井钻修工具和天车模型

3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艾叶镇,穿过古镇朝旭水河上游方向行驶一段路程,就到了梁援越的家。2000年病退后,梁援越就把院子改造成自己的工作室,先后购买了台式钻床、木工多用机床、虎钳等工具,开始制作自己的微缩版“古盐场”。

梁援越向记者介绍,他的微缩版“古盐场”主要有两类作品:一类是用金属制作的按比缩小的盐井钻修工具,一类是用木料、竹筷制作的按比缩小的天车模型。

最开始,他花了半年时间,制作出一套木制井盐钻修工具,但感觉还原度不够高。于是又花了整整一年多,用金属材质等比例地打造了上百件盐井钻修工具。

梁援越介绍,盐井钻修工具分为“锉”“钩”“须”“铲”四大类,共计约100件,每件都是用金属锻造而成,均长20余公分,各有其用。他所复制的钻修工具依据199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井盐工具研究》一书,结合自己的工作生产经验进行制作,力求每件微缩版的复制品做到和原型一模一样。

一连做了几套盐井钻修工具后,梁援越又开始制作天车模型,还有可以模拟古盐场天车实际运作的场景模型。记者看到,在梁家一个房间里,摆放着数十架高矮不一的天车模型,这些模型主要选用木材或竹材制作而成。

“木材都是专门到木料厂选的,竹材都是去镇上餐馆里要来的。”梁援越笑着说,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到镇上几家餐馆去讨要一批淘汰的楠竹筷子,正好可以做小型天车模型的原料。

在梁援越手里,普通的竹筷子经过削割、打磨、捆扎、上色等工序,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的盐井天车模型。他说,这些模型自己从不主动销售,都是买家主动定制或上门选购,有的用于场馆陈列、有的作为教具走进课堂,还有些作品被爱好者带回家收藏。

通过手工艺品展现传统技艺为盐业历史留些资料

看着家里被摆得满满当当,梁援越的妻子雷利贤时不时会抱怨几句。她说,梁援越退休后就开始做盐井钻修工具和天车模型,像一个痴迷做手工的孩子,一天忙到晚。对此,梁援越一笑而过。他知道妻子是担心他休息不够影响身体,他说只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妻子还是很支持的。

如今,梁援越既是自贡市贡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盐井钻修工具复制技艺”第三代传承人,也是自贡市自流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第三代传承人。

他坦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昔日的盐井大多数不再生产,传统盐井技艺在实践中运用得越来越少,会用的人也越来越少,因此需要有效传承。他能做的,就是把两项技艺通过手工艺品的形式展现出来,为盐业历史留些资料,从而传承盐井技艺、传播井盐文化。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刘汉朝先生向记者表示,就目前而言,“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不仅仅是一项非遗,在自贡现存盐井的保护修缮过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梁援越老人的“古盐井钻修工具复制技艺”是一项难度系数很高的技艺,不仅仅是把传统钻修工具做小,更采取“做小”的方式,让传统钻修工具得以有效保存和传承,令人敬佩。

文/袁伟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公示
工人日报 2023-04-14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单
新华社 2020-11-25
揭秘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传承两千年井盐文明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10-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