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委员建议将“遗产管理师”认定为新职业 业内人士:行业人才存在很大缺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7 20:37

遗产继承问题备受社会关注,2024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李学梅拟向大会提交《关于将“遗产管理师”认定为新职业的提案》,让这一话题引发热议。

据了解,遗产管理师,是遗产管理人职业化后的称呼,目前,遗产管理人主要责任,就是替逝者保管、管理分配的自然人或法人。近年来由于群众对遗产与遗嘱方面意识越来越高,遗产管理工作的从业者数量也在随之增加,目前全国相关从业者已然超过24万余人。

“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会有纷争,亲情和利益之间亦是如此。有人就因一时的贪念,差点驱使一个家庭走向分崩离析。”业内人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遗产管理人的职责除了帮助逝者安排身后事,按照其意愿保管、分割财产外,有些工作是在帮逝者家人在亲情和利益之间调和,避免因为利益伤害亲情;还有一些遗产管理工作,甚至需要持续几十年之久,为逝者照顾家人的余生。

40岁古董商突然发病离世 母亲带着两任儿媳为遗产分配犯愁

2024年初,北京朝阳的刘女士受前夫妈妈所托,找到中华遗嘱库求助。她说,自己和前夫梁先生育有一子,后离婚,儿子交由前夫抚养。几年后前夫再婚,与小他10岁的第二任妻子又育有一子。“我前夫是做古董生意的,名下有3家店面,还有几套房产和存款,但没想到40多岁的他突发心脏病去世。”刘女士说,梁先生长年患有心脏病,但因为年纪小,从来没有过立遗嘱的想法。

刘女士介绍,梁先生除了第二任妻子与两个儿子外,还有一位母亲在世,已经年过七十,从未干涉过儿子的生意,也不知道具体存款。

“我第二个儿媳虽然孝顺,对孩子也好,但今年才30多岁,我儿子死了,她不可能后半辈子全都一个人过,肯定会为自己和儿子考虑,可我这大孙子怎么办?我对自己的份额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我的大孙子,能够得到他应得的份额。”老人表示,自己的大孙子今年才14岁,没能力分辨是非,也不懂得对人设防,关于儿子所有的遗产,目前都在第二任妻子手中。

老人认为,涉及房产、存款之类的遗产还好说,一切都有相关的记录,但儿子的核心财产,几乎都在生前经营的店铺里,里面各种物件种类繁杂,有些十分不起眼的小物件就可能价值百万元,自己却又没有能力辨识。同时她也担心第二个儿媳会隐瞒、藏匿部分遗产,从而损害了大孙子的利益。尽管老人和第二任儿媳摊了牌,几次详谈遗产分配问题,但始终放心不下,无奈她才找到了许久不联系的大儿媳,四处寻求帮助。

“我们听说有一个叫做遗产管理人的职业,能够帮助过世的人清点、分配遗产,所以想来问问。”刘女士说,可因为前夫生前并未设立过遗嘱,也未曾指定过合法的遗产管理人,中华遗嘱库无法提供帮助,最终只能通过较为繁琐的诉讼程序来解决。

业内人士: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会有纷争 没有利益纠葛的第三方往往较为公正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遗产管理人是对死者的财产进行妥善保存和管理分配的人。继承开始后,遗产管理人按以下顺序确定:

第一,被继承人生前留有遗嘱明确指定遗嘱执行人的,遗嘱执行人即为遗产管理人。遗嘱执行人既可以指定一人,也可以指定数人;既可以指定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既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也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第二,没有遗嘱执行人的,继承人为遗产管理人,继承人为多人的,应当及时推选遗产管理人。需要注意,只能在有继承权的继承人中推选,而不能推选继承人以外的人担任遗产管理人。

第三,继承人未推选遗产管理人的,由全体继承人共同担任遗产管理人。这时,遗产管理人可能为数人,若在执行职责时意见不统一,应以多数原则决议遗产管理事项。

第四,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所在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遗产管理人。

“由此可见,法律中规定,任何人都可以当做遗产管理人,亲朋、好友、被继承人、法人或者其他机构。一般都是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如果没有指定的话,那么法律上就会赋予继承人作为遗产管理人的身份。但这条规定太过于依赖自觉性,一旦发生纠纷,很难保证一个和谐的结果。”中华遗嘱库家办部联合创始人张大龙告诉北青报记者,实际案例中,往往一些继承人会在协商遗产管理人的阶段,因为大家都是相关的利益主体而发生争执,从而走上诉讼的道路。甚至还会出现一人去世,全家分崩离析的悲哀局面。

