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管理费4年增长200倍 迷你产品业绩逆袭成为“顶梁柱”
证券时报 2024-03-05 10:05

“火一把”的短期业绩,不仅能解决基民的刚需,更能解决公募的“柴米油盐”。

近年,行情波动加大,股市赚钱也越来越难。在此环境下,一些基金公司“另辟蹊径”,仅靠一只迷你产品的短期业绩逆袭,即实现单只产品管理费近200倍的增长,从而拉动公司的净利穿越市场周期。

“既要又要”刺激规模

尽管基金公司鼓励基金经理看重三五年的长期业绩,但在可以直接刺激规模增长的短期业绩面前,几乎没有人能够“免俗”,因为规模的增长也意味着管理费收入更多,而这正是基金公司的“柴米油盐”。

现任华南某公募董事总经理的一位年轻人,近年曾在基金经理一岗上“大展拳脚”。2019年1月,公司将两只走在清盘线上的迷你产品交给他,当时他可能也不会料到,其中的一只迷你产品不仅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也华丽地转身为这家大型公募旗下规模最大的权益类产品,成为在管理费上不断下蛋的“金基”。

这位年轻人刚接手时,上述那只迷你产品的实际规模尚不足5000万元,这意味着该产品产生的管理费收入甚至难以覆盖产品运营中的营销、投资和研究所需的费用。根据2019年度报告披露的信息,该基金一年中所产生的基金管理费收入约为76万元,这比2018年度的78万元还少了2万元。

实际上,上述迷你产品管理费收入如此之少并非因为当年业绩差,而是受限于基金规模竞争中“既要又要”的特点——基金产品的业绩既要有赚钱的超额收益,又要有在产品排名中的优势。虽然这位年轻人管理的这只迷你产品在2019年获得了47.43%的年度收益,但在2019年同类产品的业绩排名中较为靠后,这也使得该产品的规模在2019年几乎没有增长,导致管理费收入继续处于低迷状态。

2020年,上述迷你产品的处境有所改善,年度收益率为79.41%,在上千只产品排名中已处“业绩前列”,但前面依然有近百只产品“俯视”。尽管如此,该迷你产品的年度规模开始有所增长,当年的管理费收入也上升至709万元。

“短期业绩带来规模增长,就是基金经理既赚到钱,同时收益排名还比别人高。这意味着,如果基金经理一年赚到50%,而很多同业同期的收益率达到100%,那么他仍很难在营销中吸引到申购资金,因为大多数资金只会记住第一、第二、第三。”华南地区的一位基金经理认为,基金经理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是极为苛刻的,赚钱本身并不是评价基金经理的唯一因素,“既要又要”才是市场的真实评价标准。

管理费增长200倍

对上述那位年轻基金经理所在的基金公司而言,真正出现管理费收入质变是在2021年,该基金经理所管的迷你产品在当年行情中首次满足了“既要又要”。

记者注意到,上述迷你产品2021年取得了88.25%的年度收益率,在2708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一,不仅满足了基金业绩的超额收益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基金业绩的排名需求。由此,该迷你产品也吸引了巨量资金申购,截至2021年末规模接近130亿元。规模的大增,也带来了管理费收入的大增。根据该基金公司披露的信息,这只在2019年初规模尚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产品,2021年收取的管理费收入就达到了9549万元。

考虑到大量投资者实际上是在2019年下半年才开始成为该产品的持有人,因此其收取管理费的潜力在2019年还未真实显露。当2021年度业绩排名第一的信息在2022年1月初曝光后,该产品在2022年获得的管理费收入也开始真正彰显短期业绩逆袭带来的威力。根据该基金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上述迷你产品2022年收取的基金管理费收入高达1.51亿元,较这名年轻基金经理首次接手时增长了200倍。

短期业绩逆袭大有好处

产品短期业绩逆袭,显然对基金公司大有好处。一旦短期业绩带动产品规模扩张,就会助力基金公司的收入“穿越周期”,并在若干年后持续享受由此产生的利好。

记者还注意到,尽管2022年A股市场投资难度加剧,上述已华丽转身的迷你产品当年的收益率亏损达到19.39%,但它带来的高达1.51亿元的管理费收入,依然在为该基金公司贡献着自己的“能量”。

“2019年录得47.43%的年度收益,但仅获取76万元的管理费,而亏钱状态的2022年却能收入1.51亿元管理费,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得基金公司对规模增长存在一种执念。”华南地区的一位市场人士认为,产品规模能够带来真金白银,这可能让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对短期业绩的争取,保持“做而不说”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已华丽转身的迷你产品在2023年的A股市场中,也实现了管理费的“旱涝保收”。去年,该产品的年度收益率亏损12.47%,但上半年的管理费收入仍达6634万元,业内人士预判其去年收取的管理费收入将大概率超过1亿元。

目前,上述已华丽转身的迷你产品成为了所属公募基金公司收入来源的“顶梁柱”。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该基金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2.85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同期增长超5%。

显而易见,在公司利润逆市增长中,管理费收入增长近200倍的上述已华丽转身的迷你产品功不可没,而初出茅庐的那位年轻人,也从首次担任迷你产品的基金经理升任了公司董事总经理,时隔仅四年。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有阳痿风险?“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新研究引关注,实际风险仅为1.47%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01
当“神药”减肥成风:被忽略的滥用问题和副作用风险
澎湃新闻 2024-05-12
国产药企混战百亿GLP-1减肥赛道,谁能摘得首仿药
澎湃新闻 2024-05-12
世界防治肥胖日②无专业医生无真实处方,谁在网上卖“减肥神药”
澎湃新闻 2024-05-11
减肥药市场出现新的“炸子鸡”!安进实验结果“吓”跌诺和诺德和礼来
财联社 2024-05-04
最新评论