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全国政协委员李浩:建议养老照护服务对接医院老年病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8 18:05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年初国办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提及,加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推动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毗邻建设、资源共享等。

医疗卫生行业与老年服务密切相关。老年人疾病防治学科应如何发展?医疗机构及其服务又该做哪些“适老化”改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党委书记李浩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搜狗截图24年03月08日1648_5.jpg

医院老年病科在全国范围内供小于求

北青报:您认为,医疗机构设置老年病科的必要性是什么?

李浩:医疗卫生行业与老年服务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三个方面:老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医养结合以及老年照护。从目前来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我们作为医疗机构最重要的职责。

老年人疾病有着自己的特征,设立专门的科室,才能便于及早干预、精准施治。一方面,老年人疾病多是综合性疾病,仅凭病征去单一科室诊治,未必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另一方面,老年病的病程发展与衰老密切相关,必须考量老年人自身身体状况,进行更科学的研判。这也衍生出,老年病的治疗、用药需先经过综合评估,才能尽量避免失治、误治。

所以,在人口老龄化的当下,医疗机构设置专门的科室服务于老年群体,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北青报:据您了解,目前全国医疗机构,特别是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在老年病科方面的建设是什么状况?

李浩:在我国,老年病学科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老年病科在全国医疗机构的开设、床位数的设置,远远供小于求。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这样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大。

不过,近年来,国家层面已陆续出台文件,促进解决老年病防治和科室设置问题。其中的目标包括: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以上。各中医医院要设置老年病科并作为独立科室进行建设和管理,二级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床位数原则上不低于20张,三级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床位数原则上不低于30张。

我也相信,伴随着支持文件的陆续落地,老年病专科的设立可以跟上我国人口变化带来需求激增的速度。

医护需要成为具备一技之长的“多面手”

北青报:老年病科的设立对医护人员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李浩:正是基于老年病的复杂性,这一学科需要不同专业的医生形成合力。以望京医院今年开设的老年病科为例,由来自急诊科、综合科、ICU、脾胃科等科室的医生组成新的团队。对于医生而言,在有专门科室的一技之长基础上,还需要具备多种学科综合知识的储备,成为“多面手”。所以老年病科对医生和整体团队的综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面所提到的老年患者综合评估,也是这个科室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疾病状态评估、用药状况评估、其他身体特点评估等。这也需要专业的人来做。

此外,对护士的要求,也需要其具备针对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及老年病特征进行护理的专业技能。

北青报:来自不同专业的医护进入新的科室后,如何适应岗位需求?

李浩:各科室的医护汇聚过来后,都需要通过临床进修获得更综合的知识。例如,做老年用药评估的,也需要具备应急抢救能力。但在培养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应有自己的专业侧重点,掌握单项优势。

北青报:目前与老年医学相关的人才培养是什么模式?

李浩:国内高等院校的老年病学科发展整体起步较晚,在中医药院校更是如此。所以目前在岗的老年病科医生,多是从院校毕业从事不同专科工作后,汇集到一起的。他们有着良好的专科基础知识储备,再接受半年到一年的培训,就可以胜任工作。这也是目前医疗机构针对老年病科比较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护士岗位。虽然院校护理专业已开设针对老年病的分支,但进入临床后也需要针对老年病人的特点进行专项培训,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从全国范围来看,二、三甲大型医院已开始加紧对老年病科的探索和建设。今后,通过医联体模式,将成功经验复制到下一级医院直至社区,可完成学科在医疗机构内自上而下的建立。

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力度加大,更多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了老年医学相关专业或课程,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也已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他们的加入可以大大缩短临床培训的周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一站式”就医体验还需配套政策支持

北青报:除了建立老年病专科,医疗机构还有哪些举措可以促成建立老年友善型医院?

李浩:我国一直在推进老年友善医院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改善老年人的就医体验,三甲医院更是建设的重点。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老年人在医疗机构就医还有很多的障碍和不足,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

硬件方面,比如,无障碍通道、绿色通道的设置,便于老年人识别的标志标识,这都是我们需要改善的地方。

针对老年病科室地点的选择,要缩短诊室与检查、化验及治疗科室的距离,尽最大努力实现“一站式就诊”。

软件方面,则与人紧密相关。比如网上预约挂号给老年人看病带来新的不便,我们需要通过预留号源、绿色导诊等方式解决。前面提到的,专业医护人员的跟进,同样属于软件支持的重要内容。

北青报:让老年人获得更好的就医体验,还需要哪些要素支撑?

李浩:老年友好型医院的建立,责任不仅在医院,还需要国家政策保障,多部门通力合作。

比如,由高层出台量化的“适老”建设标准,让医疗机构能够按规范统一推进;针对老年病,制定相应的服务定价机制、建立统一收费标准;还有国家医保政策对老年病专科的支持等等。当这些配套措施都能有效衔接医疗服务中的各个环节时,老年人看病的体验就能大大改善。

除此之外,还有一块很重要的内容,是社会科普。只有通过宣传,让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家属知晓老年病起病隐匿、多病共存、进展迅速等特征,对老年病科就诊有一定了解,才能避免延误患者治疗。

养老照护深层次对接医疗机构让老人“过得好”

北青报:养老照护服务与医疗机构的关联日渐紧密,您觉得目前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社区联动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李浩: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已配备相应的医生和护理人员,他们除关注普通疾病外,更主要的工作是承担急症状态下,老年病人向医疗机构输送的急救转运工作。碍于知识技能限制,他们对老年人身体综合性评估、慢性病长效诊治的专业性还难以完全满足需求。

北青报:您觉得机构之间还可以有哪些“适老化”改造?

李浩:老年人慢性病、综合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诸如医院老年病科的专业人员提供专业的评估及方案,这实际上是养老照护服务中更长期的一个需求点。如果医疗机构能够在早期对患者病情进行干预,老年人将获得更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所以,养老机构、社区与医疗机构的联动不应只停留在急救层面,与医院老年病科的有效对接,能真正满足老年人“过得好”的心理预期,它也将势必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熊颖琪
编辑/马晓晴
校对/李建良

相关阅读
如何推动老年医学科加速发展?
新华社 2024-10-11
共探糖尿病健康管理成果 | 双井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邀参加老年慢病论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3
老年人总便秘可能是没吃对
健康中国 2024-06-23
深圳罗湖区养老有多“香”?养老看病不离村“跟老邻居能唠嗑”
南方都市报 2024-06-19
北京持续聚焦老老人小小孩服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31
全国政协委员姚建红:建议应加强专科护士培养 完善专科护士管理体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9
全国政协委员张金英建言 养老机构如何更加“适老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8
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共病门诊9月4日开诊,号源已开放预约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3-09-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