张大龙此前曾在法院从事审判工作,而后辞职从事律师行业。“有利益存在的地方就可能会有纷争,亲情和利益之间亦是如此。有人就因一时的贪念,差点驱使一个家庭走向分崩离析。而家属因遗产产生纠纷的情况,肯定也是逝者最不想看到的情况。”他说,如果通过诉讼解决,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这期间往往也会出现继承人在保管财产时故意隐匿、转移遗产或恶意侵占遗产的情况。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的一起特殊侵权责任纠纷案中,南京一未成年女孩瑶瑶的父母去世后,其舅舅李某成为她的监护人,同时作为瑶瑶的遗产管理人。后李某以办理贷款需要为由,要求瑶瑶将这套房屋过户给自己,并承诺以后给她另外购买一套商品房。之后却与前妻合谋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将女孩名下的一套房屋卖给前妻。然而,这笔钱却没有给女孩,也没有用于她的生活或学习。

最后通过当地检察院、律协的努力,为瑶瑶维权,当地法院判定李某与其前妻连带赔偿瑶瑶损失的130万元。

“有时,即使是亲属中较为亲近的人作为遗产管理人,依旧会出现因存在利益关系或一时贪念而作出背离亲属的行为。”张大龙说,在大量的实践中他发现,通过没有利益纠葛的第三方作为遗产管理人,往往较为公正,最让继承人信服,不仅能帮助广大家庭妥善处理遗产事务,调解继承纠纷,促成家人之间的和解,传递温情和家风家训,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节约司法资源,是诉源治理的有效方式。

小弟酒后一句玩笑话引发家人猜忌与争执 遗产管理人出面挽回兄弟情

北京的胡女士在今年年初去世,她离世前,希望将名下唯一房产分配给四名子女。大儿子赵先生说,母亲多年瘫痪在床,兄弟姐妹4人轮流照顾,原本家庭和睦。在老人去世时,兄妹4人商定,将房产首先过户在最小的弟弟名下,待出售后几人再分割卖房款。

赵先生说,原本以为就能稳妥完成,但在一次和朋友聚餐时,小弟酒后说出了“心里话”,“他说房子过完户之后他不会分给其他哥、姐的这种浑话!”这段话很快就传到了其他兄弟姐妹耳朵里,几人因为这件事相互猜忌,甚至出现了争执。

“我就是喝多了吹牛,从来没想过不给他们啊,可后来怎么解释他们都不信了。”赵先生小弟对此也表示无奈,只能怪自己酒后胡言,破坏了兄弟姐妹之间的信任。为了弥补,他找到过居委会和民政部门,希望通过机构的监督将房屋售卖,以示公正,可怎料询问了几个部门,都不愿意承担其中的风险和责任。而通过律所承办所需的费用,让几人望而却步,认为性价比太差,同时房款只能汇至一人的账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兄弟姐妹几人的顾虑,弄不好还得为此打官司,导致情感进一步破裂。

最终,兄弟几人找到了胡女士生前设立遗嘱的中华遗嘱库,在遗嘱库中获悉了遗产管理人的相关工作。遗嘱库为几人出具了相应方案,由遗嘱库作为遗产管理人保管房产证,并在几人确定好最终价格后将房屋通过指定机构进行售卖,房款统一汇至遗嘱库账户,后再按四等分别汇至几人账户。同时所有流程均由遗产管理人对接各个部门并完善材料,仅需继承人按需到场配合即可,节约了当事人的各种时间成本、人力成本。

“目前的阶段,遗嘱库已经帮我们找到了合适的买主,价格我们也能接受,幸亏他们(遗嘱库)有这项业务,不然因为我一句醉话,这几十年的亲情就完了。”赵先生小弟说。

一份长达几十年的服务 男子立下遗嘱托付遗产管理人照顾妻儿余生

中华遗嘱库法务部总经理、继承部负责人刘鹏,2023年被纳入中华遗嘱库推动的“专业遗产管理人人才库”,目前相关工作就涉及遗产管理方面,主要提供便民公益服务,对财产或家庭关系复杂的情况给予必要指引,当前其经手遗产管理方面疑难遗嘱和遗产继承案件已然超过500余例。

刘鹏介绍,根据民法典规定,遗产管理人一共分为了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向继承人报告遗产情况;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遗产毁损、灭失;处理被继承人的债权债务;按照遗嘱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分割遗产;实施与管理遗产有关的其他必要行为。

“但有些实例中,遗产管理人的工作可能会持续数十年之久,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工作量以及担负更多的责任。”刘鹏介绍了他正在处理的一个遗产管理实例。

侯翔(化名)在北京有3套房子以及商铺,身家超过千万元。但家庭状况较为复杂,妻子本身存在边缘型人格障碍,儿子又是智力残疾,30多岁只有4岁的智商,另有一个干女儿和较为亲近的侄子。

到了垂暮之年,如何给妻儿创造一个安稳的余生成了他最大的难题。他不放心将遗产全部交由妻子,也担心把遗产和妻儿交给干女儿或侄子后,妻儿不能得到充分的照顾。于是他找到了中华遗嘱库,委托遗嘱库作为自己的遗产管理人。

后中华遗嘱库出于公益行动,为侯翔制定了多套方案,首先是为他的妻儿寻找适合的福利机构进行照顾,另外是将其遗产按份额定期汇至二人账户,保障他们得到妥善安置。另外,如果侯翔的干女儿与侄子对二人进行照顾,遗产管理人也会从遗产中留出一定份额和报酬。

除此之外,遗产管理人还会定期安排专人对侯翔的妻子、儿子进行探望,给予人文关怀的同时观察、了解二人生活现状与需求,按照约定不断更换方案,优先保障生活品质。侯翔的干女儿和侄子,也会因为老人的妻子和儿子生活越好,从而得到更多份额的遗产。

目前,侯翔的爱人已经到广州养老,其儿子也得到了妥善安置。

刘鹏说,侯翔的案例可能需要中华遗嘱库在后期提供数十年的服务,虽然是半公益性质的,但在实施环节上,中华遗嘱库还将各个环节进行分工,提供对接的人员、提供实际服务的人员、管理遗产的财务、落实后续的人员,各个环节都会对花销和结余进行公示与定期汇报。

委员提案建议将“遗产管理师”认定为新职业 业内人士:也是在维护消费者权益

据中华遗嘱库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遗嘱的60岁以上老人遗嘱数量逐渐能增加,目前已然超过24万余份,其中交由遗嘱库保管的比例超过68.22%;2017年起,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中青年人群遗嘱总数10964 份。

2024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李学梅拟向大会提交《关于将“遗产管理师”认定为新职业的提案》。李学梅委员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财产形式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日渐明显,从过去的“工资、资金、房产、存款”,逐渐扩大到“有价证券、知识产权、股权、债权”等极具资产价值且流动灵活性突出的财产。

李学梅表示,近年来,中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群众对遗产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每年,全国公证机构办理的遗产继承公证案件与全国法院审理的遗产纠纷案件高达180万件之多,遗产继承问题已成为百姓关切、政府关注的社会问题。

李学梅透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从事遗产管理的人数已达24万,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目录中至今仍没有“遗产管理师”这一职业,由于缺乏必要的行业引导和规范,遗产管理市场存在不少乱象,比如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服务质量良莠不齐;行业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多收费、乱收费现象频发;遗产管理中的道德风险不受约束,极易引发家庭冲突和恶性事件等。由于没有行业协会,遗产管理规范化、法治化进程也很缓慢。

她认为,推动遗产管理人职业化进程,不仅有助于遗产服务向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更有助于带动“银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并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最终目的。

据了解,2024新年伊始,中华遗嘱库推出了全国首部遗产管理人领域专业书籍《遗产管理人实务操作指引》。该书通过对遗产管理人的定义概念、特征属性、职业理论、遗产规划、职责流程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遗产管理人开展工作创造便利条件,进一步推动了遗产管理人向着职业化方向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遗产管理师并未纳入人社部新职业,所以相关培训均是由机构探索下进行。

中华遗嘱库相关负责人透露,从2022年以来,共有169名学员、11家专业机构,经过多轮考试、答辩、递交论文等环节后,成功进入遗产管理人专家库,且参加培训学员、机构逐年增多。这些学员来自各行各业,不动产行业从业者、不动产登记从业人员、公证从业人员、家族企业成员、律师、私人银行、保险机构、信托公司、家族办公室、三方财富机构、专业事务所等与财富管理相关的专业人士,平均年龄大概30至40岁之间,以年轻群体居多。

“但目前来看,遗产管理工作相关人才仍存在很大缺口。”张大龙认为,推进遗产管理人职业化的必要性,让更多的专业化人才参与其中,不仅对于保护财产和继承家族财富、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是推进幸福家庭建设,提升经济活力的重要抓手。实行遗产管理人职业化管理,可以提高遗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财产在代际传承中的损失,有利于产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时,遗产管理人职业化也将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高效的遗产管理服务,减少普通家庭为此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和时间损耗,便利群众生产生活。

而推进遗产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将显著提升法律人员的素质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化水平。对于目前法律实务中,关于遗产继承、遗产分配、家庭成员调节等主要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针对性作用。通过规划、建立和完善遗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体系,加强遗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责任感知,将能切实提高遗产管理人员的道德感和使命感,对法律人员体系建设的完善发挥重要作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朱葳
校对/李鑫

相关阅读
遗产无人继承,遗产管理人来“兜底”
解放日报 2024-07-24
父亲留下遗产和债务 三龄童获遗产必留份额
人民法院报 2024-06-02
北青快评 | “数字遗产”的立法空白亟待填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1
中华遗嘱库开班培养遗产管理人才 专家:未来专业人才能更好解决遗产继承纠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8
普法|孙辈如何继承遗产?《承欢记》里看继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3
用好遗嘱工具让“身后事”顺起来
法治日报 2024-04-14
中华遗嘱库:7年来中青年遗嘱数量增长24倍 微信账号、QQ、支付宝已成为重要遗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1
不动产登记新政:让房产继承不再难
​新华社 2024-02-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